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人的宅家文化

古人的宅家文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9 07:10:49

古人的宅家文化?在中國古代,不少人其實“宅”得怡然自得,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古人的宅家文化?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古人的宅家文化(看看古人的宅藝術)1

古人的宅家文化

在中國古代,不少人其實“宅”得怡然自得。

玩物适情

将大山大水縮龍成寸,化整為零,或安放于庭院之中,或閑置于書案之上。文人的格調與趣味就在那靜穆的片石細節中顯露出來,又被精心留駐在了畫面之上。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宋文化一方面是先秦、漢、唐以來儒家傳統文化的總結,一方面又是近世中國文化的開端。如果說唐代之前是以戎馬天下的“武功”彪炳史冊,那麼宋代便是以崇文抑武的“文治”安邦治世。北宋文人相對安逸,又基于崇雅的觀念,強調文才、學問、道德,宋代美學在崇尚理性的同時,又追求閑适,貼近生活,所謂“玩物适情”,便是追求藝術的生活化與生活的藝術化。宋代美學一改唐代美學天資縱逸的開拓張揚與高歌進取,從自然、人生的開掘,轉而進入日常生活與内心情緻的體會,轉向對一花一葉、一沙一石的關注。在藝術表現上,宋代藝術不再強調輝煌燦爛的氣勢與激情,而是轉向含蓄甯靜、優雅平淡的日常情緻。

在宋詩中也可見一斑,大量表現日升月落、瑣細平淡的日常生活,并從尋常物事中闡幽抉微,照見人生。凡唐人以為不能入詩或不宜入詩之材料,宋人皆寫入詩中,且往往喜于瑣事微物逞其才技。如蘇黃多詠石、詠墨、詠紙、詠茶、詠飲食之詩,在尋常風物中找尋詩意與情緻。

久在市井樊籠中,更加思慕山水自然。善于變通的宋人撫琴冥想與卧遊,以畫幅當山水,以盆景當苑囿,筆走龍蛇且當作天開江山。孔傅雲:“聖人常曰,仁者樂山,好石乃樂山之意”。姜夔亦有詩雲:“千金買得太湖石,數峰相對寒崔嵬”。此中癡意,正如李彌遜所雲:“不知我之在丘壑,丘壑之在我也”,亦如莊周夢蝶,不知蝶之為我,我之為蝶?

石不能言,而文人的格調與情懷就在那靜穆的片石細節中顯露出來,又被精心留駐在了畫面之上。畫卷開合處,片石雖小,卻如雲煙舒卷,盡得自然之神采。一斑窺豹,足以想見宋人在日常生活中追求藝術格調,同時又在藝術中融彙生活情趣的表現。

素以為絢

文人畫家道法自然,心之所向,由賞石藏石進而畫石,筆意縱橫,參乎造化,更在寫實的表象之下,追求抽象之美、書法之趣與人文之思。

文人士大夫的心态,由唐人之外拓轉為内省。宋代文人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文房雅玩之中,也成就了賞石文化的第一個全盛時期。由于宋代文人的完美主義與精緻作風,賞石的喜好在朝野上下迅速風靡。他們既欣賞奇、美之佳石,也收藏怪、醜之頑石,無論是太湖石的瘦漏透皺,還是雨花石的溫潤瑩澈,都照單全收地進入審美視野。所謂“君子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貴在不執意、不沉迷,在奇石上傾注自己的理想人格,發抒心志,一寄幽情。由于山水畫的全面發展,在山石的具體畫法上亦趨于全面,勾皴點染兼備。奇石形象漸漸從人物畫或山水畫的背景中脫離出來,成為畫面主體或獨立構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畫家兼賞石名家還是蘇轼與米芾。

運墨而五色具,也正是宋代美學崇尚的簡素之美。《李師師外傳》中有一段描述頗為動人:“帝嘗于宮中集宮眷等宴坐。韋妃私問曰:‘何物李家兒,陛下悅之如此?’帝曰:‘無他。但令爾等百人改豔妝,服玄素,令此娃雜處其中,迥然自别,其一種幽姿逸韻,要在色容之外耳。’”那一種由内而外的“幽姿逸韻”,相通于文人墨筆“素以為絢”的大美。子曰:“繪事後素。”不施粉黛而顧盼流美的神采頌簡素之雅,順萬物之道。

在宋代的賞石作品中,單獨以石峰為主題的繪畫當數宋徽宗趙佶的《祥龍石圖》最具代表性。其畫法承襲五代花鳥畫家黃筌“黃家富貴”的風範,用精雕細刻的寫實手法,描繪一塊勢若虬龍的太湖秀石,石頂上蓄一泓池水養植異卉,石上趙佶親書“祥龍”二字,并題詩雲:“彼美蜿蜒勢若龍,挺然為瑞獨稱雄。”雖然以素樸的水墨為主,呈現的則是皇家園林典雅雍容之氣質。

《宣和畫譜·花鳥叙論》雲:“詩人六義,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而律曆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于此,與詩人相表裡焉。”宋人順天地時利之宜,識陰陽消長之理,是難得兼具文藝情懷與科學精神的,他們既是寫實家又是理想家,在看似不經意的雅玩之中,為後世樹立百代标程的審美規範。表面波瀾不驚,内心燦爛光明。

胡建君(摘自《文彙報》)

來源: 今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