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變的燈光、見亮不見燈的巧妙設計,“一房一策”的照明方案,手機可輕松控制的開閉燈時間,還有可依居民意見進行個性化調整的“搖頭路燈”......
如今,夜景照明已成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培植好路燈這朵“夜來香”,北京将在夜幕降臨後化身燈光璀璨的不夜城。
長安街老建築:光線“下弱上強”, 見亮不見燈東長安街6号,位于北京飯店正對面,是一棟1953年建起的蘇式老建築,與著名的北京十大建築誕生于同一時期,且整體建築風格相似。
今年3月,東長安街6号啟動整修。經過5個月的緊張施工,不僅對殘破斑駁的牆體外立面“修舊如舊”,還參照長安街沿線其他建築物的照明風格,重新規劃設計了整體的夜景照明。
2400多米燈帶、140多盞洗牆燈、260多盞空調燈、6盞壁燈,再加上勾勒出建築物外形的一溜輪廓燈……傍晚6點半剛過,這棟長安街邊的蘇式老建築便被籠罩在一片漸變的燈光中。
“這棟老建築以前的夜景照明特别簡單,樓頂上安裝了一溜簡單的輪廓燈,亮起來以後就是給建築物勾個邊。燈具也是過去那種古老的白熾燈,一個大燈泡,上頭罩個透明的防雨球形燈罩。”負責東長安街6号修繕工程的北京城建亞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魏曉明介紹說,白熾燈費電不說,還特别容易壞,燈絲一燒斷,就得進行更換。
長安街邊的曆史老建築修繕起來可有講究,修完之後,不能顯得太新、太突兀,必須和整條長安街的風格契合,透出莊重、沉穩、大氣的氣質。
“光是牆體的顔色,我們就反複試了三種。最終選擇了暗紅搭配乳白的牆體配色,與天安門紅牆的顔色貼近。選好牆體顔色之後,再來調整燈光照明的亮度和色溫,經過反複試驗,最後選擇了漸變的燈光。燈光‘下弱上強’,越到樓頂色溫越高,而越往下色溫越低,光線越柔和。”
魏曉明表示,為了省電,所有的燈具全部更換成了節能的LED燈,壽命長,養護容易。
無論是遠觀,還是走到跟前細看,被燈光照亮的整棟樓都幾乎看不到一盞燈具的影子。“見亮不見燈”是怎麼做到的?魏曉明揭秘,所有的燈具其實都被隐藏了起來。有的安裝在窗台的下沿,有的則隐藏在屋檐下。力求燈光隻照亮建築物本身,而不會産生發散光,避免了對周邊環境造成光污染。
“長安街邊的建築,光是亮燈模式,就至少有三種。”魏曉明表示,平日、節日和重大節日,都有着不同的亮燈模式。以東長安街6号為例,平日,一般隻點亮建築物外圍的輪廓燈;而一旦到了重大節日,所有的夜景照明燈就會全部打開。
二環路:色調亮度漸變,越靠近長安街越偏暖色沿北二環向東二環行進,一道道炫目的銀白色燈帶将路側鱗次栉比的高樓扮靓。
走近二環邊的清水苑小區,記者發現,原來,一道道燈帶其實由居民樓陽台外側固定的兩盞射燈對照形成。為了避免燈光照進居民家中,還特意在陽台外安裝了光栅和遮光闆,以此控制燈光的走向。
不過,小區中隻有面向二環路的樓體,才會裝飾夜景照明燈帶。而為了防止燈光擾民,樓側或是面向小區内部的居民樓,除了家家戶戶窗口透出的柔和燈光外,沒有加裝任何額外的室外夜景照明設施。
“如果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其實二環路沿線的照明色調、亮度、光線都有所區别。”東城區城管委環境整治科科長馬超解釋說,二環路沿線的夜景照明色調和亮度其實也是漸變的。
比如,北二環的夜景照明光線就明顯偏冷色,看起來略有些發白。越往東二環走,路側的夜景照明也就越偏暖色。離長安街、離中心城區越近,色度、亮度都呈現遞減的趨勢,為的是不讓其他地區的夜景照明“喧賓奪主”。
南北河沿:“一房一策” ,手機可控制燈光開閉一拐入南河沿,二環路的車水馬龍和前三門大街的喧鬧立刻被抛在了身後。一間間仿古建築、灰瓦平房和低矮的小樓出現在不寬的街道兩側。南北河沿全長2.5公裡,除了34棟小樓外,還集中了大量居民平房院落、仿古建築以及古建築等。
早在2007年時,南北河沿就曾進行過一次夜景照明改造。但畢竟是在十多年前,無論是理念還是技術手段,都落後簡單。
“那會兒做夜景照明,其實就是在陽台外頭挂上一根管燈,還是不節能環保的白熾燈。而街頭的一些單位,幹脆直接用亮度極高的鹵素燈照明,晚上一打開燈,雪亮雪亮的,又突兀又刺眼。”馬超告訴記者。
而如今走在南北河沿大街上,簡陋的白熾燈和刺眼的鹵素燈早已不見了蹤影。洗檐燈、小射燈、隐形燈帶、紅燈籠等各式各樣更加節能環保的LED燈成為了街頭夜景照明的主角。記者了解到,在對南北河沿重新進行夜景照明升級時,古建築、仿古建築、居民平房院落、單位以及樓房均采取了“一房一策”的個性化改造方案。
站在南河沿大街南口的一座仿古建築前,隻見每個瓦檐的下方,都安裝了一盞小小的洗檐燈,沿着屋脊将平房的坡屋頂整個照亮。而屋檐下,則安裝了一條隐形的LED燈帶,可以照亮門前平整的牆壁。
“這種可以凸顯整座房屋建築風格的照明方式,适合比較規整的平房院落。但是普通民居肯定不适用,燈光會直接透過窗戶照進屋内,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一般有居民居住的平房,最多安裝一溜輪廓燈,将房屋的形狀大緻勾勒出來就可以了。”馬超表示。
在安裝每一處夜景照明設備前,工作人員都會提前征求單位或居民的意見。“比如,南北河沿大街上有一處古建築,是中法大學舊址,這家單位在多方征求意見後,表示不希望在古建上安裝夜景照明。我們尊重對方的意見,最終沒有在古建上加裝夜景照明。”馬超表示。
在有一戶居民的平房牆壁上,曾經嘗試布置過多種不同的夜景照明燈光組合,但是效果怎麼看都不太理想,最終大家決定,将這一處夜景照明撤下。“效果不好,還不如不裝飾,沒必要一刀切。”
考慮到皇城根遺址公園正好位于南北河沿大街的中心位置,為了襯托公園幽靜的氛圍,街邊的燈光照明全部以暖色為主,并配備了手動、遠程和手機APP三種不同的燈光控制方式。
記者了解到,南北河沿夜景照明既可以用街頭電箱内的開關進行手動控制,每個電箱内還配備了遠程控制的開閉器,10公裡範圍内都可以使用手機APP實時控制整條街的夜景照明開閉。
胡同路燈:4種燈型可選擇,燈頭角度任意扭轉别看叫“燈籠庫胡同”,但其實,胡同裡卻一直沒有安裝路燈,家家戶戶隻能從院裡拉出電線,在胡同裡接個燈泡勉強照明。今年7月,29條“有路無燈”背街小巷啟動夜景照明改造計劃,燈籠庫胡同成功入選。
記者了解到,根據胡同寬窄和居民意見,共有步道燈、7米單弧燈、10米單弧燈和仿古燈4種不同燈型可供居民選擇。其中,仿古燈不僅能滿足照明的要求,還能貼合老北京胡同的傳統風貌,白天夜間都能與周邊環境協調統一。
更人性化的是,路燈的燈頭角度可以任意進行扭轉和調整,路燈能擡頭、低頭,還能扭頭、歪頭,最大限度避免了燈光影響臨窗居民休息。
胡同一說要改造夜景照明,居民七嘴八舌開始提起了意見。有人嫌胡同太暗了,要增加路燈;可有人卻嫌路燈太多了,想減燈。
家住交道口的一戶居民提出,家門口的一盞路燈正好照着自家的窗戶,晚上連覺都睡不踏實,強烈要求把這盞路燈撤掉。居委會趕緊出面,把胡同常住的幾位居民都聚到一起,大家集體讨論,投票表決。最終,周邊19戶居民都舉手通過,一緻同意撤燈。“那沒問題,立刻聯系路燈中心,把這盞路燈撤了。”馬超拍闆。
而朝陽門演樂胡同,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一戶居民提出,胡同裡有一盞燈太亮了,要求把燈撤掉。但周邊大多數居民卻認為,這盞燈必不可少,不能拆。“我們也有辦法,把這盞燈的燈頭調整一下角度,讓路燈扭個頭,避開居民家的窗戶。讓路燈既不影響臨街居民休息,也能為胡同居民照亮。”馬超表示。
城市夜景照明将“以人為本”本市還将力推“智能路燈”随着北京發力“夜經濟”,深夜食堂、午夜劇場、24小時書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而燈光夜景照明也在不斷推陳出新,為夜京城增添了新的色彩。
北京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景觀照明堅持“以人文本、經濟适用、節能環保、美化環境”的原則。
其中,傳統特色風貌區景觀照明整體以暖色光為主,突出傳統建築風貌,打造城市曆史文化軸線;
商業區域則嚴格控制照明及廣告的數量、品質,突出各地區的區域特征,強化地标照明,實現夜間區域識别;
而現有的公園綠地等設施,則将增加具有趣味性和觀賞性的景觀燈光小品。
到2020年,本市将打造包括地标建築物、大型城市公園廣場、城市燈光雕塑等在内的一系列照明精品;提高城市照明在經濟、社會、人文方面的附加值;通過采用科技創新節能環保技術和對城市照明的精細化管理,推進城市照明節能減排,有效控制光污染。
此外,本市還将力推可根據需求擴展治安監控、充電樁、城市WIFI等功能的“智能路燈”。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楠
監制:童曙泉
編輯:蘇越
流程編輯:付善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