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生價值的實現隻能憑自己努力

人生價值的實現隻能憑自己努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07:21:20

天地乃是萬物的逆旅,光陰則是百代的過客;人的一生,恰如一日,垂老就像日落的黃昏。

對于每一位長途跋涉、風塵滿肩的歸者而言,暮景桑榆,天色漸晚,仍有夕陽傍照。

遠處天際一片雲霞照亮了小屋,霞光搖曳不定,歸者意念昏沉,此時星光淡去,天地甯谧,耳畔是一串串年輕的歌聲...

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經曆着類似的人情冷暖,遭遇或許各不相同,情感卻大抵共通,打從迎着朝陽前行,心心念念的隻是腳下的路途和迎面而來的風景,你會留意當有一天老得走不動了,誰來照顧?是在家裡受人照料,還是幹脆入住養老院?這輩子到底能活到多大歲數?又将經曆怎樣的過程撒手這個世界?

五十歲之前,你大可不必思慮這些,因為畢竟太遙遠了,甚至在七十歲之前,你也不必思慮這些,因為感覺身體不錯,素無大礙。

霓虹閃爍當前景,何念油盡燈枯時。這是一個關于死亡教育的亟待關注的問題,既可幫助人們正确地面對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又可消除人們對死亡的恐懼、焦慮等心理現象,為處理自己或親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人生價值的實現隻能憑自己努力(真正有價值的人生)1

一生風韻 盡在長途歸來

人生本沒有什麼意義,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我們要努力賦予它意義。

其實,你早作思慮也不是全無意義,至少會讓你更加珍惜人在生命自主時代所擁有的一切,至少會讓你面對生命的歸程時會多一份沉靜與淡定,并将珍惜生命、欣賞生命的這種态度,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人生如寄歲月匆,忽至花甲已成翁。回憶過往,細品昔日點滴,人們常常樂此不疲,卻很少有人去推知、預料未來如何,總覺得未來太過長遠,太過渺茫,非比活好當下來得實在,來得迫切。

當老弱無力、疾痛來襲之時,身心所曆,千滋百味,無以言表,更無以訴諸文字。由少壯一點的人來描述老年生活,因為年齡和經曆的局限,難免霧裡看花,少了必要的真切和清晰。

在國人的意識形态裡,幾乎塞滿了“如何生”的概念,對于衰老、疾病,對于生命最後的凋零,總是諱莫如深。

當顔回壯年早逝、老師也身染重疾時候,身為大弟子的子路,内心的傷懷,何等沉重,終也禁不住向老師“問死”。孔子責備說: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并非諱言死亡,他對于死亡,一定有自己的思考,他的用意,正是提醒子路把死亡視為自然的歸宿,而更應着力于生存的意義和價值,把他從垂暮之感和死亡的陰影中給拽出來。

孟子說,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苟得也。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李清照認為,活着的,應是人中豪傑;死了的,也應是鬼中英雄。文天祥認為,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人生價值的實現隻能憑自己努力(真正有價值的人生)2

人生價值在于關愛 奉獻

殊不知,人生有好多事情是需要預知、預判和有預案的,面對“身老”與“身死”這般重大課題,更是如此。

如果你能順利地跨進耄耋之年,如果老天再假汝以年,讓你成了落單的一個,忙碌了一輩子的你,一定會在某個瞬間大徹大悟:天地之大、皆非我有,人間煙火、過戶不留,縱然金玉滿堂,縱然事業輝煌,縱然無限風光,怕也難敵老來孤獨與凄惶。

于是,你自然落入了空巢獨守的田地,在昏黃的燈影下,守着老套的家具、黯淡的牆壁、陳腐的氣息,不是躺在舊褥舊被鋪覆的床上,就是呆在老舊沙發或躺椅上枯坐半天,辨不清是醒着還是在夢中,多日足不出戶已是常态,除了護工或子女出現時帶來一點活氣外,更多的是悄無聲息的寂寞。

牆上的時鐘已經停擺,隻有擰不緊的水龍頭還在分秒不停地滴水,嘀嗒嘀嗒的滴水聲,讓你感覺餘生正在一秒一秒地逝去。

也有不少人選擇或被迫接受去養老院,面對這種老來生活,你有幾多希望,就可能收獲幾多失望。因為一旦落戶其中,你就會發現這裡其實是一個很少被關注的角落,說白了,可能就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每天的生活内容,除了吃飯就是睡覺,你能占據的空間就是一張兩三平米的床鋪,沒有宣傳報道中常見的歡聲笑語,甚至沒有一點點生機。

這裡安置着為數不少的和你一樣活着的老人,被分隔在各自的房間裡靜寂得出奇,氣氛令人壓抑。據說,為了安全和便于管理,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通常不允許下床走動,腿腳靈便些的老人倒有一定的活動自由,但鍛煉和娛樂的機會能有多少?

人生價值的實現隻能憑自己努力(真正有價值的人生)3

相遇 是偶然中的必然

某老太因一次摔傷住進養老院,雖幾個月後身體就康複了,但子女都不同意接她回家居住,還把鑰匙和證件都藏了起來。這時候的子女也大多行至或剛剛跨入老年的門檻,有的已升格為祖輩,生活的壓力,身體的狀況,讓他們力不從心。把失去自理能力的垂暮老人送去養老院,于他們而言,雖不是最好的選擇,卻是唯一的也是無奈的選擇。

在這個青壯年人、半老年人都非常忙碌的時代,當你老了,老得行動不便、自理能力日漸衰退的時候,而你頭腦依然清晰,精神依然正常活動,該是多麼地寂寞難耐,多麼地驚慌不安。

這麼一大把年紀,曾經的老同學、老戰友、老同事、老相熟、一路走來的發小,紛紛先你而去,與你相濡以沫、數十年朝夕相處的另一半,也已作别人寰,你就隻剩下一個衰朽羸弱的光身,方方面面都要人打理,而這種打理又常常朝不慮夕。

有子女陪侍身邊,竟然成了一件極其奢侈、極其幸福的事,如果有一天,你連最基本的記憶都已經喪失,陷入無可逆轉的老年癡呆,那就真正淪為一具軀殼,精神業已消亡,生命的社會學意義還存在嗎?

天盡其道,人盡其壽,健康長壽是人與生俱來的欲望,但《莊子•外篇》又提醒我們:壽則多辱。于是人們祈求“壽而不辱”、“壽而少辱”,人們期待“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可世間何來兩全大法?

我們終将老去,這是無可遁避的自然規律,不管你處在什麼年齡,隻要你步入了成年,隻要你的雙腳踏上了人生之旅,舉目未來,你很難看清生命這場大戲是怎樣的劇終,但是你應早早地弄明白,真正有價值的人生,是在你失去自主與自理能力之前。

悠悠天地,歲歲今朝;長途盡處是黃昏,還會有滿天星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