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斜疏,梧桐光影,錢學森圖書館中常常有師生穿梭在高低錯落的書架,尋找心靈的靜谧之所。
在西安交通大學2021年度閱讀統計中,來自物理學院、勵志書院的大四學生彭璇,以借閱量288本脫穎而出,位居師生借閱榜單第一名。而在大一到大三期間,她同樣廣泛閱讀,書籍閱讀總量達三百餘本,其中包括在圖書館借閱和與同學交換的書籍。可以說,讀書這件事貫穿了她整個大學四年的時光。
彭璇說,“時代節奏太快,生活日新月異,人們摩肩接踵、步履不停,總該有點什麼慢下來作為平衡,書也許不是你想要的答案,但你想要的答案就藏在書裡。”
“書籍是我最親密的摯友”
“讀不同的書也算是和不同類型的人交朋友了,其實這樣看來,自己也并不孤單。”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外婆上山采藥貼補家用,彭璇童年的大半時間是獨自一人度過,書籍便成為她最親密的摯友。她兒時最開始閱讀的是一些兒童讀物,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福爾摩斯全集》等,童話和小說開啟她閱讀的大門。
而真正點燃彭璇閱讀興趣的,是源自小學同桌的一本漫畫書,“絢麗的畫面和故事的沖擊感令我記憶猶新”。于彭璇而言,可能就是對漫畫書的“驚鴻一眼”,閱讀的興趣便如同春風吹拂下的種子,以不可阻擋之勢破土而出。
彭璇手繪錢學森圖書館
步入大學後,圖書館于她而言不亞于一座巨大的寶庫,隻要有機會她便會到圖書館借閱書籍。因為興趣使然,她的書單中除卻專業課所需之外,大多數是文學類書籍。她看書的範圍廣泛,喜歡的作家風格也不單一,她說:“我很喜歡魯迅先生文字的理智感和冷峻感,但又很喜歡莎翁的浪漫氣息和真愛至上的感動,伍爾芙會給人一種溫潤的人文關懷感。”
閱讀帶給她了很多快樂。然而平時的課業并非輕松,談及平衡閱讀和學習的方法,她笑着說道:“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想讀書的時候一定會讀書。”
她讀書的時間穿插在空閑的縫隙,而讀書的地點則是靈活多變。甯靜的圖書館、人來人往的教室、充滿生活氣息的宿舍,甚至是學校東花園的長椅、籠罩在和煦陽光下的草坪,都可以成為她讀書的地方。不為外物所擾,一心全在書籍,她說,“書不會抱怨所處的境遇,任何時令任何地域都是讀書的好時節。”
書内書外,品味百态
在圖書館中,我們會看到有着不同借閱習慣的人們:有些人目标明确,來到指定的書架抽走書籍“速戰速決”;有些人兜兜轉轉幾個書架,盤桓許久挑選心儀的書籍。彭璇更喜歡花時間流連在書架之間,一邊觀察各種各樣書籍不同的裝裱,一邊注意着那些來挑選不同書的人。在甯靜的環境中,手中是溫和厚重的油墨芬芳,人們感官變得異常靈敏,細微之處被無限拉長,觀察不同人借書的舉止顯得有趣而微妙。
如果說書外是觸手可及的人間百态,那麼書内便又是另外一番塵世浮影。
彭璇喜歡的書籍有很多,但談及最喜歡的書籍,她選擇了雨果先生的《巴黎聖母院》。這是在她初中時拜讀的書籍,那時她就能感受到作者筆力之深,角色塑造豐滿立體,真實和虛僞刻畫得多麼引人入勝又刻骨銘心,思及這本書與自己成長經曆的糾葛,一種震撼又複雜的心情油然而生。“這本書教會我,真實自有萬鈞之力,真實做自己就好,不必活在别人的想法裡。”
在她的記憶中,還很喜歡這本書裡花大量筆墨描寫的巴黎建築。透過光鮮亮麗的建築表面,她看到的是更深層次的道理,“有的時候,人就像建築,建造需要大量的心血,維護也有各樣的條件,有些表面光鮮内裡腐朽,有的外表破舊内心溫馨,有的經歲月沉澱優雅如斯。”
共情共思,重在積澱
讀書給彭璇帶來的最大影響和改變,可能就是不再畏懼孤獨本身。“因為在書籍的海洋中暢遊,就算這世間紛繁多變,也有了獨屬于自己的淨土。”
彭璇讀書比較随性,如果碰到頗感興趣的書籍,她會雷打不動地坐三四個小時,一口氣讀完。她說:“如果正讀到精彩之處被打斷會有種怅然若失的感覺。我們太多人被短視頻和電子産品夾擊,喪失了專注力,希望自己能夠潛下心來沉浸式閱讀。”
大四畢業在即,談及對未來的展望,彭璇希望可以回到家鄉四川發展。她想在家鄉的土地上尋找到成長的足迹,回想自己曾是什麼樣的孩童,經過時間打磨和知識熏陶,自己又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傳遞出什麼樣的聲音。她說:“讀書這件事會一直堅持下去,書籍已經成為一劑慰藉風塵的良藥了,隻要還有書在,還願意讀書,那麼生活就總會前行。”
“所以去閱讀吧,陽光雨露和鮮花,還有年年歲歲朝朝暮暮的歡喜,讀過書的眼睛,總是更容易發現的。”彭璇說。
文字:記者團 李佳葆
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崔可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