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胤禛
人物大概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後,即德妃烏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雍親王。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争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并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并且大力整頓财政,實行耗羨歸公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蔔藏丹津叛亂。同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雍正帝在位期間,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于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号世宗,谥号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其第四子弘曆。
早年經曆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時,胤禛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宮,生母為德妃烏雅氏。由于其生母烏雅氏出身低微,不能給胤禛帶來皇子中的特殊地位,此外,清初時後宮也不允許生母撫育自己的兒子,因此胤禛滿月後由孝懿仁皇後佟佳氏撫養。孝懿仁皇後是一等公佟國維之女,孝誠仁皇後的侄女,孝懿仁皇後沒有生過皇子,隻有一個公主還早年殇逝,故而養育德嫔之子,年幼的胤禛因其尊貴,很可能有意巴結她。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胤禛六歲進尚書房,胤禛跟從張英學習四書五經,向徐元夢學習滿文。與胤禛關系最密切的是顧八代,胤禛說他“品行端方,學術醇正。”少年和青年時代的胤禛,受父皇和師傅的嚴格管束,從事以四書五經為主要内容的學習,也在這個時期,作《春日讀書》、《夏日讀書》等詩歌。稍長,便跟随康熙帝四出巡幸,并奉命辦理一些政事。十六歲那年,他陪同其三兄胤祉往祭曲阜孔廟。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十九歲的胤禛随從康熙帝征讨噶爾丹,掌管正紅旗大營,此役胤禛沒有參加,然而他很關心這次戰鬥,作《狼居胥山大閱》、《功成回銮恭頌二首》,贊揚乃父用兵的功業。又往遵化暫安奉殿祭祀孝莊文皇後。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二十一歲受封為貝勒。二十三歲侍從康熙帝視察永定河工地,檢驗工程質量。二十五歲,随同父皇巡幸五台山,次年侍從南巡江浙,對治理黃河、淮河工程進行驗收
史書評價《清史稿》:“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于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于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盡出于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有近臣言州縣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爾未為州縣,惡知州縣之難?’至哉言乎,可謂知政要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