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重要知識點?第一單元知識點梳理課文1 古詩三首,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重要知識點?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單元知識點梳理
課文1 古詩三首
一、多音字。
行xíng(行走)háng(銀行)
得dé(得到)děi(得虧)
地dì(地球)de(高興地)
二、近義詞
融—溶 暖—熱 滿—遍 欲—想 盡—完 添—增
三、反義詞
遲—早 香—臭 暖—冷 外—裡(内)
短—長 晴—陰 減—加 晚—早
四、詩意
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意思:春天來了,在明媚的陽光映照下,山河無比秀麗。春風中飄散着花草的芳香。溪邊泥土濕軟,小燕子翩翩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雙成對的鴛鴦。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蒌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詩意: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回暖。河灘上已經長滿了蒌蒿,蘆筍也開始抽芽了,而這恰是河豚從大海回歸,将要逆江而上産卵的季節。
三衢道中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鹂四五聲。
詩意: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我)乘小船到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上蒼翠的樹投下的樹蔭,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中傳來幾聲黃鹂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許幽趣。
四、課文主旨
《絕句》是詩人杜甫的作品,描繪了春日的草堂周圍生機盎然的春色。這首五言絕句,格調高遠,意境清新,勾勒出一幅春天的圖畫。自然流暢,不露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緻,渾然無迹,風神别具。表達了對春天美好的贊美。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題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春景圖。字裡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三衢道中》這是一首紀行詩,寫詩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見聞感受。詩作寫初夏時甯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松愉快的心情。
課文2燕子
一、多音字。
圈:juàn 羊圈、豬圈 quān 圓圈、鐵圈
轉:zhuǎn 轉身、轉讓、轉業 zhuàn 旋轉、轉動、轉圈
杆:gān 旗杆、電線杆、桅杆 gǎn 筆杆、槍杆、杆秤
似:shì 似的 sì 似乎 相似 如花似玉
二、近義詞。
俊俏—俊美 偶爾—偶然 增添—增加
聚攏—聚集 一轉眼—一眨眼、一瞬間
三、反義詞。
烏黑—潔白 活潑—呆闆 輕快—沉重 增添—縮減
四、句子解析。
1、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這段主要寫了燕子的外形特點。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
2、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豔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
“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采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春天萬物複蘇的景象。
3、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着,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
描寫燕子飛行的動詞有:斜、掠過、橫掠、沾。這些動詞突出了燕子的身子輕巧、動作機靈。
“掠”是輕輕擦過的意思,體現了燕子飛行的輕快靈活。
4、藍藍的天空,電杆之間連着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譜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
這是一個比喻句,文中把電線比作五線譜,把燕子比作音符。這樣打比方的好處是: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
“春天的贊歌”是指:贊頌春天萬物複蘇,大地一片生機的歌曲,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和對生活的熱愛。
五、課文主題。
課文以燕子為記叙的線索,按燕子的外形、燕子為春光添趣、燕子怎樣飛行和停歇的順序,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燕子的特點和春天的美麗,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天的熱愛之情。
課文3 荷花
一、多音字。
挨āi(挨近) ái (挨凍)
佛fó(佛教) fú(仿佛)
骨gǔ(骨頭) gū(花骨朵)
二、近義詞。
清香—芳香 趕緊—趕快 好像—仿佛如果—假如 挨挨擠擠—摩肩接踵
三、反義詞。
展開—合攏 破裂—完整 停止—開始 快樂—悲傷 粗心—仔細
四、句子解析。
1、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這句話把荷葉比作碧綠的大圓盤,突出了荷葉又綠又大又圓的特點。
挨挨擠擠,一個緊靠着一個,說明荷葉密密層層,數量很多。
這句話寫出了荷葉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鑽出,也不是自然地長出,而是“冒”出,寫出了荷花的動感,我們仿佛看到了白荷花迫不及待地掙脫荷葉的束縛,努力向上伸展,生機勃勃的動人姿态。這不但與上句話中“荷葉挨挨擠擠”相呼應,而且形象地寫出了白荷花從綠色的荷葉中突顯出來,卓爾不群的樣子,說明了荷花頑強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是一組排比句,寫出荷花剛開、全開、未開時的三種狀态。這句話中用“兩三瓣兒”“嫩黃色”“展開”“飽脹”等詞語,寫出了荷花花瓣的數量,花芯的顔色,以及花的樣子,十分生動形象。
4、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裡。
這句話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沒有真的變成荷花。為什麼會有這種“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覺呢?是什麼引起了作者的這種想象呢?因為作者鼻子聞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現的滿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
5、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這段話是作者沉醉在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實寫照。我怎麼會忘記自己是在看荷花呢?因為在看荷花的時候,我把自己不自覺地當作一池美麗的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浸在其中,感情高度投入,所以忘記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說明荷花的美麗所産生的巨大魅力。
五、課文主題。
本文描寫了夏日公園裡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豔、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文4 昆蟲備忘錄
一、多音字。
似sì (似乎) shì(似的)
殼ké (貝殼) qiào (甲殼)
二、近義詞。
琢磨—思考 過去—從前 靈敏—敏銳 收攏—合攏 漂亮—美麗
三、反義詞。
完整—殘缺 喜歡—讨厭 靈敏—遲鈍 收攏—舒展 嚴絲合縫—漏洞百出
四、理解詞語。
琢磨:思索;考慮。
形象: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動的具體形狀或姿态。
款款:慢慢地。
嚴絲合縫:指縫隙密合,也用來形容言行周密,沒有一點兒漏洞。
複眼:複眼是一種由不定數量的小眼組成的視覺器官,主要在昆蟲及甲殼類等節肢動物的身上出現,同樣結構的器官亦有在雙殼綱身上出現。
備忘錄:任何一種能夠幫助記憶,簡單說明主題與相關事件的圖片、文字或語音資料。
五、句子解析。
1、瓢蟲款款地落下來了,折好它的黑綢襯裙—膜翅,順順溜溜;收攏硬翅,嚴絲合縫。
這句話運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把瓢蟲當作人來寫,動作緩慢,穿着黑綢襯裙,多麼有趣,可以體會到作者對瓢蟲的喜愛之情。
2、小圓點,叫作“星”,有七星瓢蟲、十四星瓢蟲……星點不同。
省略号表示列舉的省略,根據瓢蟲身上的星點不同,可以起出不同的名字。
六、課文主題:
這篇課文作者以昆蟲的特征為描述對象,側重記叙了複眼、花大姐、獨角仙、螞蚱幾類昆蟲。文章将這些昆蟲的知識通過兒童化的語言,多樣的表述方式介紹給大家,讓人産生無限的想象和探究的興趣。
第二單元知識點梳理
課文5 守株待兔
一、多音字:
為wéi(為人)wèi(因為)
二、字義
株:露在地面上的樹的根和莖。
走:跑。
折:折斷。
因:于是。
釋:放下。
耒:古代用來耕田的一種農具。
冀:希望。
複:再,又。
身:自己。
三、課文翻譯
有一個宋人在田裡耕作。田中有一個樹樁。一隻兔子奔跑時撞在樹樁上折斷了脖子死了。于是這個宋人便放下手中的農具,守在樹樁旁邊,希望再撿到撞死的兔子。兔子(當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國的一個笑話。
四、課文主旨
本課通過寫宋國一個農夫偶然撿到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就放下農具守着樹樁等待再有兔子折頸而死,最後一無所獲被人恥笑的故事,告訴人們不靠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而想靠碰運氣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五、課後習題。
1、借助注釋讀懂課文,說說那個農夫為什麼被宋國人笑話?
因為兔子撞在樹樁上,折斷脖子死去,是偶然發生的事情,并不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所以,種田人不會再得到兔子。因而,他的行為被宋國人嘲笑。
2、讀讀“閱讀鍊接”,和同學交流:故事中的坐車人犯了什麼錯?
坐車人把方向弄錯了,卻還在用自己的有利條件來辯駁。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先看準方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隻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故事中的坐車人找錯了方向,而且他的有利條件——馬好、車夫本領大、盤纏帶得多,将會帶他離目的地越來越遠。
課文6 陶罐和鐵罐
一、多音字
盛shèng(盛開)chéng(盛飯)
處chǔ(相處)chù(到處)
二、近義詞
驕傲一傲慢 奚落一數落 謙虛一謙遜(虛心) 輕蔑一輕視(蔑視)
懦弱一怯懦 惱怒一憤怒 羞恥一可恥 樸素一樸實
興奮一高興 驚訝一驚奇 美觀一美麗
三、反義詞:
懦弱一勇敢 驕傲一謙虛 樸素一華麗 荒涼一繁榮
四、詞語解釋
奚落:用尖刻的話數說别人的短處,人難堪;譏諷嘲笑。
傲慢:輕視别人,對人沒有禮貌。
懦弱:軟弱,不堅強。
覆滅:全部被消滅。
廢墟:城市、村莊遭受破壞或災害後變成的荒涼地方。
五、句子解析
1、“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帶着更加輕蔑的神氣。
鐵罐發現陶罐“懦弱”,因此說話更加尖刻。
2、“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麼敢和我相提并論!你等着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變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裡,什麼也不怕。”
“相提并論”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來看待或評說,課文中指鐵罐自認為比陶罐強,不能把它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較,它聽了陶罐的話後非常生氣,并開始威脅陶罐。
因為陶罐的話句句在理,鐵罐無以反駁,所以它惱羞成怒。“惱怒”一詞形象地寫出了鐵罐的理屈詞窮。通過描寫鐵罐生硬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它的蠻不講理的形象。
3、時間在流逝,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兩個罐子遺落在荒涼的場地上,上面覆蓋了厚厚的塵土。
兩個罐子都被塵土覆蓋,此時它們的命運是一樣的。這是一個過渡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4、“謝謝你們!”陶罐興奮地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旁邊,請你們把它也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不行了。”
這句話表現了陶罐寬廣的胸懷。鐵罐曾經經常嘲笑、奚落它,可是陶罐出土後,卻首先想到讓人們挖出鐵罐。
五、課文主題
課文講的是國王禦廚裡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裡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複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六、課後習題答案:
1、默讀課文。說說陶罐和鐵罐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
陶罐和鐵罐一同生活在國王的禦廚裡,鐵罐十分傲慢,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很謙虛,從不與鐵罐計較。王朝覆滅,鐵罐和陶罐遺落在廢墟上,上面覆蓋了厚厚的塵土。多年後,陶罐被挖了出來,依然光潔、樸素、美觀,鐵罐卻再也找不到了。
2、結合課文中描寫陶罐、鐵罐神态和語言的語句,說說陶罐、鐵罐的性格有什麼不同,再分角色朗讀課文。
從描寫陶罐神态和語言的句子中可以看出,陶罐非常謙虛、寬容,對鐵罐始終以“兄弟”相稱,待人寬厚。從描寫鐵罐神态和語言的句子中可以看出鐵罐的驕橫、自高自大。
3、從陶罐和鐵罐不同的結局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課文講的是國王櫥櫃裡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裡許多年後,陶罐出土成寶,鐵罐卻化為泥土。故事告訴人們, 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互相尊重,和睦共處。
4、默讀《北風和太陽》,想想故事中的北風和課文中的鐵罐有什麼相似之處。
北風和鐵罐兩個人都隻看到了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都認為自己最了不起,不能正視自己和他人,不懂得揚長避短。
課文7 鹿角和鹿腿
一、多音字
稱 chèn (勻稱、稱心如意) chēnɡ (名稱、稱贊)
撒 sā(撒謊、撒腿就跑) sǎ(撒花、撒下)
掙 zhènɡ (掙脫) zhēng(掙紮)
二、近義詞。
漂亮一美麗 抱怨一埋怨 趕緊一趕快 欣賞一觀賞
逼近一靠近 掙脫一擺脫 沒精打采一垂頭喪氣
三、反義詞。
醜陋一美麗 抱怨一理解 機靈一遲鈍 猶豫一果斷
四、詞語解釋
勻稱:均勻;比例和諧。
沒精打采:形容沒有精神、情緒低落的樣子。
灰心喪氣: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五、句子解析
1、池水清請的,像一面鏡子。
比喻,把池水比作“一面鏡子”,突出了池水的清。
2、他不着急離開了,對着池水欣賞自己的美麗:“啊!我的身子多麼勻稱,我的角多麼精美别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比喻,這是鹿對自己的角的贊美。兩個“多麼”表現出鹿自豪的心理。把角比作珊瑚,形象地表現出鹿角的美麗。
3、他歎了歎氣,說:“兩隻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鹿終于明白了,雖然角很美麗,但是角也有短處一一容易被樹枝挂住;雖然腿細長難看,但是它很有力,能幫助自已逃生。可見事物各有所長,不能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到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
六、課文主題
本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隻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鹿角美麗,但讓鹿陷入危險,鹿腿不美,但救了鹿的性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隻圖外表的美麗,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課文8 池子與河流
一、多音字
應yìng(答應) yīng(應該)
難nán (困難) nàn (苦難)
二、近義詞
疲勞—疲憊 安閑—安逸 清閑—悠閑 衰退—衰弱 無憂無慮—無牽無挂
三、反義詞
疲勞一輕松 蜿蜒一筆直 安閑一忙碌 清閑一繁忙
遵循一違背 衰退一旺盛 無憂無慮一憂心忡忡
四、詞語解釋
生涯:指從事某種活動或職業的生活。本課指河流每天勞作的生活。
貫穿:過;連通。
遵循:遵從,依照。
固然:表示承認某個事實,引起下文轉折。
蜿蜒:曲折延伸。本課指河流貫穿全國樣子。
無憂無慮:沒有一點憂愁和顧慮。本課指池子的日子悠閑。
六、問題歸納
1、“池子”為什麼提議“河流”抛開這樣的生活?
因為池子覺得“河流”的生活太累,負重太多。時時都要背着沉重的貨船、木筏、小船、小艇、大船,不能享受平靜安逸的生活。池子以為自己過着安逸、清閑、平靜的生活才是舒服,所以讓河流放棄那種看起來很辛苦的生活。
2、池水認為的“哲理”是什麼?
不求出名,不要忙碌,隻要生活安逸、悠閑就是好命運。
3、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規律”指什麼?
水要流動了才能夠保持清潔。也就是說流水不腐——激蕩變化充滿挑戰的生活才能讓生命力更加頑強!
4、“河流”為什麼會受人們的尊敬?
因為河流抛棄了自身的安逸,而且年年用盈滿和清澄的水,帶給了人們利益。
七、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1—6):池子将自己與河流對比,認為自己的命運很好,河流擁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第二部分(7、8):河流反駁池水,闡述真正的哲理。
第三部分(9):指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結果。
第四部分(10):點明主題,揭示寓意。
九、課文主題。
這首詩歌通過寫池子懶惰,安于現狀,最後幹枯;河流勤奮付出,奔流不息,得到尊重的故事,諷刺了池子的懶惰與滿足,贊美了河流的進取精神。這首詩歌想要告訴我們:人不可荒廢年華,應當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社會多做貢獻,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時也告訴我們,隻顧享受眼前的舒适,隻能換來以後的毀滅。
第三單元知識點梳理
課文9 古詩三首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1)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
(2)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
(3)一歲除:一年已盡。除,逝去。
(4)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5)千門萬戶:形容門戶衆多,人口稠密。
(6)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7)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闆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挂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古詩大意: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着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戶,他們都忙着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1)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
(2)紛紛:形容多。
(3)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神情凄迷,煩悶不樂。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4)借問:請問。
(5)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
譯文: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問一聲牧童哪裡才有酒家,他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
(2)憶:想念。
(3)山東:王維遷居于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4)異鄉:他鄉、外鄉。
(5)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6)佳節:美好的節日。
(7)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8)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古詩大意: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課文10 紙的發明
一、多音字
累:lèi(勞累)lěi(積累)léi(果實累累)
鮮:xiān(鮮花)xiǎn(朝鮮)
重:zhòng(重量)chóng(重複)
二、近義詞
笨重—沉重 輕便—簡便 粗糙—粗陋 吸收—吸取 改進—改善
促進—推動 學富五車—才高八鬥
三、反義詞
文明—野蠻 貢獻—索取 笨重—輕巧 粗糙—光滑 促進—阻止
四、詞語解釋。
學富五車:形容讀書多,學問大。
普及:普遍推廣,使大衆化。
粗糙:不精細;不光滑。
傳承:傳授和繼承。
促進:促使前進;推動使發展。
五、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自然段):造紙術是中國對世界的偉大貢獻之一。(總)
第二部分(2~4自然段):紙的發明過程。(分)
第三部分(5自然段):造紙術影響了全世界。(總)
六、課文主題
本課記叙了中國造紙術的發明過程、傳播及影響,通過不同時期文字承載物的變化以及造紙術從誕生到改進的過程,叙述了造紙術的優勢,贊頌了蔡倫等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闡明了造紙術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體現了民族自豪感。
課文11 趙州橋
一、多音字
省shěng(節省)xǐng(反省)
橫héng(橫豎)hèng(蠻橫)
爪zhǎo(爪牙)zhuǎ(爪子)
濟jì(救濟)jǐ(人才濟濟)
二、近義詞
聞名—有名 雄偉—宏偉 減輕—減弱 節省—節約
堅固—牢固 美觀—美麗 精美—精緻 寶貴—珍貴
三、反義詞
減輕—加重 容易—困難 節省—浪費 精美—粗糙 堅固—松散
四、詞語解釋。
遺産:先人所遺留下來的财富。
創舉:從來沒有過的舉動或事業。本課指趙州橋的設計前所未有。
雕刻:在金屬、玉石、骨頭或其他材料上刻出形象。
設計:在正式做某項工作之前,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預先制定方法、圖樣等。
精巧:精緻巧妙。
美觀:外形好看;漂亮。
五、句子解析
1、趙州橋非常雄偉。
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點明趙州橋“設計堅固”的特點。後面介紹的趙州橋的長度、寬度、建築材料、形狀特點等都是圍繞本句展開的。
2、這麼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礅,隻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
“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說明了橋的設計精巧;“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列數字從長度上說明橋的設計堅固。
3、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這種設計”指的是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隻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用“既…又…,•”這組表并列關系的關聯詞,從兩個方面說明了趙州橋設計的好處,一是堅固,二是橋身輕,節省石料。“創舉”是對趙州橋的贊美,也是對設計者的贊美,還包含着作者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4、橋長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
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寫出了趙州橋的長度和寬度,體現了橋的雄偉。兩個“多”字,體現了文章用詞的準确性。
5、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這是一個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精巧”承接上文的内容,“美觀”引出下文的内容。這樣寫使文章結構更緊湊,銜接更自然。
6、橋面兩側有石欄,欄闆上雕刻着精美的圖案:有的刻着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裡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着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着雙龍戲珠。
運用排比的修辭,“有的……有的……還有的……”生動地描寫了龍的姿态,突出了欄闆上圖案的精美。
7、趙州橋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是我國寶貴的曆史遺産。
點明了趙州橋的曆史價值,贊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六、課文主題
本文通過介紹聞名世界的趙州橋設計雄偉和圖案美觀的特點,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課文12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一、多音字
都dōu(都是)dū(首都)
作zuò(作業)zuō(作坊)
乘chéng(乘法)shèng(千乘之國)
籠lǒng (籠罩) lóng (竹籠)
二、近義詞
保存—保管 熱鬧—喧鬧 悠閑—清閑 普通—平常 緊急—危急
驚擾—打擾 名揚中外—聞名天下 形态各異—各種各樣
三、反義詞
完整—殘缺 熱鬧—冷清 悠閑—忙碌普通—特别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四、詞語解釋
聞名中外:在中國和外國都很名氣。
形态各異:本課指畫中在街上來往往的人的形狀和樣子各不同。
溜達:散步,閑走。
攤販:擺攤子做小買賣的人。
作坊:本課指手工業工場。
驚擾:驚動擾亂。本課指小毛驚動擾亂了欣賞風景的人。
五、句子解析
1. 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隻有黃豆那麼大。别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在幹什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不到一寸”“黃豆那麼大說明人非常小,可就是這樣小的人,作者也把他們畫得“清清楚楚”,這說明畫家的繪畫技巧十分高超。
2、《清明上河圖》這幅畫為什麼能名揚中外呢?
有四個方面:
(1)這幅畫曆經八百多年,依然保存完好;
(2)這幅畫内容豐富,描繪細緻:人物衆多,街上商鋪林立,人來人往;
(3)畫家畫工精湛,雖人物衆多,内容繁雜,但畫家畫得非常清楚、傳神;
(4)畫中表現的是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富有情趣。
總之,這幅畫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古都汴梁的風貌,反映了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使我們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風貌,看到了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五、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概括介紹了《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年代、作者、畫面内容、存在的時間及目前的保存狀況。
第二部分(2-4):具體描寫了畫面的情況。
第三部分(5):寫了《清明上河圖》的曆史價值。
六、課文主題
本文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介紹與畫中人物多、街市熱鬧以及橋北頭的一個情景三方面内容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這幅名畫的贊美和喜愛,也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第四單元知識點梳理
課文13 花鐘
一、多音字
便biàn (方便) pián (便宜)
強qiáng(強大)qiǎng(勉強)
種zhòng(種地)zhǒng(種子)
鮮xiān(新鮮)xiǎn(朝鮮)
二、近義詞
适宜—适合 大緻—大概 舒展—伸展 陸續—連續
三、反義詞
豔麗—素雅 密切—疏遠 沉睡—蘇醒 幹燥—潮濕 怒放—凋零
四、詞語解釋
争奇鬥豔:競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異、豔麗,以比高下。
豔麗:鮮明美麗。
綻開:裂開;綻放。
欣然:愉快的樣子。
怒放:(花)盛開。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蘇醒:昏迷後醒過來。
嬌嫩:柔嫩。
灼傷:燒傷.
适宜:合适;相宜。
濕度:空氣内含水分的多少,分為絕對濕度、相對濕度等。
淡雅:素淨雅緻;素淡典雅。
傳播:廣泛散布。
吻合:完全符合。本文是講有的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昆蟲活動的時間一緻,完全符合。
花圃:栽培花草等的園地。
陸續:表示前後相繼,時斷時續。
大緻:大概;大約。
五、問題歸納
1、昙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第一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麼内容?
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列舉了九種花開放的時間,充分說明了作者的發現—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作者運用拟人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各種花開放時的動态畫面,多樣的句式使課文顯得生動有趣,不單調。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2、不同的植物為什麼開花的時間不同呢?有的,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着密切的關系。“不同的植物為什麼開花的時間不同呢?”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運用設問的修辭方法,引發讀者思考;同時也是個過渡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六、課文主題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作者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一天之内,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及其原因,表現了作者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于思考的好習慣。
課文14 蜜蜂
一、多音字
悶mēn(悶熱)mèn(愁悶)
幾jī(幾乎)jǐ(幾個)
盡jǐn(盡管)jìn(盡力)
散sàn(散步)sǎn(散文)
二、近義詞
辨認—辨别 尋找—尋覓 推測—猜測 超常—特殊 大概—大約
激動—興奮 包括—包含 準确—精确 陌生—生疏 确确實實—的的确确
三、反義詞
大概—肯定 減少—增加 遙遠—附近 超常—一般 大約—準确
逆風—順風 陌生—熟悉 阻力—動力
四、詞語解釋
辨認:分析辨别并做出判斷。
大概:表示不很準确的估計。
阻力:妨礙物體運動的作用力。
跨進:進入。
陌生:事先不知道,沒有聽說或沒有看見過的。
沿途:沿路,在到目的地或終點的路上。
準确無誤:形容非常精準,沒有誤差。準:标準,精确。誤:錯誤,誤差。
超常:超過一般的;高于平常的。
解釋:分析闡明。
五、句子解析
1、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裡,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我想做個試驗。
作者隻是“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是“聽說”的就不一定真實可靠,這是做試驗的原因;從中可以體會到作者不輕信盲從、求實的科學态度。
2、我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着,自己帶着蜜蜂,走了四公裡路,打開紙袋,在它們身上做了白色記号,然後放了出來。
捉自家花園裡的蜜蜂,為的是便于觀察,這是試驗的第一步;給蜜蜂做上記号,是為了便于與其他蜜蜂區分,證明是作者放飛的。說明他不僅觀察得認真,而且用心思考。這是實驗的第二步:做記号放飛。
3、二十隻左右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這時候
刮起了狂風,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二十隻左右”“好像”“大概”都表示大概的虛數,這樣用更準确地說明這是作者的推測,體現了用詞的準确性。
4、我想,它們飛得這麼低,怎麼能看到遙遠的家呢?
這句心理描寫表現出作者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反問句,強調了作者擔心蜜蜂找不到家。
5、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沖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她高聲喊道:“有兩隻蜜蜂飛回來了!它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裡,肚皮下面還沾着花粉呢。”
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推測蜜蜂找不到家是因為作者在蜜蜂完全看不見路,還把它們帶到那麼遠的陌生地方,再加上當時又起風了,蜜蜂飛不高,增加了難度的情況下而做出的判斷。
六、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寫“我”想試一試蜜蜂辨認方向 能力。
第二部分(2-6):介紹了實驗的過程及結果。
第三部分(7):實驗的結論。
七、課文主題
本文通過寫“我”驗證蜜蜂有無辨認方向能力的經過,驗證了蜜蜂特有的本能,表現了“我”嚴謹、求實的科學态度,也告訴了我們凡事要多動腦筋、勤于實踐,“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課文15 小蝦
一、多音字
背bēi (背包) bèi (背誦)
翹qiào (翹着) qiáo ( 翹首 )
撒sā(撒手)sǎ(撒種)
二、近義詞
空隙—縫隙 掀開—翻開 通體—全身 甚至—乃至 獨自—單獨
激烈—猛烈 休息—歇息
三、反義詞
空隙—緊湊 掀開—遮蓋 通體—局部 有趣—呆闆 獨自—陪伴
休息—勞動
四、理解詞語
空隙:中間空着的不大的地方;尚未占用的不長的時間。
掀開:翻開。
通體:全身;渾身。
追逐:追趕。
搏鬥:比喻激烈地鬥争。
激烈:(動作、言論等)劇烈。
五、句子解析
1.這些小蝦,有的通體透明,像玻璃似的,這是才長大的;有的稍帶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還積着泥,長着青苔,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蝦。
“有的……有的……”寫出了小蝦的種類。
2.我覺得該讓它們在缸裡生活得更快樂些。後來,我就和阿成哥到小溪裡采了一些金魚草,拾了些石塊放在缸裡。我們記得,小溪裡的蝦是挺喜歡鑽到石塊下面休息的。
“更快樂些”說明對小蝦的喜歡,同時也看出“我”善于觀察生活。“我”為了讓小蝦生活的更快樂,我采金魚草,撿石塊放到缸裡。表明“我”對小蝦的喜愛。
六、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2):寫“我”家院子裡有一口缸閑着,“我”和鄰居捉了一些小蝦養在裡面。
第二部分(3):寫小蝦受驚擾後的樣子及打架時的情況。
第二部分(4-6):寫“我”對小蝦的照顧以及發現小蝦的數量變多了。
七、課文主題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我”發現家裡一口缸閑着适合養蝦,于是捉來小蝦養在缸裡,小蝦在缸裡生活的十分自在,後來還繁殖後代,生活得更加快樂。
篇幅有限,隻顯示前四單元
請按下面提示下載完整電子版
1.關注 2.轉發 收藏 點贊 3.私信(三語下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