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恐龍時期地上的恐龍和海下的恐龍

恐龍時期地上的恐龍和海下的恐龍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14:44:22

生物學家告訴我們,地球并不是在形成時期就存在了當今的諸多物種,而是在不斷更疊中進化到了現在的樣子。

恐龍時期地上的恐龍和海下的恐龍(恐龍并未滅絕生物學家)1

在地球幾十億年的時間長河裡,有物種進化也自然有物種消亡,而在人類已知的近40億個物種裡,已經有99%的物種消失在了地球上,其中有五次的滅絕規模最大,在較短的時期内滅絕了地球上80%-90%的物種。

恐龍時期地上的恐龍和海下的恐龍(恐龍并未滅絕生物學家)2

離我們最近的是6500萬年前的白垩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科學家猜測是一顆直徑大約10公裡的小行星撞地球引起的,撞擊造成的塵埃顆粒物遮天蔽日,導緻抵達地表的陽光大大減少,植物難以進行光合作用開始大量衰退和滅絕,以食草類為首的恐龍率先滅絕,而後食肉性恐龍也受到波及。

恐龍時期地上的恐龍和海下的恐龍(恐龍并未滅絕生物學家)3

這場滅絕事件最終導緻了地球上近76%的物種消失,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也完全退出曆史舞台。

但恐龍真的完全消失了嗎?

恐龍時期地上的恐龍和海下的恐龍(恐龍并未滅絕生物學家)4

在近百年的恐龍研究過程中,古生物學家們開始意識到恐龍并非都是在瞬間滅絕的,在6500萬年前那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恐龍一族至少還在地球上存活了數百萬年,而這數百萬年時間足夠一些小型恐龍們完成角色轉變,最終逃脫滅絕的命運。

恐龍時期地上的恐龍和海下的恐龍(恐龍并未滅絕生物學家)5

比如當時已經演化出羽毛的一部分小型恐龍,由于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飛行能力,且主要以植物為食,所以它們在小行星大災變後的世界生存能力還是很強的,至少沒有像大型肉食恐龍一樣早早領盒飯下線。

恐龍時期地上的恐龍和海下的恐龍(恐龍并未滅絕生物學家)6

目前的古生物學界認為,始祖鳥就是由小型帶羽毛的恐龍演化而來的,并且它們在進化樹上的分叉還很多,後來各式各樣的鳥類都是由這一批恐龍演化而來的,甚至由于原雞屬于鳥亞綱-雞形目,而人類又把原雞馴化成了家雞,所以我們可以認為今天的雞也是恐龍的後代。

恐龍時期地上的恐龍和海下的恐龍(恐龍并未滅絕生物學家)7

考慮到目前在世界範圍内雞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90億隻,所以單就種群數量而言,家雞傍上人類文明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一條路子。

然而恐龍為什麼會演化成雞呢?

恐龍時期地上的恐龍和海下的恐龍(恐龍并未滅絕生物學家)8

根據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以及現代進化論的說法,地球生物是會随着時間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演變的。

恐龍時期地上的恐龍和海下的恐龍(恐龍并未滅絕生物學家)9

并且物種在漫長的演變階段,還會留下過渡類型的化石,比如達爾文當年就在德國的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一塊始祖鳥的羽毛化石,并在随後又發現了帶有骨骼的始祖鳥化石,經過研究後發現:始祖鳥具備爬行類動物和鳥類動物的雙重特征,也就是說它就是恐龍進化到鳥類的過渡類型。

恐龍時期地上的恐龍和海下的恐龍(恐龍并未滅絕生物學家)10

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作為生物進化論的狂熱追捧者,也明确提出了鳥類是恐龍後代的假說,他在《鳥類與爬行類之間的最中間物種》論文中,對比了小型獸腳類恐龍美颌龍和始祖鳥的骨骸。

恐龍時期地上的恐龍和海下的恐龍(恐龍并未滅絕生物學家)11

因為兩個化石都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索倫霍芬的石灰岩中發現,而通過兩者的對比可以看出來,它們除了前肢比例和有無羽毛以外幾乎沒有差異。

1964年,古生物學家約翰奧斯特倫姆又再次拿出了強有力的證據:他發現來自北美的恐爪龍與始祖鳥手不僅在形态上有極大的相似度,在手腕上還都有一塊半月形的小骨頭。

恐龍時期地上的恐龍和海下的恐龍(恐龍并未滅絕生物學家)12

于是生物學界普遍承認:6500萬年前恐龍中的一小部分演化成了鳥,鳥又演化成了雞鴨鵝,今天地球上的所有長翅膀的生物,基本上都是恐龍的後代。

恐龍時期地上的恐龍和海下的恐龍(恐龍并未滅絕生物學家)13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覺得恐龍有點憋屈,覺得從地球上體型數一數二的猛獸演化成雞鴨鵝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但如果從生物演化以及種群繁衍的角度來看,恐龍變成鳥類其實是非常高明的一次自然選擇。

恐龍時期地上的恐龍和海下的恐龍(恐龍并未滅絕生物學家)14

畢竟生存是所有生物的第一需要,活下來并且活得好才是最重要的,積極跟随環境變化而變化的生物才是最大的赢家,至于那些曾經威猛的霸王龍們,早已經成了小行星下的亡魂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