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全了解了有哪些種類的衣服後,接下來就是進行類别搭配(不涉及顔色和樣式),然後再根據個人偏好(比如牛仔、西裝、工裝風格或皮衣等)和衣服的換洗頻率,确定每種衣服所需要的數量,問一下以前一直幫自己買衣服的人(如父母、女朋友或妻子)每種衣服購買時的大緻價格範圍,最終繪制一個購衣指導表格。有了這個表格,我們買衣服的時候就會更有目的性,剩下的就是挑選的事了。
挑選是我們付款前做的最後一件事。我認為,服裝搭配的過程不應當放在穿衣服的時候,而是購買前挑選的時候就要想好買的這件衣服要和哪些已有的衣服搭配,或者為了它還要買哪些衣服。在挑選的時候,我們要關心的問題包括衣服的樣式、面料、顔色、做工等,這些都會在這篇文章裡慢慢介紹。事實上,服裝學是一門龐大的學科,服裝搭配的内容也不是這一篇文章能寫完的,不過,隻是介紹一些基本的内容,夠大家日常使用應該是足夠了,如果想深入了解,在文章末尾我附上了一些推薦的參考資料。
1. 衣服類别搭配盡管很多時候我們會按社交、上班、休閑的分類法整理服裝,但季節分類法在介紹的時候更加直觀,因此下面我們将服裝分為夏、春秋、冬三類,然後根據自己的喜好,列舉每一類中可能的類别搭配,特殊場景作為補充,比如運動和正式場合。
這裡不可能列舉所有的搭配,大家可能覺得缺了一些服裝類型,這是因為我隻是根據自己的偏好來分析和記錄的。同時也不涉及衣服樣式和顔色,這兩者會在挑選部分讨論,具體的搭配表如下
下面是關于種類搭配表的一些說明
除季節分類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場景。第一種是運動,夏季戶外跑步需要速幹T恤和短褲,春秋戶外跑步需要如下的跑步四件套,冬天由于在室内運動,選擇的衣服和夏季跑步相同。
跑步四件套
然後是正式場合,一般是西裝 襯衫 領帶,冬天可能會需要毛呢大衣。
關于多久的換洗頻率更科學,我并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從網上的分享來看,短到一天長到一月都有,而且每種衣物均有不同。我認為以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貼身衣物一天一換、輕薄衣物和鞋一周一換、厚重衣物一月或一季一換比較合适。夏季的時候換洗是同時的,除非遇到特殊情況比如出了大量的汗、外面遇到風沙天氣、打翻液體在衣服上等,可以放在髒衣簍然後等到周末再洗,但平時衣物放到髒衣簍不及時清洗,可能會導緻灰塵累積和污漬結合更緊密,以周為單位本就是考慮到大多數人周末的空閑時間較多,可以用來做這些家務活動。另外,一月或一季一換洗指的是當月或當季的最後一周周末,而不是真的最後一天。
2. 購衣指導表格經過第一部分的分析後,我們基本就可以制作一個自己的購衣指導表格了。其中的價格範圍我們需要問一下以前一直幫自己買衣服的人,可能是父母、女朋友或妻子,有些不清楚的可以留空,以後慢慢填充。
這裡備的衣物數量可能有人覺得少,不過對我已經足夠了,像内褲、襪子這類,一般會周期性或在洗壞的時候重新購置,這裡指的是在某一時間段同時擁有的數量。
以上的表格之後也可以作為我們進行物品整理時衣物類的基礎,比如下面就是我自己使用的用 Notion 制作的整理表(衣物類)。
3. 挑選
購買之前的挑選工作我們關心的問題包括:面料與款式、色彩、尺碼、做工和細節等。
之前在《素與練:日常的衣服》一書中看到一段話,特别有感觸。她說:感受你自己的需求,你的衣着應該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想象穿這身衣服出現的場合,說什麼話,做什麼事,見什麼人,會不會大笑,或者被一朵路邊小野花吸引、俯身觀看,又或者為一部電影流淚。我覺得這正是我們在挑選和購買時需要思考的。
3.1 面料與款式對于貼身穿着的衣物,比如T恤、内褲、背心、襪子等,我們通常希望它們舒适一點,因此多選擇純棉,注意,混入一定量的化纖可以改善純棉易皺易變形沒有彈性等缺點,所以一般含棉 75% 以上就叫純棉了。特别的,運動場景下會大量出汗,因此運動T恤可選擇速幹面料(聚酯纖維),夏季希望涼爽一點,因此在夏天可選冰絲内褲,冬季希望暖和一點,因此在冬天可選羊毛襪。此外,莫代爾是一種和棉一樣的纖維素纖維,特别柔軟舒适,對皮膚友好,因此這種面料的内褲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速幹T恤
對于外穿的衣物,事實上我們可能不太關心面料,更多的是某種偏好,比如一些人偏愛牛仔,一些人偏愛工裝,一些人偏愛皮衣等。不過,追其緣由的話,我們還是能發現這些類别都有一些共同的優點,比如挺闊、抗皺、耐髒等,可以順着這個方向選擇,軟趴趴的面料外穿總是看起來像睡衣一樣,很難穿出去(除了運動服)。毛衣、毛呢大衣等,不在面料選擇中讨論,因為它們本身已經作為一種單獨的分類,用于冬季的保暖。
關于款式的選擇有以下幾點,首先,無帽與有帽,開衫與不開衫,看自己喜好,沒有什麼區别。衛衣外面穿其它衣服的時候我通常選擇無帽衛衣,畢竟兩個帽子疊起來有點不舒服,但也有人反而喜歡這種穿法。其次,圓臉可以采取某些方式打破圓潤感,比如V領的衣服、戴一條簡約的項鍊、将襯衫的最上面一顆扣子解開等,需注意,戴項鍊的時候,項鍊的款式應當簡單一點,顔色最好是金屬色,而且到胸口部分剛剛好。最後,高領和半高領可能對脖子粗短的人不太友好,長款大衣身高不夠的人無法駕馭,頭大的人也最好不要戴帽子。
3.2 色彩
雖然标題是色彩,但也包含圖案,這兩者是我們挑選服裝時的主要依據之一。 大部分的搭配推薦文章都是直接給出結論,但如果我們想要有自己的想法,最好找一本色彩構成方向的書看一下。事實上,懂一些色彩學的基礎知識,不僅是對服裝搭配,對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也很有好處,無論是看電影、看動漫、拍照,還是選擇家具風格等,都能感受到更多的東西。下面是色彩選擇的幾條推薦的原則。
第一條原則是選擇簡約、經典的服裝。簡約的含義包括純色或較小的圖案、不帶冗餘裝飾(刺繡等),經典的含義就是各服裝品類的經典款式和顔色,實際上,這裡指的就是很多人說的基本款、百搭款。注意,除了白色褲子,黑白灰三色基本是随意選擇的,出錯概率極低,而下面提到的純色多是指有彩色的純色。
T恤中白色T恤百搭,然後是黑灰和各種純色,純色T恤胸口别一個有趣的胸針能增添活力,或者可以直接選擇胸部有比較小的圖案的T恤。
襯衫内穿的時候白色和淺藍色最為百搭,外穿的話牛仔和格子襯衫最經典,當然,格子不要太小或太大。
毛衣中灰色與駝色最百搭,黑色也是最常選的顔色。
衛衣中的灰色最百搭,不過凡是純色實際上看起來都挺舒服的,隻要顔色不要太亮。
夾克中,藍黑兩種經典色的牛仔夾克,灰色和深色系的飛行員夾克,軍綠、藏青等經典色的工裝夾克,黑、灰、米色的普通夾克都合适。
風衣同樣是黑、灰、米等色經典。
大衣的話,灰色系、藏青色、黑色和駝色系比較經典。
棉衣(包括羽絨服)主要是深色系,派克大衣也是棉衣的一種,比較經典,羽絨服雖然基本是米其林輪胎那種,但還是有一些款式不是鼓的很厲害。
五分褲顔色可選黑、灰、藏青、卡其、軍綠、米色等,實際上看到這裡基本能意識到了,這幾種顔色在大部分類型的衣服上都是最經典的顔色。
九分褲/長褲中休閑褲顔色選擇與五分褲相似,牛仔褲則可選不同的藍色和黑色。
鞋的話當然是小白鞋最百搭,而帆布鞋、馬丁靴、運動鞋等,它們的一些基本款已經深入人心,經曆了幾十年時光的檢驗,我們隻要選每種牌子的經典樣式就可以了。至于這些年推出的各種經典複刻款以及 AJ 這種大熱的鞋就算了,我一直認為将各種抽象的概念作為商品的附加價值,實在沒有為它們付款的必要。
小白鞋打理不便,白色經典款的德訓鞋可作為其替代。德訓鞋全稱是德軍訓練鞋,如下圖,白灰相間,牛皮材質,在不少地方都能看到它的推薦。鍊接中的商品描述部分有關于德訓鞋的詳細介紹,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西裝最經典的就是黑、灰、藏青三色了,不過黑色由于服務業比如酒店、中介、保險、售樓等穿的比較多,最好還是選擇灰色或藏青色。
PS:昨天在B站重新看信條,發現主角團幾乎從頭到尾穿西裝,灰色和藏青色出現次數非常多,黑色少見。
《信條》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第二條原則是顔色搭配上淺下深、内淺外深。不是說隻能這樣穿,有的時候内深外淺等穿法也很好看,隻是這樣更簡單,更不容易出錯。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第三條原則是利用色彩的過渡。色彩的過渡實際上是第二條規則的延伸(一種由淺到深的過渡)。這條原則有兩種運用,第一,全身一種顔色時,選擇單色系的不同顔色,比如淺藍深藍、淺灰深灰等,或者在某些部位摻一點黑白灰做調和,比如西裝雖然全身一色,但是有内搭的襯衫和領帶做調和;第二,兩種以上顔色時,分清主次,以黑白灰或兩種主色的中間色進行過渡。PS:黑白灰簡直萬能調和色。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第四條原則是利用色彩的呼應。色彩的呼應指在全身不同部位使用兩種相同的顔色,視覺上起到一種相互呼應的作用,常見的呼應有上衣和鞋、帽子和褲子、手表的表帶和鞋、背包和褲子、圍巾和褲子、上衣和襪子等等。而且,一個人可以呼應,兩個人也可以,比如下面第二幅圖就是 INS 上一對甜甜的老夫妻,非常善于運用這種方法。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色彩理論裡提到,對比是手段,調和是目的,服裝色彩的搭配同樣如此,過渡、呼應等手段,都是為了使全身上下看起來和諧統一。
3.3 尺碼合身是我們對衣服一如既往的要求,但什麼樣算合身呢?線上買衣服的時候一般根據自己的身高和體重選擇類似 M/L/XL 樣的尺碼規格,但是買回來的衣服通常都不合身,所以我們下面先了解一下衣服的尺碼标準。
中國現行的男子服裝标準叫做 《GB/T 1335.1-2008》,由号、型、體型三部分組成,以厘米為單位。其中,「号」指身高,是選購服裝長短的依據,5cm 為一檔;「型」指胸圍或腰圍(取決于上衣還是褲子),是選購服裝肥瘦的依據,胸圍以 4cm 為一檔,腰圍以 4cm 或 2cm 為一檔;「體型」是按照胸圍和腰圍的差來劃分的,共分四類,其中,Y 體型表示胸圍和腰圍差在 17cm~22cm 之間,A 體型表示胸圍和腰圍差在 12cm~16cm 之間,B 體型表示胸圍和腰圍差在 7cm~11cm 之間,C 體型表示胸圍與腰圍差在 2cm~6cm 之間。
一個完整的尺碼示例如 155/80A,其中 155、80、A 分别是号、型和體型。但是,由于生産廠家的不同和每個人身體的細微差異,按國标尺碼來選有時候不一定就合身,因此,一些服裝的尺碼表還提供了更多的身體參數參考,包括頸圍、肩寬、臀圍等等。關于身體參數的标準測量方法都定義在了《GB/T 16160-2017》标準中,下面簡要描述一些主要參數的測量方法,
腰圍:胯骨上端與肋骨下緣之間腰際線的水平圍長;
更直觀的解釋可以上網搜索,有很多圖示非常清楚。另外,如果這裡測的是裸體尺碼,選擇的時候要放寬幾厘米(專業名詞叫放松量),畢竟還要留給身體一定的活動空間。
鞋的尺碼目前我國采用國際标準,以腳長區分,單位為毫米,5mm 為一檔,而我們平常所說的「四十幾碼」指的是舊版标準,目前已經廢止,兩者之間的換算公式為:舊鞋号=新鞋号 * 2 - 10,這裡新鞋号以厘米為單位。同樣,光腳測量之後也要适當放寬 0.5cm-1cm。舉個例子,量得自己腳長 250mm,即新鞋号為 250,對應的舊鞋号就是 25 * 2 - 10 = 40。下圖是腳長的測量方法。
我看到很多人說一次記錄終身受用,畢竟成年人的體型不會再有太大變化,但是按我自己的經驗,胖瘦導緻的腰圍變化還是挺明顯的。實際上,如果使用類似 Keep 這樣的健身軟件,裡面會提供這樣的身體維度記錄,所以我們每次買衣服在這裡找最新的記錄就好啦。
線下試衣服我們也能在吊牌上找到 155/80A 這樣的尺碼說明,但還是之前說的,每個人的體型還是有細微差距的,因此我們就需要試衣服,試衣服是線下購買的最大好處。我之前對試衣服究竟看些什麼一直很模糊,站在鏡子前一般都是看穿着好不好看,或者身體有沒有明顯的不适感,但合身的定義顯然不止于此。
首先,吊牌上會有一個「版型」類别(線上可以在商品說明裡找到),分緊身、修身、寬松三種,修身就是合身,一般選這種就好。
對于上衣衣長,雙手自然下垂的情況下,T恤、襯衫、夾克等的衣長應該在手腕上 2 厘米左右,西裝、短款大衣等可能會長一點到虎口,中長款大衣的衣長不應超過膝蓋(蓋住2/3大腿或者露出膝蓋10厘米以上)。
對于上衣袖長,短袖長度應在上臂二頭肌中間,最長不應超過手肘,長袖則到手腕下 1-2 厘米左右。
另外,還要注意領口、肩條、肩線,以T恤為例,領口不要太大,肩條不應太靠下,肩線最好在中間。
對于褲長,5 分褲不超過膝蓋,9 分褲在腳裸上 2~3 厘米,長褲在腳裸下 2 厘米。如果褲管的寬窄和褲長發生了沖突,那麼優先褲管寬度,褲長可以到裁縫店修改。
另外,裆長要合适,臀部不應該有過多褶皺,類似哈倫褲等奇怪的樣式不是熱愛普通人最好不要嘗試。
對于鞋,下圖是曾看到的一個很直觀的尺碼判斷方法,至于合不合腳的判斷。我記得我媽教過我一招:穿好鞋後,指尖盡力向前伸,腳後跟離鞋能放下一個手指左右算合腳。
3.4 做工和細節
面料、色彩、尺碼都選好,基本上就是要買了,但此時不應該着急,還應該再看看一些細節。從裡到外都翻一下,看一看有沒有破損、有沒有污漬、各接縫處的針腳是否整齊綿密、有沒有線頭冒出來等,一定要确保沒有問題。
特别是對于T恤而言,我們最煩的就是剛洗一兩次領口就已經變形或者下擺就已經變大,除了洗滌和收納要格外注意外,挑選的時候也有一些辦法,比如選擇下圖這種加固的螺紋領以及肩部和下擺。
最後以《素與練:日常的衣服》這本書中的另一段話結束這部分,我覺得非常好的描述了大部分人挑選及穿衣時的想法:需要振奮精神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的時刻當然有,但也有很多時候,我們想通過穿衣服把自己藏起來。我們希望穿得和别人基本一樣,這樣能保證不引人注目地默默度日。可是我們又想追求一些不一樣。那些屬于自己才有的小心思,它溫和無刺激,獨立又謙遜。穿衣服就是在人群中、在環境中、在時間和空間裡,追求那一點兒微妙的平衡。
4. 購買線下購買學會看吊牌,《GB5296.4-2012》 國家标準定義了紡織品和服裝需要注明的所有内容,由于要求服裝使用期内需要保持清晰,所以一般都會寫在吊牌上,包括:制造者的名稱和地址、産品名稱、産品号型或規格、纖維成分及含量、維護方法、執行的産品标準、安全類别、使用和貯藏注意事項。其中,挑選的時候需要關心尺碼和面料纖維成分等内容,買完之後需要仔細閱讀使用和貯藏注意事項,并把需要關注的内容記錄到自己的電子衣櫥(物品整理表)裡,以便之後洗滌和保養的時候使用。
以前買衣服的時候經常看到有人在仔細的辨别面料,我也曾在書裡看到過這種叫做「一看二摸三抓四拆」的方法,即看顔色和光澤,摸光滑度和軟硬度,抓一下看起皺程度,拆一些紗線燒一下做判斷。不過現在這麼做的很少見了,有什麼不明白,人們通常都是直接開口問店員。說到店員,有時候店員比較熱情也讓人十分不自在,這時候可以直接開口和他/她說,有問題的時候再問他/她,如果開不了口,那就盡量選擇那種店員不太熱情的服裝店吧。不過還是要記得,線下逛服裝店,最重要的就是多試,隻有試才能看出來究竟合不合身,試的時候多對着鏡子看,而不是單純的詢問同行的人或店員。
網上購買的時候注意産品參數在尺碼的下面,我們要查看修身(合身)還是緊身,或者查看面料成分都需要從這裡看。還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商品都标注為「純電商」,即不在線下銷售,所以雖然線下試衣服有很多好處,但有很多的款式是找不到的。
網上買衣服遇到買回來發現不合适的情況比較多,可能是顔色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也可能是尺碼不合适等,所以要學會使用售後。這裡想說的是網上買回來的衣服不要急着拆吊牌,吊牌是證明服裝的唯一途徑,拆了一般就沒法退了,所以大家不要錯誤理解退貨條件,一定要确認各方面都合适再拆吊牌。
最後一點就是要有意識地逐步的搜集、整理自己常用的品牌和店鋪。和價格範圍的估計一樣,不熟悉的話這裡也可以問一下之前幫自己買衣服的人,比如,我之前一直買南極人這種牌子的内褲,因為淘寶一搜就是它,結果質量一塌糊塗,然後詢問我媽給推薦了浪莎。同樣的品牌還有花花公子等,都是各種所謂的淘寶爆款,質量層次不齊,但往往這些品牌都是淘寶搜索最前面的,這也是為什麼要專門搜集整理自己常用的品牌和店鋪。
事實上,品牌和店鋪的累積是一個和時間有關的過程,而且每個人偏好不一樣、經曆不一樣、經濟條件不一樣,得到的結果肯定不一樣。對我而言,更偏向極簡主義風格,下面是我收藏的一些店鋪
店鋪目前就隻有這四個,至于品牌,内褲就是前面提到的浪莎,跑鞋我買亞瑟士更多,其它的偶爾也會到 muji 和 優衣庫看看,我也還在積累過程中,畢竟服裝這種東西除了内衣和T恤,買的不是很頻繁。
5. 後記和其它領域一樣,衣服的搭配也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下面是我參考的一些書籍和課程,還有兩個寫的非常好的公衆号,推薦給大家。
首先是色彩學,本來想看伊達千代的《色彩設計的原理》,但沒找到電子版,于是找了一本大學教材,滿懿、陳夢兮的《色彩構成藝術》,配合慕課網安陽工學院的《色彩構成》這門課程一起學習。
其次是服裝搭配的一些圖書,年初的時候閱讀了大山旬的《基本穿搭:适用一生的穿搭法則》,上個月閱讀了甯遠的《素與練:日常的衣服》,甯遠這本書具體的穿搭技巧其實我沒注意,而且它寫的是女裝,但作者在裡面表達的一些思想使我很有感觸,比如我在前面引用的這本書的兩段話。
然後是 「思南的時尚筆記」和「女朋友教你穿衣服」兩個公衆号,前者算的上是我的入門指南,後者則提供了大量的幹貨,可以幫我們快速進階。
最後是慕課網南昌大學吳小吟副教授的《男生穿搭技巧》這門課程,不過這門課講西裝、襯衫、皮衣這類比較多,雖然我都不怎麼穿,但估計對其它很多人有用。與這門課程對應的,還有一門《女生穿搭技巧》,是國家精品課程,可以推薦給女朋友看。
當我們學到足夠的基礎知識之後,在生活裡就會注意到更多的東西,比如看電影的時候就會注意到畫面的色調和人物的穿衣方法等,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或者在路上看到一個穿的讓人看着很舒服的人,也會不由自主分析為什麼會讓人感覺舒服。如果我們能足夠幸運,找到一個臉型和體型都和自己相似的先行者,那就更好了,仔細的觀察他,你會學到更多的東西。這裡再提一個公衆号「極簡男士穿搭」,介紹一些 INS 的穿搭博主比較多。
其實寫到這裡,我一開始提出的問題還沒解決,那就是怎麼讓自己看起來幹淨清爽,除了衣物的合身,還包括保養、收納、儀容儀表、個人氣質等,其中,保養和收納也應歸屬于現代生活的必備技能,這些就放到第三篇文章來講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