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獲授權
來源:砍柴書院(ID:kanchaishuyuan)
現在的年輕人追求多元價值,不講究對一份事業從一而終,而是享受一身斜杠的充實感。
不過你造嗎,斜杠加身并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人一樣這麼秀。
就拿大唐詩人們來說吧,用現在的眼光看,他們妥妥都是斜杠青年。
比如李白,個人簡介八成是“少數民族/谪仙人/孟浩然粉絲/力士脫靴/貴妃研磨/深藏功與名”。
杜甫呢,大概會是“李白腦殘粉/三吏三别/我恨安史之亂”。
白居易,簡單了:老太太最愛的詩人/琵琶行/長恨歌/我不認識妖貓。
而與白居易同時的另一位中唐詩人,也有很亮眼的标簽:皇室後裔/學霸/圖書管理員/詩豪/我改革、我貶谪、我快樂。
他就是劉禹錫。
1
劉禹錫有一部自傳,開頭就表明,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
可别小看這個頭銜。中山靖王,是漢景帝第七子,他這一支雖然沒當皇帝,但後世出了不少人才。賣草鞋起家的劉備,就是打着“中山靖王”的旗号,嚷嚷要興複漢室的。
劉禹錫的起點,比劉備可不知要高到哪去了。他沒賣過草鞋,二十一歲就考取進士。唐朝那會兒,考個進士可比現在考公務員難多了。據可靠數據,劉禹錫那一屆,1000人裡才考中32個。
瞅瞅,全國32強啊這是!
這還不算完,小劉又順手考了博學鴻詞科,兩年後又考了吏部取士科,三科連中,學霸實錘了。
考了功名就可以做官。小劉的第一個官職是太子校書。這是個什麼官呢?通俗來講,就是圖書管理員,每天整理整理圖書,是個閑職。
但是地球人都知道,圖書管理員,是個古往今來都莫名牛逼的崗位,你懂的。
2
幾年以後,小劉進入國家政治核心。
中唐經過安史之亂,國勢開始走下坡路,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像兩把小刀,一點一點割着唐王朝的氣脈。
這兩股勢力嚣張到什麼程度呢?拿地方政權藩鎮來說吧。一個地方官死了,朝廷派人去繼任,地方官兒子說,我不,我要自己當,然後把朝廷派來的人打跑了。
而宮裡的宦官呢?他們不但可以幹政,甚至可以指揮禁軍。
這畫面簡直不能想像啊!完全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的太監,怎麼指揮打仗?人手一本葵花寶典嗎?
這個,一般人隻能忍氣吞聲,但讀聖賢書長大的知識分子劉禹錫,忍不了。
“我是圖書管理員啊,我不出手誰出手?”
就這樣,小劉卷起袖子,一頭紮進了“永貞革新”。
在皇帝的支持下,對藩鎮,小劉集團嚴辭拒絕了西川節度使擴大地盤的要求,還差點殺了他們的二把手。
對宦官,他們在宮内裁員,停發了幾個太監的工資,還打擊了替他們在街頭擾民掠财的混混,帶來了宦官創業的冬天。
不僅如此,對貪官污吏,他們罷職、貶官,誰橫打誰。
簡直是大唐亮劍精神。
3
新政一時間雷厲風行,有人拍手稱快,自然就有人不自在。
哥幾個想着把宦官手中的兵權奪回來,事沒成,卻跟宦官徹底對立了。再加上隻顧埋頭幹事業,忘了團結同事,小集團沒多久就顫顫悠悠起來。直到支持革新的順宗被宦官趕下台,太子登基,轟轟烈烈的“永貞革新”隻維持了146天,就以失敗告終。
新皇帝是被太監們扶上寶座的,知恩得圖報啊,一上台就喊停改革,查辦革命黨。涉事的“二王八司馬”全遭賜死或貶官。劉禹錫因此開始了他漫長的貶谪生涯。
一個33歲的大小夥子,就因為站錯隊了,嘩地被貶到朗州(今湖南常德)。
但他沒放棄自己。他在那裡一年又一年,等啊等,盼啊盼,就盼着哪天皇上突然想起他了,再把他喊回去。
這不天真麼,皇上哪能今天說東明天說西的,你當還珠格格呢,說赦免就赦免了。
但不管怎樣,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你還别說,他這麼等着等着,真就實現了!十年以後,皇上真喊他回去了,不僅他,他的好基友、跟他一起改革被貶到湖南的柳宗元,也被喊回去了!
小劉,不,現在是43歲的老劉了,喜大普奔地收拾行李,來到了京城長安。
京城的風景真好看啊,京城的口音真親切啊,京城的桃花真美啊,京城的胡漢三我又回來啦,簡直開心地想作詩一首啊!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現在這些朝臣,就跟這些桃花一樣,都是老劉我敗了以後才上來的啊!
什麼意思呢?簡單翻譯一下:
皇上:來人,把這個家夥弄走,越遠越好,朕不想看見他。連帶他好基友一起弄走。
4
椅子還沒坐熱,嘴欠的劉禹錫就被貶到了連州(今廣東連州),倒黴的柳宗元跟着被貶到了廣西。
柳宗元郁悶啊。唐朝的廣西啥都沒有,生活條件不是一般地差。四年以後,他死在了那裡。
但劉禹錫不。他在連州樂呵呵地過日子,四年以後,他等來了回京的诏書。
唉,我要是柳宗元,我能再郁悶活了……
老劉帶着基友的遺稿,一個人又來到了京城。
京城的風景真好看啊,京城的口音真親切啊,京城的桃花哪去啦?不管怎樣還是要作詩一首啊。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我得意地笑
你們這些朝臣就像這些桃花,開敗了一茬又一茬,現在連種花的人都找不到了,而老劉我又回來啦!
就算再貶我,我也要圖個嘴痛快。
5
跨越時空的全民偶像蘇轼,因為一直被貶谪一直樂呵呵的性格圈粉無數。事實上,早他300年的劉禹錫,已經是這個路數的了。
被貶朗州,他在沅水邊為自己建了一座海景房,春天看龍舟競渡,秋天看姑娘采菱。他為當地居民寫流行歌曲,傳唱很廣,每次聽人唱他都樂得嘴巴咧到耳根去。
被貶連州,他在湘江邊為自己建了一座海景房,并取名“吏隐亭”。不僅如此,他還把原有的景點和無名陳舊的亭閣台榭修整一番,各取一個名稱,組成“海陽系列風景旅遊區”,題了一組詩。
被貶和州(今安徽和縣),原本應該在縣衙内分一套三室三廳的住房,但知縣欺負他朝中無人,大手一揮:住什麼縣衙啊,去,讓他到城南江邊住吧!
劉禹錫過去一看,哎這不我海景房麼!轉身題兩句詩就貼門上了: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辯。
知縣氣得瞪眼:去,讓他住城北去,一室一廳就夠了,看他面對什麼大江!
劉禹錫又過去了,一看,還是有條河啊,而且垂柳依依,别有風情。拿筆又題了兩句詩,心裡那個嘚瑟:
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曆陽心在京。
知縣鼻子都氣歪了: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讓他住城中間來,十平米小茅屋,别挨着水!
劉禹錫到那一看,屋子裡就能擱下一床、一桌、一椅,再加一扇一撫尺都能演口技了。
半年内連搬三次家,一次比一次簡陋,換誰誰都爆了。但劉禹錫一捋胡子,提筆寫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銘》,還特地請人刻在石頭上,擺門邊兒: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知道呂秀才怎麼說死姬無命的嗎?就是醬嬸兒的。
6
四個多月的“永貞革新”,不僅讓劉禹錫搭上了二十三年的貶谪事業,還賠上了一生的仕途。但他似乎很少沉淪,整天都沒心沒肺着。
柳宗元被貶湖南,覺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過清,不可久居”,被貶廣西,更是覺得“一身去國六千裡,萬死投荒十二年”,滿滿都是絕望。
白居易與劉禹錫詩歌唱和,感慨“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你這麼油菜,受點波折可以理解,但二十三年也太長了吧,生個娃也該娶媳婦了啊。
但劉禹錫不這樣想。面對白居易的慨歎,他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苦日子都過去了,好日子在前頭。
借着編寫民歌,他表達堅定的信念: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元稹去世,他安慰朋友: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他不覺得人老了就一無用處,認為“在人雖晚達,于樹似冬青”。
六十四歲時,他還高呼“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無怪乎白居易稱他為“詩豪”。
什麼都懂卻無所挂懷。這不是沒心沒肺,是一份真正開闊的心胸與豁達的情懷。
“巴山楚水凄涼地”,沒能讓他消沉下去,“我言秋日勝春朝”,卻為自己代言出了新高度。
天塌下來,他當被蓋,天不塌,他還得上去捅幾下。不管生活怎樣艱難,他始終笑看風霜。正是這樣的心态,使他度過了貶谪的歲月,迎來了回京養老的晚年,在七十一歲高齡,安然離世。
劉禹錫的故事告訴我們,愛笑的男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往期回顧
今日責編:蔣燕
微信編輯:張書銘
本文轉載自砍柴書院(ID:kanchaishuyuan)閱讀和寫作是一種力量,不限于表達自我,也不至于賺錢養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