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程增效優化?■局長談“雙減”臨沂是一個千萬人口的大市,也是一個教育大市,在校學生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4,教育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着廣大群衆的幸福指數自去年“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我們着眼“校内減負、校外增負”等突出問題,采取“加減乘除”系統方法,着力答好教育提質增效的“雙減”題,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全流程增效優化?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局長談“雙減”
臨沂是一個千萬人口的大市,也是一個教育大市,在校學生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4,教育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着廣大群衆的幸福指數。自去年“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我們着眼“校内減負、校外增負”等突出問題,采取“加減乘除”系統方法,着力答好教育提質增效的“雙減”題。
“加法”:答好師德師能提升“能力題”
我們實行“補量 建設 提質”三驅動,确保教師“用心教、全力教、有效教”,開啟了“加法”文章。
臨沂市堅持把補充教師隊伍納入市政府年度20項重點民生實事,2021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教師八千餘人,數量為全省最多,今年計劃招聘教師近七千人。我們落實鄉村教師補貼、職稱評審傾斜政策,加快推進農村教師周轉房建設;出台了臨沂市中小學師德負面清單和師德考核辦法,啟動師德師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開展專項巡查30餘次;創新構建教師培訓、名師培養、名家培育的“三梯次”教師專業成長體系,啟動新一輪“三名工程”,并持續評選臨沂最美教師和教書育人楷模。
“減法”:答好學生學習樣态“内涵題”
“減法”就是去冗歸本,優化更高效、更有質量的教學樣态。
臨沂市印發文件以控制作業總量,實行教師自控、學校調控、家校聯控的“三控”作業管理制度;加強教、學、練三環節研究,科學設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依托全國“基礎教育課程綜合改革示範實驗區”建設,我們通過14個項目實驗區和680個項目實驗單位引領帶動市域整體教育教學水平提升。深入開展巡回示範教學、線上項目式評課、精品課程直播等形式,創新探索了一大批先進教學法。注重課後成效,讓學生作業盡量在校内完成;開發菜單式素質拓展項目,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同時打造以自主閱讀、文體科普、社團活動為主的第二課堂,實現義務教育學校有需求的學生全覆蓋。
“乘法”:答好質量内卷困局“破解題”
“乘法”主要是指通過拓展優質資源、優化教育評價、研學實踐育人。
臨沂市統籌考慮城區發展、城鄉人口流動等因素,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20所,辦好群衆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通過學區化管理、集團化辦學、城鄉結對幫扶等方式,着力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一體化發展。圍繞高質量育人目标,在2022“教育攻堅年”,将“雙減”與教育發展主題緊密結合,全面提升教育綜合實力。臨沂市創新教育評價體系,從政府層面将教育滿意度納入履責評價、學校層面圍繞“五育并舉”完善“千分制”學校綜合評估方案、教師層面從“德能勤績”四維度改革評價體系、學生層面創新綜合素養過程性評價辦法,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确的育人觀。發揮沂蒙革命老區的紅色資源優勢,将孟良崮紀念館等90多處紅色教育基地作為中小學生研學基地;讓科技館、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社區、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第二課堂,以科普助力“雙減”。同時在農村培育起一批田園綜合體,推行鄉村“複興少年宮”試點,讓“雙減”後的學生有地方去、能動起來。
“除法”:答好群衆重要關切“治理題”
“除法”是針對群衆關切的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尤其是對校外培訓機構,嚴格落實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要求。
教育公平除焦慮。着眼減少家長“擇區”焦慮,開展教育強鎮築基工程;着眼減少家長“擇校”焦慮,探索“名校托管”模式;着眼減少家長“擇班”焦慮,實行陽光分班和電腦随機分班,堵住人情後門。
家校協同除疑惑。設立課後服務家長志願者、家長開放日、學校顧問等,構建“家校共同體”,引導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全過程;建立黑白名單公示制度,引導家長理性選擇課外輔導。
聯合執法除漏洞。實行聯席會議制度,19個部門成員單位參與,市縣兩級部門聯合執法、鎮街協助執法、社區包片巡查、網格員包點監督,實現網格化管理全覆蓋。治理後,全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率達96.35%。
常态監督除短闆。加大常态化排查力度,機構違規向屬地鎮街通報,學生參與違規培訓向學校通報。
資金監管除盲區。制定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辦法,建立監管平台,對培訓機構資金實行全種類、全流程監管。
(作者系山東省臨沂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臨沂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24日第3版
作者:吳廣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