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行情詩雪

三行情詩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7 09:25:36

中新社長春6月21日電 題:雪衣豆沙:像雲像雪又像詩

作者 李丹

午間,吉林長春三道街小巷,“百年老字号”春發合飯店内座無虛席。

“來這兒,就為了這一口兒。”70歲的李寶長和老友趙明超、張玉芹相約老地方,點上一道三人心心念念的“雪衣豆沙”。

三行情詩雪(尋味中華雪衣豆沙)1

圖為5月26日拍攝的吉菜“雪衣豆沙”。 中新社發 劉棟 攝

與李寶長同齡的老闆董恩莉還在忙着招呼客人。許多熟客根本不用看菜牌,喊一聲“董姨”,直接點菜。“雪衣豆沙”是店内招牌,“以往點這道菜的中老年人居多,現在年輕人也都喜歡上了”,董恩莉說。

在“粗犷豪邁”的東北菜中,吉菜“雪衣豆沙”是為數不多的“婉約派”。

相傳乾隆帝做太上皇時,因牙口不好、腸胃不适,吃不了太硬的食物,禦廚便創造出一道白皮紅心、綿軟香甜的“雪衣豆沙”,乾隆吃後贊不絕口。後來清朝被推翻,這道宮廷菜也跟随曾經的禦廚回到了家鄉吉林。

三行情詩雪(尋味中華雪衣豆沙)2

圖為6月1日,食客在餐館品嘗“雪衣豆沙”。 中新社發 李丹 攝

制作“雪衣豆沙”食材簡單,隻需紅豆沙、雞蛋、澱粉和綿白糖;流程也不複雜,将紅豆沙揉成球,裹上澱粉和蛋清糊,油炸後撒上白糖。然而看似容易上手的“雪衣豆沙”,曾經卻是許多廚師“不敢觸碰的美好”。

難點有二:攪蛋清糊和控油溫。

廚師季常喜已與“雪衣豆沙”相伴22年。隻見他将8顆雞蛋隻留蛋清,取4根竹筷,沿一個方向攪打十餘分鐘後,泡沫狀的蛋清糊可“立筷不倒”。

一般來講,徒手将蛋清打成泡沫狀需要10-20分鐘左右,而且必須一氣呵成、中間不停頓,否則氣泡難以成形。

20世紀90年代,“雪衣豆沙”曾是吉林廚師的考級菜。吉林工商學院吉林省飲食文化研究院院長夏金龍回憶說,自己做學徒時與這道菜“相愛相殺”,“每天不停地練習打蛋液、一次次試油溫,晚上睡覺時胳膊都僵得擡不起來”。

三行情詩雪(尋味中華雪衣豆沙)3

圖為5月26日,吉林工商學院吉林省飲食文化研究院院長夏金龍正在制作“雪衣豆沙”。 中新社發 劉棟 攝

如今打蛋器的普及解放了酸爽的手臂,也令這道“宮廷菜”走進千家萬戶。不過大廚們依舊認為,徒手打發的蛋清糊才有“靈魂”。

“打發後的蛋清非常脆弱,要在消泡之前立刻裹住豆沙。油溫要掌握好,油溫過高,蛋清表面會變色,不夠潔白;油溫過低容易浸油,影響清甜的口感。”夏金龍說,做好這道菜,火候的精準把控尤為重要。

季常喜在炸豆沙球時,不斷舀油澆于其上,雪白的豆沙球在油中自由旋轉,圓潤飽滿。幾分鐘後,出鍋瀝油,再撒上一把綿白糖,為這道形似棉桃的甜點添上星星點點的浪漫。

食客們一口咬開軟糯的外皮,像是咬到“雲朵”,細細咀嚼,豆沙餡和白糖像雪花一樣在口中慢慢融化,濃郁的蛋香随之綻放開來。

“滿盤白白的豆沙球,代表着團團圓圓。”在杭州生活的長春人李勇說,兒時每逢過年,父親都要做一道“雪衣豆沙”,每次菜一上桌,還沒撒糖,他就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如今這份舌尖上的“甜蜜”已成鄉愁。

作為吉菜傳承者,夏金龍曾帶隊赴中國澳門、法國、西班牙等地交流,“雪衣豆沙”是他經常向海内外嘉賓展示的絕活。夏金龍說,即使歲月更替,但傳統的、有記憶的味道,永遠不會消逝。(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