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時間:150分鐘 滿分:15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語言沒有階級性”和“語言是工具”,一直在語言學界起着不言而喻的滲透作用,“沒有階級性”,指的是外部形式,隻能成為交際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另一個觀念随之産生-語言隻是一種符号,一種形式。
語言文字既然是符号,研究它外在的形式和結構,當然沒有錯;語言文字符号既然有系統,當然會有一部分數理的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量化,這也是一種進步;語言作為符号系統,确實沒有階級性,是思維和交流思想的工具,這一點也不貶低它。但是,語言首先是人說的話,不是隻有形式,形式是内容決定的。語言文字的确是符号,但這種符号不是純數理符号,而是人文符号。語義是語言的内容,隻有形式,沒有内容,不是語言。意義不是純粹客觀理性的,是包含經驗的,意義關系呈不等距的網絡狀,不能抽象為完全等距的數理符号。漢語恰恰是重意義而意義又是隐形、内化的,如果我們把意義全部抽象掉,讓其中的經驗流失,置隐于底層的内化意義于不顧,語言文字研究會丢掉多少信息?還能真正描寫出它的真相來嗎?漢語當然不是沒有句子結構,但是韻律常常對結構形成“挾持”狀态。韻律是漢語的血小闆,沒有它,不成為正常的血液。韻律像陷阱,想躲它,一不小心就掉進去。單句裡不能說的,對句裡都能說,散文裡不能說的,韻文裡到處有。沒有形式的意合法,不具标記的内在範疇,形成一種“文氣”,充滿了特例,漢語語感不強的外國人甚至早就遠離了傳統的中國人都難以體會,完全形式化的歸納。挂一漏萬,四處不适應,到處是特例。
語言文字都是負載文化的,如果我們連文化都抽象掉,把人文性抛棄,它還能是真正的漢語漢字嗎?語言文字抽象到隻剩了形式,最後完全可以用數學公式來計算,它丢掉的信息恐怕會是最本質的東西,得到的結論還能不能還原為人說的話?研究一個事物,最後驗證時已經不再是這個事物,還談什麼科學性?
把人文性排斥在語言學之外的一些觀念,已經越來越顯性化了,變成一種價值觀,很讓人擔憂。這樣做,我們将越來越遠離語言的藝術,更會越來越失去對語言教育的話語權。這是我們一直在反思的問題,需要深度思考,需要妥善解決。
(摘編自王甯《談語言文字學的人文性》,有删改)
材料二:
解放周末(《解放日報》解放周末版記者吳越,以下簡稱“解放周末”):一種文字對一個國家、民族來說,意味着什麼?
黃德寬(中國文字學會會長):人類曆史上使用的文字,既有産生于本土的自源文字,也有借自其他文字系統發展而來的借源文字。對自源文字體系而言,文字是曆史、社會、審美和民族深心理結構的綜合,它的發明和使用,标志着一個國家和民族進入文明時代。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使用的文字系統,都是在借鑒、移植其他文字的基礎上創造的。漢字是從中華文化沃土上創造出來的自源文字,與中華文明的進程相伴随,記錄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發展的曆史過程。漢字記載下的汗牛充棟的曆代典籍,對中華文明的傳承發展發揮着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後人正是通過文字記載才能更好地走近中華民族的曆史,了解過去。
解放周末:步入信息化時代,當人們習慣于打字之後,就容易提筆忘字。這麼下去,人們以後是不是都不會寫字了?
黃德寬:技術的發展和工具的改變是時代的必然,從曆史的視角來看,信息化時代給人類帶來了很多便捷,整體利大于弊。當然,這也伴随着對文字書寫的影響。一方面,我們要相信漢字的傳承亦是中華文化的傳承,文化的力量不可抗拒,不必過分擔憂。與此同時,發現這個問題後,我們應當有意識地加強漢字教育,有意識地适當做一些日常習慣上的改變,避免書寫功能的下降。我們不妨把書寫作為一種享受、一種審美,作為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來彌補信息化時代下少有書寫機會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也确實要改進和加強語文教育,尤其是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漢字教學。不能隻教漢字怎麼寫,還要告訴學生這個字為什麼這麼寫,要兼顧漢字背後的曆史淵源和文化内涵。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提升了,才能增進文化的傳承。
解放周末:漢字有書寫規範,但在信息時代,互聯網上的表達十分豐富。前幾年出現了“火星文”,近兩年則随着彈幕文化的流行,出現大量的字母縮寫表達,比如yyds(永遠的神)、xswl(笑死我了)。這些網絡用語會對人們,尤其是對下一代的正常表達産生影響或危害嗎?
黃德寬:首先要明确,規範地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公衆媒體、公衆人物、正的公衆場合,都應該遵守國家語言文字的規範标準,維護語言文字的嚴肅性,不能胡亂改動。隻有這樣,才能保證語言文字的良好傳承和發展。其次,對于網絡上層出不窮的新表達,比如用符号、字母和漢語拼音來替代漢字,我們可以看作是一種亞文化現象,是獨特的虛拟世界的表達。這些流行的亞文化更新叠代非常快,可能沒多久就會被自然淘汰。從這個意義上說,隻要維護好主流陣地的語言文字規範不動搖,對于網絡上這些突破規範的表達,我們不必将其看得太嚴重,可以持一種相對寬容的态度。
(摘編自2021年9月3日《解放日報》,有删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語言文字符号是思維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量化。
B.語言文字符号不是形式上的純數理符号,而是有意義的人文符号。
C.漢字一經發明和使用,就标志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進入了文明時代。
D.亞文化是一種局部的、流行性的、隔離于真實世界的非主流文化。
2.根據材料内容,下列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隻有重視漢語中的經驗,探究隐于漢語底層的内化意義,才可能在語言文字研究中不丢失信息,還原出它要表達的真相。
B.排斥人文性已是語言學研究的共識,将我們越來越遠離語言的藝術,失去對語言教育的話語權,是要妥善解決的問題。
C.日本的文字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兩個語音書寫體,由于它們來源于漢字的草書,因此日本文字是一種借源文字。
D.隻要每個公民都能夠遵守國家語言文字的規範标準,維護語言文字的嚴肅性,語言文字的良好傳承和發展就有可能實現。
3.如果記者就中國語言文字承載文化的功能請黃德寬具體來談,下列最不适合他舉例的一項是(3分)
A.古人常在文章中借分析漢字的形體來傳道、領會或說明積澱在字形中的生活經驗、人生哲理和文化心态等。
B.“田”在商代為狩獵之意,即所謂“田獵”,由此可以看出,在文字初興的商代,畜牧業已經極為發達了。
C.《紅樓夢》塑造的黛玉和寶钗,是兩個由古典文化熔鑄出來的藝術典型,分别代表着詩和禮兩個文化流脈。
D.“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煞葬花人。”在《葬花吟》裡,我們讀出了世事無常的思想和人情如紙的現實。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第二三自然段的論證特點。(4分)
5.怎樣通過語言文字實現中華文化的良好傳承?請依據以上材料簡要說明。(4分)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文本一:
人世間(節選)
梁曉聲
四年裡,他這位從“大三線”退休的老建築工人,似乎把光字片當成了“小三線”,把自己家所在那條被違章建築搞成了鋸齒狀的小街當成了主要工程。如何讓自己的家看上去還有點兒家樣,理所當然成了他心目中的重點工程-他似乎要獨自承擔起改良的神聖使命。在春夏秋三季,人們經常見到他在抹牆,既抹自家的牆,也抹街坊鄰居家臨街的牆。他抹牆似乎有瘾,四年抹薄了幾把抹闆。有一年,街道選舉先進居民,他毫無争議地當選了,區委副書記親自獎給他一把系着紅綢的抹闆。他舍不得用,釘了個釘挂在牆上。他依然是個重視榮譽的人。
他的工具不僅是抹闆,還有鐵鍁。人們也常見他修路,鏟鏟這兒的高,墊墊那兒的低,填填某處的坑,像在平整自家門前的地方。見到他那麼做的人有過意不去的,也有心疼他那麼大年紀的,常常勸他,“拉倒吧!一條小破街,弄不弄有什麼意思呢?下場雨又稀裡嘩啦踏爛了。”他卻說:“弄弄總歸好點兒,反正閑着也是閑着。”或說:“我往土裡摻了爐灰,再下雨不會那麼泥濘不堪了。”
四年一晃過去,周志剛更老了。漢字的微妙之處是别國文字沒法比的,隻有中國才有“一字師”的說法。一晃多少年的“晃”字雖屬民間口頭語,但把那種如變臉般快的無奈感傳達得淋漓盡緻。周志剛完全秃頂了,腦殼左右稀疏的頭發全白了。他漸漸蓄起了一尺來長的胡子,胡子倒有些許灰色,估計繼續灰下去的日子肯定不會太多了。他的腿腳已不靈活,有點兒步履蹒跚,渾身經常這裡痛那裡酸的。
不論對自家房屋的維修,還是對街坊家臨街牆面的義務抹平,他都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抹牆需幾道工序,先得備下黃泥,還得有足夠的麥稭或谷稭往泥裡摻。和好一堆抹牆的泥很需要力氣,他和不動了。黃泥也稀缺了,可挖到黃泥的地方越來越少,那種地方往往很快便出現了就地取材建起的土坯或幹砸壘的黃泥小屋。當那些小屋住進了人家,如果誰還去周邊挖取黃泥,常常引發嚴重沖突。那些人家會形成一種占山為王的領地意識,攻守同盟,态度兇悍,讓企圖分享公共資源者望黃泥而卻步。
周志剛是潔身自愛的人,當然避免自取其辱。缺少了黃泥,不論他對自家房屋的維修,還是對他們那條髒街所進行的面子工程,都隻好停頓下來。畢竟他隻是一個老邁的改良者,也隻有點兒人生餘力做改良者。倘要徹底改造自己家及那條髒街的面貌,需動用推土機和鏟車,需有充足的建材,還需有一支建築隊-而單槍匹馬的他隻有一把抹闆,街坊們心勁兒又不齊。對他們而言,維修自家房屋是分内之事,至于那條髒街已經那樣了,可以怎樣改良一下不在自己考慮範圍。他們認為那純屬政府的事,如果政府不覺得有失面子,他們則是特能忍受的,住在那麼髒亂差的地方的人家還有面子值得在乎嗎?還講得起面子嗎?講面子起碼也得有黃泥呀,連黃泥都稀缺了,就隻得讓面子見鬼去了。牆皮掉得太不成樣子了,才趁夜到這裡那裡去偷黃泥。倘誰家的男人或大男孩天黑後挑着水桶走往與水站相反的方向,那麼準是到什麼地方偷黃泥去了,用水桶往回挑是為了掩人耳目,街坊們對此心照不宣。偷黃泥往往引發人身傷害事件,但由于是剛性需求,也就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周志剛斷不會做那種勾當。他連自家牆上掉下的牆皮也寶貴地留存起來,積少成多,以備用時。他不敢放在門外,怕被偷,專門放在家中一角。
星期日或年節假日,兒女們回來看望他和老伴時,他嘴裡常常會忽然蹦出一句話:“你們誰知道哪兒有黃泥嗎?”
兒女們便都裝聾作啞。
他是在兒女面前自尊心極強的父親,不會問第二次的,總用自言自語緩解自己的擔憂:“這個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個家了。”
(有删改)
文本二:
在社會和時代面前,我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人世間》是對“好人文化觀”的形象表述。它從價值取向上,彰顯了梁曉聲的現實主義高度。作者寫出了時代的變遷與個人命運的交集,這是典型現實主義。同時《人世間》并不僅僅滿足于此。人是這樣的,但可以是那樣的,應該是那樣的,這是梁曉聲提出“好人文化觀”的前提。
在《人世間》裡,作者善于挖掘人物身上所閃現的正直善良和情義擔當。即便生活再艱辛,也要将心比心,為他人着想;就是深陷困境,也要互幫互助,自立自強。不管社會如何發展,時代如何變遷,做一個好人,是對人性、人心的内在要求。社會越發展,時代越進步,作為人本身,更應該向善、向上、向美。《人世間》裡無時無處不在體現這種思想的光輝。
以周志剛為例,在沒有見到女兒周蓉之前,他對女兒不管不顧跑到貴州山區投奔“右”詩人一事,怒不可遏。等到他見到了這位詩人,看到了女兒的生活現狀,他原諒了女兒,理解了女兒,一場潛在的沖突并沒有發生。同樣,當他得知自己的小兒子與懷着他人骨肉的鄭娟相愛時,周志剛也是憤怒至極。他了解到鄭娟的付出之後,他幫小兒子整理行李和洗漱用品,把他送往鄭娟家裡。他對周秉昆說過這樣一段話:“有恩不報,那是不義。你和人家鄭娟早都把生米煮成熟飯了,如果你不與人家結婚,那是雙重的不義。……再愁再難的日子,你都要為那邊三口把日子給我撐住,而且讓他們覺得有了你就有了希望,不僅僅是多了一口混日子的人!”而周秉昆原以為是父親要趕他出門。這個時候的他,淚如泉湧。
正是這樣,梁曉聲把自己的思考和認知,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小說的人物形象上,讓人物立起來說話。呈現現實,同時從理想向度上引導現實,梁曉聲的“好人文化觀”起到了内在的支撐作用。
梁曉聲說過的四句話,被廣為流傳:“根植于内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着想的善良。”一些人以為這是他對文明、文化的定義,其實這是他從文明、文化的角度,為“好人”定下的标準。從這樣的好人标準出發,希望人性向上、向善,社會向美、向好,這是梁曉聲“好人文化觀”的深厚内涵,同時也是《人世間》的深刻魅力。
(選自梁曉聲《<人世間》:現實主義的新高度》)
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内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确的一項是(3分)
A.周志剛獨自承擔起家所在的那條小街的環境整治工程,是因為他重視榮譽。
B.文中多次将周志剛和街坊們進行對比,來襯托周志剛“改良”工作的阻力。
C.兒女們都裝聾作啞,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父親治理那條髒街的行為感到不解。
D.文中對“晃”字的解釋,強化了作者對周志剛很快老去的無奈與感傷之情。
7.下列對文本二相關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梁曉聲“好人文化觀”的前提是,他不僅知道人是什麼樣的,而且能揭示人可以、應該成為怎樣的人。
B.社會越發展,時代越進步,人更應該向善、向上、向美,這是《人世間》從頭至尾傳遞出的思想光輝。
C.作者認為《人世間》的深刻魅力在于,小說為文明和文化進行定義,并以此為“好人”定下了标準。
D.《人世間》既呈現現實,同時從理想向度上引導現實,這種“理想向度”就是梁曉聲的“人文化觀”。
8.文本一結尾處,周志剛說“這個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個家了”。請簡要分析他這樣說的原因。(6分)
9.文本二談到了梁曉聲的“好人文化觀”,文本一是如何通過周志剛這一形象來體現這種“好人文化觀”的?請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文本一: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烨然。自為童子時,見學宮所祠鄉先生歐陽修、楊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沒不俎豆其間,非夫也。”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時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為對,其言萬餘,不為稿,一揮而成。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
祥興二年二月,天祥至潮陽,見弘範,左右命之拜,不拜,弘範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厓山,使為書招張世傑。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厓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範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範義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積翁薦之。天祥曰:“國亡,吾分一死耳。倘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積翁欲令宋官謝昌言等十人請釋為道士,留夢炎不可,曰:“天祥出,複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議将釋之,天祥曰:“願賜一死!”帝猶未忍,左右力贊從其請,遂诏殺之。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史臣曰:“志士欲信大義于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文天祥奉兩孱主,兵敗身執,而從容伏锧,可不謂之仁哉!”許有壬曰:“文天祥萬變不渝,事固不可以成敗論也。”
(節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卷一百九、《宋史》卷四百十八)
文本二:
文丞相甫冠奉廷對,即極口論國家大計。未幾元兵渡江,又上書乞斬嬖近之主遷幸議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氣蓋天下矣。自是而斷斷焉,殚力竭謀,扶颠持危,以興複為已任。雖險阻艱難,百挫千折,有進而無退,不幸國亡身執,而大義愈明。蓋公志正而才廣,識遠而器閑,浩然之氣以為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蓋以天命去宋也。雖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殺身成仁者不少。論者必以公為稱首公。
(楊士奇《重修文丞相祠記》)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項是(3分)
A.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
B.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
C.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
D.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南人,指原南宋境内的各族人。元朝統治者把全國人分成四等,南人屬最下等。
B.黃冠,黃色冠帽,多為道士戴用,文中指做道士,文天祥以此為借口是希望逃出營。
C.贊,常用作議論史事的文體,附于史傳後以闡發議論,文中是史官對文天祥的評價。
D.伏锧,古代施刑時罪犯裸身俯伏于砧上,故稱“伏锧”。也泛指被處死。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張弘範認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滅亡的時候已經盡到忠孝之心了,如果效忠元人,也能得到高官厚祿,但文天祥堅決地拒絕了。
B.文天祥在被元人囚禁期間,元人敬重文天祥的忠義精神和為政才華,始終對他很恭敬,而且想盡一切辦法勸他投降歸附。
C.留夢炎反對釋放文天祥,他認為一旦文天祥回到江南再起義兵,會使他們陷入尴尬的境地。元主雖不忍心,但最終還是殺了文天祥。
D.文天祥雖然抗元最終失敗,但因為他能舍生取義,從容赴死,充分體現了儒家“仁”的精神境界,對此兩個文本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沒不俎豆其間,非夫也。”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4分)
(2)而卒之其志弗遂者,蓋以天命去宋也。(4分)
14.兩個文本都評價了文天祥以身許國的行為,請分别概括其主要觀點。(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14~15題。
秋懷
歐陽修
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鬓,包羞食萬錢①。鹿車何日駕?歸去颍東田。
秋懷
羅公升②
舊日方山子③,凄涼寄一箪。蟲聲來倦枕,秋思入憑欄。
已是肱三折④,那堪指一彈。中宵更風雨,誰念客氈寒。
【注】①萬錢,豐厚的官俸。②羅公升,永豐人,宋末以軍功授本縣尉。宋亡則傾資力圖恢複,不果。回鄉隐居以終。③方山子,北宋人陳慥,晚年隐居在光州、黃州之間,“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④“肱”,指手臂。《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就是久病成醫的意思。
15.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歐詩首聯,“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運用反問句式,點明了詩人熱愛國家而又心緒黯然的矛盾。
B.羅詩颔聯,用“秋思”、“蟲聲”點“秋”字,用“倦枕”“憑欄”二語點“懷”字,寓“懷”于“秋”。
C.這兩首《秋懷》詩,并未憑秋色訴離情、托秋意寫别恨,而是借秋景表達他們的憂國之心,格調高緻。
D.這兩首詩“實而有條理”,流轉自然,語無華飾而愛國情深,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是感秋抒懷詩中的佳作。
16.兩首詩均以“秋懷”為題,感秋抒懷,情景交融,但表達側重點不同。請結合兩首詩歌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屈原《離騷》中的詩句“ , ”,與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詩句,都以流水比喻時光,表達時不我待的感慨。
(2)在《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認為,想保全樹木的天性,須做到“ , ”,其間閃耀着“呵護和放手都是愛”的思辨色彩。
(3)古代詩人常把“鹿”寫進詩中,比如歐陽修的“鹿車何日駕?歸去颍東田”,借此或展示尚賢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懷,再如“ ,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2分)
北京冬奧會追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科學技術的( ),鮮明地表現了奧運會的 ① 。優秀傳統文化早已内化為中華民族獨特的氣質,代表着中華民族的内在追求和審美趣味。中央領導人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 )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在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從“雨水”開始到“立春”落定,将中國古代關于歲月的算法及其體現出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進行了一次生動展現。開幕式“奧運五環”的亮相則采用了李白詩歌中“黃河之水天上來”的( ),讓黃河水鋪滿整個大地, ② ,在鳥巢舞台中央( )。北京冬奧會不僅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呈現,而且以科技手段、時代精神重新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優秀傳統文化 ③ 。
(摘自《光明日報》2022.2.23《用好北京冬奧會的文化遺産》)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裡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融合 萃取 構想 拔地而起
B.融和 荟萃 構思 高聳入雲
C.融合 荟萃 構思 拔地而起
D.融和 萃取 構想 高聳入雲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優秀傳統文化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氣質,早已内化為中華民族的内在追求和審美趣味。
B.優秀傳統文化早已内化為中華民族的内在追求和審美趣味,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氣質。
C.早已内化為中華民族的内在追求和審美趣味的優秀傳統文化,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氣質。
D.早已内化為中華民族的内在追求和審美趣味,優秀傳統文化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氣質。
20.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内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不管對一個時代,還是對一個地區而言,良好的文學生态都非常重要,它是文學可持續發展的保證。良好的文學生态指标很多,最重要的就是不斷補充、日益壯大的文學人口和多樣性的文學性狀。而這兩點,都離不開衆多的文學内刊。從文學的正态分布來講,良好的文學生态應該是正金字塔形的。決定一個時代、民族和國家的文學高度的當然是名家名作,包括權威性的學刊物與出版機構,他們高居在金字塔的塔尖。但是塔尖是以塔身、塔基為基礎的,如果沒有基礎,也就不可能有塔尖。回顧新時期以來的作家成長史,有許多大家都是從内刊和民刊發表作品開始自己的文學道路的。不管是從寫作還是從閱讀上來講,文學内刊都在不斷地培植我們的文學人口,而文學人口的多少,應該成為一個地方、一個時代文學繁榮的重要的标志,更是一個地方、一個時代文明素質與文學素養的重要标志。
21.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改寫,最能突出強調“文學内刊”作用大的一項是(3分)
A.文學人口的增加,離不開文學内刊的培植,不管從寫作上講,還是從閱讀上講。
B.一個地方、一個時代文明素質和文學素養的高低,跟文學内刊的關系難道不大嗎?
C.一個地方、一個時代文學繁榮,文明素質和文學素養的提升靠什麼?靠文學内刊。
D.文學内刊,是文學人口增殖的搖籃,是文學繁榮的基礎,是文明素質提升的保障。
22.根據材料内容填空,補全“良好的文學生态”的形成過程,每空不多于15個字。(5分)
五、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傳統的煮茶,貴在火候調和,火候把握适度了,滋味也就深了。馬拉松比賽,貴在呼吸、速度等各種因素的科學調适,行穩方能緻遠。
但是,吐魯番的葡萄因經曆了極限的光照和巨大的晝夜溫差,才成為飽滿味甜的珍品。翡翠因經曆了地殼運動的極限高壓,才擁有了價值連城的美譽。
對于“适度”與“極限”,你是怎樣看的?請結合人生和社會的實際,談談你的體會和思考。
要求:明确任務,選好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與評分标準1.D(3分)(原文提供信息不足以定義概念。)
2.B(3分)(“排斥人文性已是研究的共識”曲解文意。)
3.C(3分)(“詩和禮兩個文化流脈”是由語言文字所創造出來的黛玉和寶钗兩個藝術形象承載的,不是語言文字本身。)
4.(4分)
①在論證方式上,先破後立,指出把語言看做形式上的純數理符号的謬誤,再論證語言是有意義的人文符号。(2分,指出先破後立1分,具體分析1分。)
②在論證方法上,運用比喻論證方法,分别用血小闆、陷阱兩個比喻,使說理更為生動形象。(或舉例論證,舉單句對句、散文韻文兩個例子,使說理具體可信。)(2分,指出一種論證方法1分,具體分析1分。)
③在論證語言上,第二自然段連續使用整句來列舉語言作為符号研究的合理性,語勢強大,說理充分。(或第三自然段用三個反問句連續追問,使說理的同時飽含感情,增強了說服力,發人深省。)(2分,指出一種語言特點1分,具體分析1分。)
(答出以上兩點即可,意思對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5.(4分)
①不能排斥中國語言文字的人文性,要重視漢語中的經驗和隐于漢語底層的内化意義。②有意識地加強漢字教育,适當做一些日常習慣上的改變,避免書寫能力的下降。③要改進和加強語文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漢字教學,要兼顧漢字背後的曆史淵源和文化内涵。
④遵守國家語言文字的規範标準,維護語言文字的嚴肅性,規範地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給分。其他答案,言之有據亦可。)
6.(3分)D(A項“是因為他重視榮譽”分析錯誤,應該是他想“如何讓自己的家看上去還有點兒家樣”。B項“來襯托周志剛‘改良’工作的阻力”分析錯誤,是為了襯托周志剛的無私。C項“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父親治理那條髒街的行為感到不解”分析錯誤,兒女們裝聾作啞,是因為他們并不想接替父親去治理那條髒街。)
7.(3分)C(“小說為文明和文化進行定義”分析錯誤,從材料二最後一段“一些人以為這是他對文明、文化的定義,其實這是他從文明、文化的角度,為‘好人’定下的标準”可知,小說并非為文明和文化進行定義。)
8.(6分)
①維護自己的自尊心,這麼說可以回避重複詢問的尴尬。②想以此希望子女理解自己這麼做的原因,并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③喚起子女改良周邊環境工程的認同。
9.(6分)
文本一中的周志剛,比較充分地體現了梁曉聲“好人文化觀”的深厚内涵:
①退休後始終如一地為大家抹牆補路,體現了“為他人着想的善良”。
②哪怕不被所有人理解,仍然覺得自己有責任改良小街環境,這種主動的情義擔當,就是一種高尚的“無需提醒的自覺”。
③當黃泥“有主”,便不再去挖泥,不與人争利,這種“潔身自愛”,體現了一種“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④在周志剛身上,處處都體現了“根植于内心的修養”,如在找黃泥抹牆這件事上,哪怕對兒女,也不強加自己的意見給他們。
(6分,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隻答出“好人文化觀”的内涵,沒有具體闡釋的,給2分。有其他答案,隻要言之成理,皆可給分。)
10.(3分)D
11.(3分)C(此處為文天祥的遺書,後人用“衣帶中贊”指精忠報國的遺書。)
12.(3分)B(并非始終恭敬)
13.(8分)
(1)“死後如果不置身在他們中間享受祭祀,就不是大丈夫。”二十歲考中進士,在集英殿考策問。(4分,沒、舉、對策各1分,大意1分。)
(2)而最終理想沒有實現,大概是因為天命不佑護大宋的原因。(4分,卒、遂、以各1分,大意1分。)
14.(3分)
(1)文本一贊美文天祥志向堅定,忠心耿耿,不可用成敗結果評價他。(1分)(2)文本二贊美文天祥為國竭忠盡智,百折不回;在南宋殺身成仁的忠臣中,文天祥是當之無愧的第一。(2分)(意思對即可。)
15.(3分)A(首聯表達的是熱愛自然而非熱愛國家。)
16.(6分)
(1)歐詩從感念“節物”出發,借景抒懷,表達了作者憂世有心而救時無術,既慕隐居而又難能如願,熱愛生活和感歎國事的複雜感情。(3分,每點1分。)
(2)羅詩則表現了深切的亡國之痛。(1分)“凄涼”、“那堪”、“風雨”及“氈寒”等語,未提國勢,卻浸透着家國危亡之悲;“指一彈”表明詩人深感歲月蹉跎,認識到東山再起的渺茫,抒發了報國無望的無奈和苦悶;“誰念”表現出自己力圖恢複的努力無人能解的孤獨、失望和憤慨。(分析部分每點1分,答出兩點即可。)
(意思對即可給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17. (6分)
(1)汩餘若将不及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
(2)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棄
(3)示例一: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曹操《短歌行》)
示例二: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
示例三: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每句1分,錯字、漏字、書寫不規範均不得分。)
18.(3分)A(①融合:幾種不同的事物合成一體。融和:融洽和諧。此處指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結合,應填“融合”。②萃取:是從固體或液體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物質;荟萃,本指草木叢生的樣子,後喻優秀的人物或精美的東西會集、聚集。此處無聚集而是提取之意,應填萃取。③構思:謀劃,設想;拟想主題和安排或設計情節。構想:指作家、藝術家在孕育作品過程中的思維活動;亦指構想的結果,即文中此處“構想”的含義,強調的是結果而非過程。D.拔地而起:從地上突兀而起。高聳入雲:意為高高地直立,直入雲端,形容建築物、山峰等高峻挺拔。此處根據前文應填“拔地而起”。)
19.(3分)B(原句同時存在語序不當和搭配不當的問題。B選項通過調整語序同時解決了這兩個問題。A選項的改動解決了搭配問題,沒有解決語序問題。C選項的改動沒有照顧到表意上“内化”和“代表”兩方面并重且在邏輯上存在先後次序的要求,應該用并列複句,而不宜用長單句,造成“内化”一方的表意被弱化,因此不是最優的改動辦法。D選項第一個分句主語蒙後省,也是弱化了“内化”一方,強化了第二個分句“代表”一方,也不是最優解。而且,C、D兩項的改動還會造成全文意脈銜接的不暢。故選B。)
20.(6分)
①中國文化特色 ②水凝結成冰後 ③進行了創造性轉化(每空2分。)
21.(3分)D(A項采用變式句加以強調,但強調點在文學内刊增加文學人口的方式上。B項采用反問句加以強調,但強調點在文明素質、文學素養與文學内刊二者的關系上。C項采用設問句加以強調,強調點也在文學内刊的作用上,但概括不夠全面,相對D項強調力度不夠。D項雖然是對“文學内刊”作用的直接陳述,但主語“文學内刊”獨立,排比的使用不僅增強了語勢,還有助于内容的豐富,即更加全面地概括了文學内刊的作用。)
22.(5分)
①創辦内刊(和民刊)提供發表平台(3分,“創辦”、“内刊”、“提供發表平台”三方面意思各1分。)②形成名家名作(2分)
23.(60分)參照2021年新課标全國卷II評分标準賦分。
【作文評分細則】
一類卷:54分——60分
切合題意。中心鮮明突出,針對性強,有一定啟發意義和社會價值。文體規範,議論客觀全面,透徹深刻,邏輯性強,有創新性和批判性,内容充實,例證豐富貼切;記叙意蘊豐厚,選材不俗,詳略得當,描寫生動形象,感情真摯充沛,多種表達方式運用自如。結構嚴謹,語言精煉,有特色,書寫美觀整潔。
二類卷:42分——53分
1.二類上:47——53分
切合題意。中心鮮明突出,有針對性。文體規範,議論較為客觀全面,透徹深刻,有邏輯性,說理有思辨色彩,内容充實,例證豐富恰當。記叙意蘊較為豐富,選材恰當,有詳有略,描寫較為生動形象,感情真摯,多種表達方式運用自然。結構完整,語言流暢,書寫美觀整潔。
2.二類下:42——46分
符合題意。中心比較鮮明。文體較為規範,議論文能圍繞觀點分析說理,有一定思辯性,内容較為充實,例證恰當;記叙文有意蘊,選材恰當,有詳有略,能進行比較具體的描寫,感情真摯,能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進行表達。結構完整,語言通暢,書寫整潔規範。
三類卷:36分——41分
基本符合題意。中心不夠鮮明。文體基本規範,議論簡單或無分析,說服力不強,邏輯不夠嚴謹,思辨色彩不濃,内容單薄,例證較為平庸陳舊;記叙文意蘊單薄,選材粗糙,詳略失當,叙述較為清楚但缺乏必要的描寫,情感真實但不夠自然,表達方式運用較為刻闆。結構完整,語言通順,書寫較為整潔。
四類卷:35分以下
偏離題意。中心模糊。文體不夠規範,議論文邏輯不清,記叙文空洞無味。穿靴戴帽,生搬硬套,勉強成文;内容幹癟,感情做作;結構基本完整,表達不夠通暢,書寫不夠規範。
20分以下酌情給分:偏離題意,内容與材料毫無關系。文體不規範,東拉西扯,邏輯混亂,情感虛假,敷衍成文。結構殘缺,語言不通順,書寫不規範。
【補充說明】
1.綜合理解材料,遵循任務要求,結合現實生活,體現個人感受和思考。不符合此要求的,最高分為45分。
2.試題未限定寫作文體,但确定文體後要保證文體規範。
3.文章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扣到8分為止。不足400字的,不扣字數分,如果結構完整,在30分以下給分;結構不完整,在20分以下給分。不足200字的,在10分以下給分。隻寫一兩句話的,在5分以下給分;隻寫标題的,給2分。
4.3.缺标題扣2分。(包括書信等實用性文體,必須要有标題。)文中每一個錯别字扣1分,重複不計,扣滿5分為止。标點符号錯誤酌情扣分,扣滿2分為止。
5.寫作内容與試題無關,價值觀扭曲,情感不健康,寫作态度不端正,視情況嚴重程度,可給到0分。
6.參考平均分:43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文本一:
文天祥,字宋璐,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漂亮白皙像玉石,眉清目秀,顧盼生輝。在童子時,看到學校祭供的同鄉先輩歐陽修、楊邦丶胡铨像,谥号都叫“忠“,就景仰他們,說:“死後如果不置身在他們中間享受祭祀,就不是大丈夫。"二十歲考中進士,在集英殿考策問。當時宋理宗在位時間長,政務漸漸懈怠,文天祥以遵循天意不懈怠作答,長達一萬多字,不起草稿,一揮而就。皇帝親自選拔為第一名。考官王應麟上奏:“這份答卷流露的古風(古代賢人的風義)如龜鏡一般可供人學習,他的忠心像鐵石,所以臣冒昧地為您獲得人才而慶賀。”
祥興二年二月,文天祥被押到潮陽,見張弘範,左右元軍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張弘範于是用賓客的禮節接見他,文天祥與元軍一起進入崖山,張弘範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嗎?"張弘範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範。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笑了笑不再強逼文天祥了。崖山被攻破之後,元軍舉行宴會,張弘範說:“國家已亡,丞相你已經盡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變對宋的忠心來效忠于我們皇上,還給你宰相的官職。”文天祥流淚說:“國家滅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餘罪,怎麼還敢擺脫殺頭之罪而懷有二心呢?”張弘範敬佩他的仁義,派人護送文天祥到京師。
元帝非常着急地尋求有才華的南方人,王積翁推薦文天祥。文天祥說:“國家滅亡,從本分上說我隻能以死報國。倘若因為你們寬大為懷,我能夠以道士身份回到故鄉,來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聊備顧問是可以的。”王積翁想讓降元的宋官謝昌言等十人上書請求釋放文天祥去做道士,留夢炎卻認為不可以,他說:“一旦文天祥放出來,會在江南重新号召百姓,那麼我們十人會置于何種境地呢!”此事就擱置了。元帝知道文天祥不可屈服,商議将他釋放,文天祥說:“希望賜我一死!”元帝還是不忍心,但身邊人卻極力慫恿元帝聽從文天祥的請求,于是元帝下诏殺了文天祥。他的衣帶中有贊文,這樣寫道:“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隻有把道義踐行到了極點,仁德自然也就達到了最高境界。讀聖賢書,想學的是什麼呢?從今以後,大概可以問心無愧。”
史臣說:“想要在天下伸張大義的有志之士,是不會因為事情的成敗或難易(或譯為:失敗或困難)而使自己的心志動搖的(或譯為:動搖自己的心志)。文天祥迎奉兩位弱主,兵敗之後被捕,從容就義,能不說是仁嗎!”許有壬說:“文天祥經曆各種變故卻不改變志向,事情本來是不可以簡單地用成敗而論的。”
文本二:
丞相剛剛二十歲就在朝廷回答皇帝問題,極盡論辯才能議論國家大事。不久,元兵渡過長江,他又上書請求斬殺君主寵幸親近的小人中主張皇帝遷居他處的人,憑他一個人的力量安定國家,本來已經氣魄蓋過天下了。從此,忠心耿耿,竭力盡智,力挽狂瀾,以複興為己任。雖然曆盡艱難險阻,各種挫折,隻能前進不能後退,不幸國家滅亡自己被俘,而忠貞大義更加顯明。文丞相志向剛正,有大才能,認識高遠而且有氣度,身上充滿浩然正氣,而最終的理想沒有實現,大概是因為天命不佑護大宋的原因。雖然天命不眷顧大宋王朝,但是天理還在,一定不會停止。所以宋亡了,殺身成仁的臣子卻不少,評論者一定稱贊文丞相為第一忠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