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教材全解

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教材全解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16 06:00:25
教材解讀 ‍

《楊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選自《世說新語·言語》,講述了梁國一戶楊姓人家中的九歲男孩與客人孔君平機智對談的經過,勾勒出一個機敏善對的聰慧男孩的形象。

楊氏之子

劉義慶 〔南北朝〕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教材全解(五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楊氏之子教材解讀與學法指導)1

課文不足百字,短小精悍。第一句總起全文,介紹了本文的主人公——楊家九歲的兒子,說他十分聰慧。接着講了一件有趣的小事,來證明其聰慧。孔君平去拜訪楊家父親,可他不在家,于是叫出了楊家孩子。孩子用楊梅招待客人。孔君平看到楊梅,想到這家人姓楊,于是借此調侃楊梅是楊家的果子。而孩子的作答也幹脆利落,同樣在姓氏上做文章,以孔雀不是孔君平家養的禽鳥來反駁對方。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耐人尋味,留給讀者一定的想象空間。

課文頗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主客兩人,一個說得巧,一個答得妙,表現出鬥智的樂趣。孔君平說“此是君家果”,意思是說:“你姓楊,它叫楊梅,看來這楊梅是你楊家的果子啊!”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十分幽默風趣。孩子迅速聽出了客人話裡的玄機,于是由孔君平的姓聯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孩子沒有生硬地對答“孔雀非夫子家禽”,而是委婉地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現出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的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隻有孔君平承認孔雀是自家的鳥,之前他說的“此是君家果”才站得住腳。由此可見楊氏之子思維敏捷,應答得體。

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教材全解(五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楊氏之子教材解讀與學法指導)2

課文配有一幅楊梅的插圖,與文中“為設果,果有楊梅”相照應。正是這楊梅引發了主客之間一場風趣的對話。插圖能夠幫助我們認識楊梅,并理解楊梅是故事中的一個關鍵事物。

學法指導

學習時,首先正确、流利地朗讀課文。然後借助注釋或其他方法疏通文句,把握課文内容,進而讀好句中的停頓。在此基礎上,思考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裡,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的機智。最後,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背誦課文。

1、朗讀指導

課後第一題明确了本課的朗讀目标,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朗讀課文,要把了解課文大意和讀出适當停頓結合起來。初讀課文後,說說課文主要講了誰和誰之間發生的故事。這時可能會說到孩子的父親,也可能會誤認為“夫子”和孔君平是兩個不同的人。再讀課文,看看父親當時有沒有在場;再讀讀注釋,了解“夫子”指的是誰。通過提示,圍繞孔君平和楊氏之子這兩個人物說說課文大意。理解故事大意後,再朗讀,可以把朗讀的速度放慢些,并在課文上标注出停頓處,嘗試把課文讀流暢。課後第一題中的兩個例子是孔君平和楊氏之子說的話,這也是全文的重難點,比如:“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多朗讀幾遍,把課文讀正确、讀流利。

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教材全解(五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楊氏之子教材解讀與學法指導)3

2、識字寫字指導

“詣”字要讀準字音,不要誤讀成“旨”。可以先将“詣”和“旨”通過組詞的方式進行辨析,再借助注釋理解“詣”的意思,然後找出課文中含“詣”字的語句,讀一讀,結合注釋說說語句的意思,進一步鞏固理解。“禽”字要讀準前鼻音,可以結合生活經驗,說說哪些動物是禽類,也可以通過查工具書了解“禽”的意思。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中,“梁”和“禽”都是上下結構,但在田字格中上下兩部分所占比例不同:“梁”字上下幾乎等寬,上半部分相對緊湊,下半部分比較疏朗;而“禽的“人字頭”占比較小,撇、捺要張開,蓋住下面的“離”。另外,還要注意“梁”的右上部分是“辦”,不要錯寫成“刃”;“禽”的最後兩筆是撇折、點,不要錯寫成“人”。

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教材全解(五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楊氏之子教材解讀與學法指導)4

3、字詞意義理解

在理解本課語句時,還要注意“惠”是通假字,同“慧”。“聰惠”是“聰明,有智慧”的意思,現在這個詞語一般寫為“聰慧”。另外,課文中的“家禽”,指的是“家中的鳥”,意思與現代漢語不同。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舊時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

設:擺放,擺設。

甚:非常。

詣:拜見。

未聞:沒有聽說過。

示:給……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說。

未:沒有。

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教材全解(五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楊氏之子教材解讀與學法指導)5

4、閱讀指導

① 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語句,讀懂課文内容。

可以先運用此前學過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如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文意,試着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比如,“孔君平詣其父”一句,通過注釋知道“詣”是“拜訪”的意思後,就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了。比如,“為設果”,由于是承接上文而來,所以開頭省略了主語,可以聯系上文思考:是誰為誰擺放水果?把句子的意思說完整。又如,“孔指以示兒曰”,教材給出了“示”的注釋,但因為該句省略了“指”的事物—楊梅,所以連貫地說清句義有一定困難。可以聯系上文,并結合課文插圖,想想孔君平指給孩子看的是什麼,從而理解句義。

② 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與課文語言的風趣

故事中人物機智的特點鮮明,主客對話風趣巧妙。要關注文中的細節,從中感受楊氏之子的機智。比如,可以關注孔君平說“此是君家果”後孩子的反應,找出“兒應聲答曰”,再說說從這裡感受到了什麼。從楊氏之子幾乎不假思索就很快作出了應答,可以看出他雖然年幼,但思維敏捷。

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教材全解(五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楊氏之子教材解讀與學法指導)6

5、背誦指導

課文要求背誦。可在讀通課文、讀懂文意、腦海中有了故事框架後,再背誦。也可以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如兩人的對話,反複朗讀,在體會人物的機智風趣并留下深刻印象後,再熟讀全文,直至能背誦下來。

歡迎關注“燭光照耀星空”,并在評論區留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