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一個古老的傳說... ...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本無字天書,指導着整個華夏民族直至今日的長盛不衰。這本書,就叫做《易經》。
易經的原文沒有文字,隻有圖形...事實上,易經的智慧已經遠遠超越了我們認知和想象。
《易經》在很多人眼裡古老而又神秘,好像隻可意會又不可言傳。但它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說生活中運用的一些詞,都借鑒着《易經》古老的智慧,閃耀着bling bling的智慧光芒。
來,先舉個栗子
“上”廁所,“下”廚房
上屬陽,下屬陰。
在家庭裡,廚房屬陽,廁所屬陰,為了陰陽平衡,所以上(陽) 廁所(陰)=陰陽平衡;
下(陰) 廚房(陽)=陰陽平衡。
還有我們常說的
“人五人六”、“不三不四”、“七上八下”
也都是來源于易經
“人五人六”
易經每卦六個爻:從最下方開始向上,初爻、二爻為地道,三爻、四爻為人道,五爻、六爻為天道。
“人五人六”。五爻六爻為天道,為龍,為君,如口頭說某人“人五人六的”,意思是某人裝得像領導、大人樣子,調侃某人裝模作樣,假正經。
“不三不四”
做人要地道(實在、誠實、厚道接地氣) 、某某“很地道”。“不三不四”。三爻、四爻為人道,“不三不四“的人即不是好人,不講人道,混混。
“七上八下”
易經八卦中,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七為少陽,九為老陽,八為少陰,六為老陰,每天在不斷循環。陽九陰六是易經一個代号,陽九在上,為中午;陰六在下,為午夜。
“七上”就是少陽向老陽過度,“八下”就是少陰向老陰過度,每天都是如此循環,所以稱為“七上八下”。
那麼關鍵的來了
易經的核心究竟是什麼?
易經的核心在于“當機”二字
“當機”意思就是要明白當下處于宇宙大勢的哪個“趨勢”。
“趨勢”指的是當下存在的“勢能”。判斷“勢能”遠比判斷“形”要重要得多。孫子兵法裡的“形”篇與“勢”篇的思想精髓也同樣是來源于“易經”。“勢”對應是戰略,“形”對應的是戰術。
醫易同源。唐代藥王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明代大醫家張景嶽說:“易具醫之理,醫得易之用,醫不可無易,易不可無醫。” 中醫中的“望聞問切”、“舌脈證”都是辯證地看人體機能目前所處的“當機”。
當機也蘊含着另外一層意思-----變化。當機是僅僅指的當下的一刹那間。因此,它提醒着我們一切都是時時刻刻發生着變化,包括:周圍和我們自己的内心。我們很容易進入用定格的眼光在看待這個瞬息萬變世界的誤區。
因為陰陽互根,相互消長。這并不是指對立的角度,而是一個事物的正背兩面。比如,我們的手,有手心就會有手背。又比如一張紙,有正面就會有背面。萬事萬物,有陰面,就會有陽面。同理,有損耗,就必定會有增長。因此我們要更加客觀的去站在事物的中間去看待事物本身的兩面性。
古語說的好:“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裡講的平,不是掃平一切。“平”是指“平衡”、“和諧”的意思。内在平衡自己的内心,外在無論是貧富、貴賤、忠奸,也都是需要一種平衡的關系,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去完全消滅不好的、負面的。因為當消滅掉所謂的“不好”,就會有新的不好的事物的出現來達到所謂的“平衡”。
就好比現在我們經常談到的“癌症”,易經的思想就解釋出為什麼當切除了癌症部位的腫瘤後,還會有新的腫瘤的生出的原因。
與癌症共存,維持好一定程度上的内心與外在的平衡,反而會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利于病人心情的穩定、生命的延長甚至康複。
讀懂大勢後的順勢而為;在有豐盛時懷有蕭瑟之心,在蕭瑟時懷有豐盛姿态;有覺察、有觀照的去把握我們的内心。這三點才是真正的可以使我們身心内外和諧平衡統一的方便法門。
這,就是易經從“道”的層面帶給我們的智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