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北方,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從那天開始,已經進入過年的程序。每天家家戶戶都要做一些特定的美食,其中就有粘面窩窩頭,每道美食都有那麼一段美好的故事,它的寓意蒸蒸日上,年年高升。粘窩窩頭也是我從小到現在的最愛。
粘面是用黍谷子做的,記得小時候我們這裡的農戶家家戶戶都會種上1-2分地的黍子,因為它的産量比較低,到頭來多少有點收入,收入雖少,但人們還會友好的相互贈送,隻有到元宵節的時候才會蒸着棗糕吃,當然最主要的是用粘面蒸燈盞,象征着一年的日子紅紅火火。用火柴做燈芯,食用油做燃料,吃完晚飯我和弟弟會屁颠屁颠的端着燈盞散燈盞,每個門兩邊的古墩上各放一盞,印象最深的是水缸裡的那盞燈做成了魚的形狀,魚背上有盞燈,魚放在碗中,漂浮在水面上,那時我會小心翼翼的用手擺動一下碗,這時的魚兒會在水中自由自在的遊來遊去……
粘面有兩種吃法:一是用溫水和面,再添配上些紅棗和白糖,蒸熟趁熱直接吃,味道甜美,清香撲鼻。另一種吃法就是用溫水和面,上鍋蒸熟後加入其中少許白面,用手抓拌均勻,然後用保鮮膜包裹嚴實,冷藏十天左右,做成餅胚并包裹白糖或紅糖,用平底鍋煎至焦黃,味道更加黏甜爽口,美味至極,好看又好吃。
今天我有點兒饞了,想馬上吃到嘴。我采用用粘面和紅棗攪拌在一起,紅棗和粘面也最完美的結合,用手*攥成美味的粘窩窩。白菜葉鋪在蒸籠屜上,把窩頭擺放在上面用大火燒開蒸制二十五分鐘出鍋即可食用。用白菜葉鋪籠屜防止蒸熟之後窩窩頭粘鍋,即經濟又實惠。
粘面窩窩頭
食材:粘面500克、紅棗150克、溫水260克
步驟一:首先把大紅棗用溫水浸泡10分鐘,洗淨下鍋沸騰煮5分鐘撈出。我用的是新疆大紅棗,然後用刀去掉中間的核,避免孩子不小心把棗核也咽下去。
步驟二:粘面倒入盆中,準備好七十度°左右的溫水,何為七十度°的水,用手快速沾一下水,略燙為準。把水分次倒入粘面中,同時用筷子不停的攪拌,攪拌成粗顆粒狀。
步驟三:把去核的大紅棗放入面絮中,下手揉成一個光滑的面團。
步驟四:準備蒸籠,在蒸籠的籠屜上鋪滿白菜葉。 鍋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準備蒸粘窩。用手抓取适當的粘面,用兩手交替拍成團,然後用拇指在底部按壓一個小洞,這樣可以縮短粘窩蒸制時間,把團好的粘窩一個個擺放在蒸屜上,中間要适當的間隔距離,以防蒸熟粘連在一起。
步驟五:鍋中水開後,上蒸籠,用大火上汽蒸制25分鐘,粘窩窩就蒸熟了,掀開鍋蓋,色澤金黃,帶着棗味的清香出鍋了。
剛出鍋的熱粘窩窩特别好吃,由于它比較粘手,所以我把它放入碗中,用筷子攥着吃。
粘面和水的比例一般是2:1,不過有的粘面粘度大,蒸出來窩窩頭不挺拔,可适當減少水量。
,大家好,我是小丫!世間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愛生活愛美食的您,跟着小丫一起學做菜吧!喜歡小丫的文章請點贊、關注、分享噢!小丫會不斷為大家更新優質内容,與您并肩一起同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