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雙立人還用開刃嗎?前兩天,一位朋友發消息給我,說他買的菜刀斷了,德國雙立人的,小貴,沒怎麼舍得用,沒想到還是斷掉了,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德國雙立人還用開刃嗎?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前兩天,一位朋友發消息給我,說他買的菜刀斷了,德國雙立人的,小貴,沒怎麼舍得用,沒想到還是斷掉了。
“一刀兩斷”的雙立人
看到發來的圖片後跟他開玩笑,問:“你是不是拿來撬保險櫃的呀?”回答:“哪敢!跟爺一般地伺候着,沒成想不小心掉到地上,它就摔斷啦!”
此前一直有聽說雙立人刀不能拍蒜,他這把小刀是5英寸,切黃瓜西紅柿勉強對付,拍蒜很難,為什麼一落地就斷呢?看他發來的斷口特寫,我終于明白這把德國名刀為什麼如此脆弱了:它天生就容易斷,油紙包都救不了。
從斷口看它很脆
德國菜刀名聲在外喜愛下廚之人對這個德國廚具品牌大多不陌生,刀鋒利、耐用、牌子硬,更有德國“工匠精神”加持。許多人以家中有一套雙立人刀具而自豪,就好像古代習武之人遇到一把寶刀一樣,切個蔥花都有大廚的感覺。
然而過一段時間後你就會漸漸發現,這種菜刀用久了它也會鈍,鋼很硬,不好磨。拍蒜時要小心,拍黃瓜幾無可能,沒準你幾百上千塊錢買的名刀“啪”的一聲就一刀兩斷了。
拍蒜拍斷了雙立人
德國刀為什麼鋒利耐用?刀刃的鋒利與用什麼鋼沒太大關系,關鍵在于刀刃的角度。刀刃角度越小,刀就越銳利,可以輕松切與薄片;刀刃角度越大,刀相對就不鋒利,但刀口會更牢固一些,可以拿來切硬的東西,甚至剁骨頭。
刀的鋒利取決于刀刃的角度
切絲切片是比較精細的操作,人們不喜歡用一斤重的大刀來切土豆絲,所以廠家會将切片刀做得更輕薄,這樣能節省成本,掂在手上也輕便從容。但問題随之而來:輕薄銳利的刀它并不堅固,刀口很容易卷刃磨損,很快就變成鈍刀了。怎麼辦呢?
剁骨頭需要用斬刀
用熱處理改變鋼德國廚刀大多采用含碳量比較高的鋼闆來沖壓出刀坯,這種鋼闆比普通不鏽鋼堅硬,可以做得更薄更鋒利。這不夠,制刀工廠還需要通過特殊的熱處理工序來改變鋼的内部結構,從而使刀變得更硬更耐用。你猜對了,這就是淬火。
工匠将刀浸入油中淬火
在淬火之前,絕大多數鋼内部都會在冶煉過程中形成一種“珠光體”的分層微觀結構。具有珠光體的鋼延展性較好,可以拉成細絲,再經過相應的熱處理工序就能做成鋼琴的琴弦、吊車的鋼絲繩甚至大橋懸索。這說明一個問題:鋼材在熱處理之前有很強的可塑性,它很軟,很容易磨損,不适合許多用途。為了讓它硬起來,我們需要将它變成馬氏體鋼。淬火就是将鋼材從奧氏體變成馬氏體的過程。
刀坯加熱到臨界溫度再冷卻
幾乎所有金屬的原子都是以晶體形式相互連接的,制刀工廠先将刀片加熱到815℃~900℃,直到奧氏體變得不穩定,然後把燒紅的刀快速浸泡在冷卻劑(水、礦物油等)中令其冷卻,這個過程就叫淬火。
當鋼從炙熱的不穩定狀态快速冷卻時,它的晶體結構會發生變化,變成一種堅硬的馬氏體結晶。馬氏體結晶的特點有點像陶瓷,非常堅硬、很脆,它的斷口也很像陶瓷。珠光體鋼的最高硬度約為400BHN,而馬氏體鋼則能達到700BHN,這對于追求輕薄鋒利耐用的刀具制造商來說無疑是極有吸引力的。
許多人喜歡輕薄鋒利的刀
德國刀與日本刀我們切菜用的刀一般情況下刃口角度為24°,這個角度可以兼顧鋒利與耐用。以德系為代表的歐洲刀片角度是20°,因此它更銳利;而日本刀更甚,其刃口角度隻有15°,這使得日本刀更利于切割一些細嫩的食材,加工魚的時候切口更平整,水分更不容易流失。
如果你留意日系廚刀的形狀,會發現它更薄更窄,因為它的刀口角度小,也沒辦法做厚。同樣的刀,日系的鋼材更硬,也更脆。為了達到極緻鋒利的效果,好的日本刀會采用高碳鋼制作,在淬火工藝加持下,它能更長時間保持鋒利。其缺點也很明顯,它很貴、特别脆、容易生鏽,你得像祖宗一樣地供着它。
日本廚刀
回火能救?懂行的朋友可能會說,淬火之後要回火呀,那可以增加刀的韌性!回火是一種古老的熱處理工藝,将淬火之後的刀加熱到臨界溫度,再在空氣中緩慢冷卻。針對不同合金的鋼采用不同的回火工藝,可以獲得更大的韌性,但這是以犧牲硬度作為代價的,廠家可能不願意。
做中國菜當然要用中國刀
西方廚師與中國廚師在烹饪操作上有極大不同,日本料理與中國菜也有顯著差異,這決定了無論是德國刀還是日本菜刀并不完全适合中國廚房。德國人不會用刀拍大蒜,他們用壓蒜器;日本廚師也不會拿刀拍黃瓜,所以除非刀掉在地上,一般不會有斷刀的煩惱。
好用的刀是磨出來的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刀?這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或許你并不在乎花高價買一把高品質的刀子,但請記住:所有的新刀都可以做得很鋒利;無論刀有多麼昂貴,它都會變鈍,除非你不用它。
即便菜刀是30塊錢買來的,但隻要你用心磨它,并且像對待1000塊錢雙立人那樣悉心保養,也能獲得很棒的切菜體驗。事實上,隻要刀磨得好,30塊錢的不鏽鋼刀一點也不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