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是源自中國的簧管樂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由笙苗中簧片發聲,是能奏和聲,吹氣及吸氣皆能發聲,其音色清晰透亮。在傳統器樂和昆曲裡,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樂器如笛子、唢呐的伴奏,為旋律加上純四度或純五度和音。
這是一篇關于笙基礎與技巧提升的教學文章,作者詳盡的分享了自已的經驗,正在學習笙的網友可要認真研讀哦,笙畢竟屬于小衆樂器,網絡上的教學文章相對較少,收集整理出實用的文章更是難上加難,小編定會努力,為廣大網友整理出更多實用文章!
由于笙是吹、吸均可發音的樂器,所以任何一位笙演奏者,都要練習笙的吹奏、吸奏技巧以利于演奏。
通常,健康人的呼吸途徑是:在人的呼吸機能的作用下,鼻腔和口腔下意識無力地吸入氣流到人的氣管,氣流進入左、右支氣管,氣流進入左肺和右肺完成吸氣;當氣流在肺部停留三秒左右後開始呼氣,呼氣的途徑是吸氣的相反方向運動。而笙演奏者的呼氣與吸氣,均在笙的吹嘴中完成。其氣流途徑主要是:笙演奏者主動控制呼吸機能的作用下,氣流從笙苗的“音囪”進入,途經笙腳上的簧片、笙鬥,再經吹嘴進入演奏者的氣管、進入左、右支氣管,進入左肺和右肺完成吸氣;當氣流在肺部稍作停留後則開始呼氣,吹奏的氣流途徑是吸氣的相反方向運動。
由于笙的演奏者在吹奏、吸奏中,需要在肺部儲存和釋放較大的氣量,所以和通常人的呼吸有一些不同之處。笙演奏者必須很好地練習,熟練掌握笙的吹奏和吸奏技巧,才能提高笙的藝術表現力,同時有利于演奏者自身的健康。
掌握笙的吹奏和吸奏技巧,首先要有正确的演奏口型。正确的笙演奏口型應該是:面部的兩頰稍用力向内收緊,口輪咂肌幫助上、下嘴唇稍用力靠緊上、下牙床,嘴唇中間松開一個小橢圓型,然後對準傳統笙的吹嘴,稍加一點壓力即可演奏,如果演奏30多苗全封閉加鍵笙,則口輪咂肌幫上、下嘴唇中間稍用力含住壺型吹嘴,要求演奏中吹、吸均不漏氣。
要正确的掌握笙演奏口型,一般是從演奏長音開始練習。練習者可以每分鐘60拍的速度,吹奏長約8拍的長音,然後吸奏同樣時值的音符。初演奏時,演奏者會覺得吹奏長音比較容易,吸奏長音則往往堅持不了8拍。究其原因,一般是吸奏時嘴形容易松動而造成有空隙,空氣就從此處流入演奏者肺部,使演奏者的肺部不到8拍則過早地吸滿了空氣,吸奏則無法持續8拍。可見,要控制好氣息,必先講究正确的笙演奏口型。
在笙演奏中,呼與吸的氣息都要求均勻有力,一般來說,慢速吸氣演奏後,接着就是慢速呼氣演奏,快速吸氣演奏後,接着就是快速呼氣演奏。吹奏時氣息要向笙鬥方向翻滾送氣;吸奏時則“感覺”氣息從笙鬥向自己的腹部翻滾進入。
為了達到一些樂曲表現需要,笙演奏者經常要在肺部儲存和釋放很大的氣量。例如:需要奏出強有力的和聲音響,需要吹奏較長的長音作漸弱至結束的一些樂曲,這就要求笙演奏員需要有很好的氣息技巧,一口氣堅持到底。要達到此目的,就要通過訓練來掌握多種呼與吸的方法。笙的吹奏與吸奏主要方法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是胸式呼吸方法。由胸部肌肉向内收縮,擠壓肺部氣息吹奏,笙演奏者吹奏到肺部殘存一點氣息時,胸部向外擴張,吸奏氣流進入肺部。這種演奏方法幾乎沒有使用腹部肌肉,因此可稱為“胸式呼吸方法”。使用此方法的優點是:吹奏與吸奏交遞時間非常快,一般應用在樂曲偶然出現一次的“點描”。此種方法的缺點是:肺部吸入與呼出的氣量不能達到較大值。因此,氣息不能支持較長的樂句。
二是腹式呼吸法。将橫膈膜下降,引導上腹和下腹向外擴張。笙演奏者吸奏時,感覺氣息逐漸充滿整個腹部和腰部;吹奏時,小腹肌向上稍用點力,上腹腔仍需保持住擴張後形狀,氣息均勻地氣吹出,腹腔和膈肌逐漸恢複到演奏前自然狀态。此種演奏方法可稱為“腹式呼吸法”,使用此方法的優點是:肺部吸入與呼出的氣量能達到較大值,氣息可支持演奏較長的樂句,還可根據音樂需要做出腹式顫音。其缺點是吸氣太深、腹肌所承擔的負荷稍大,容易引起演奏者的身體疲勞。(見圖)
三是胸腹式聯合呼吸法。胸廓下部的肋肌向外擴張,橫膈膜下降,引導上腹向外擴張,小腹肌肉則稍用力往裡收縮。笙演奏者吸奏時,感覺氣息進入丹田(即肚臍以下大約75px處),使胸廓下部的肋肌向外擴張,上腹腔和腰肌也逐漸漲大;吹奏時,肋肌和上腹腔仍需保持住擴張後形狀,氣息均勻地氣吹出,胸廓下部的肋肌和腹腔以及橫膈膜逐漸恢複到演奏前的自然狀态。此種演奏方法可稱為“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使用此方法的優點是:肺部吸入與呼出的氣量能達到很大值,吸氣深度适中而且充實有力,還可根據音樂需要做出橫膈膜式顫音;胸廓下部的肋肌和腹肌所承擔的負荷均勻,演奏者不容易感到疲勞。(見圖)
胸腹式聯合吹奏與吸奏方法是比較科學的笙演奏型式,所以在近幾十年來的中國笙專業演奏員中廣泛采用。
四是循環換氣呼吸法。循環換氣的方法是:在吹奏過程中,當肺部氣息存量不多時,利用舌根往前推氣,同時用鼻子迅速向肺部吸入空氣。使用此方法的優點是:可演奏特長樂句或特殊樂段。另外,在笙演奏特有的技巧“呼舌”過程中,利用舌根抽動,使舌面在口腔中前後運動,産生快速的斷續氣流使笙發出似斷非斷聲音。“呼舌”演奏時與呼吸關系不大,演奏中仍可用鼻腔呼吸。
以上4種笙的吹奏、吸奏技巧,笙演奏者應當在不同樂曲中靈活運用,以滿足各種樂曲所要求達到的音樂效果,從而表現出豐富的藝術意境。建議初學笙演奏者,在不使用樂器的情況下,每周隻練習其中一種呼吸方法,而且每次隻練習五分鐘左右,休息十分鐘後再繼續練習,每個練習時段不宜過45分鐘。
當笙的吹奏與吸奏練習到一定程度,就要進一步提高用氣技巧。由于在中國的大部份地區,由高音笙、中音笙、低笙組成的笙組,在中國民族樂團中作為常規樂器配置,笙組常被作為和聲樂器使用,笙演奏者會遇到吹奏和聲多拍後,需轉為吸奏時,要盡量做到聲壓及音色不明顯地轉換。另外,也可采用高音笙組輪流吸氣,或者指定高、中、低笙組輪流吸氣的方法來彌補,不能影響樂曲意境。
笙在樂團中演奏某些重要獨奏樂句或樂段時,建議多采用吹奏,象笛子演奏那樣吹完一個樂句後,換氣後再吹奏下一樂句,有時甚至可以采用停音不換氣,接着仍使用吹奏完成下一樂句,其目的是保持音色、音質的一緻性音響。
由于笙是“自由簧耦合振動發音”樂器,笙的聲音因當時空氣環境會起一些變化,因此,演奏者演奏時應調整氣息的用量,時刻注意由笙苗上“音囪”(或擴音管)發出的聲音,調整笙的傾斜角度和不同放置高度,可獲得較好的音質和音色。
此外,“鋸氣”是笙的一種快速吹吸轉換演奏的呼吸方法。鋸氣的方法是:吹奏時,氣息經過舌面磨擦産生“嘶”音并演奏前半拍,接着舌尖迅速向後抽并發出“啊”音,轉為吸奏後半拍。鋸氣在特殊音樂中應用。當掌握鋸氣技巧後,對笙演奏者的吹、吸轉換有一定的提高。
笙的演奏離不開氣息的支持,要合理運用各種吹奏、吸奏技巧。一般來說,檢驗自己的吹奏、吸奏是否正确,可多聽老師或樂友們的意見。其次,如果你能自由奏出二分鐘左右fff的樂曲,自己不會面紅耳赤,不會上氣不接下氣;如果你能按樂譜規定的音符和符号,連續演奏二十分鐘左右,能較好地表現出音樂形象,身體感覺沒什麼不舒服,那你就可稱為掌握了笙的吹奏、吸奏技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