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百家姓之王姓的幾種寫法

百家姓之王姓的幾種寫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5 14:52:11



百家姓之王姓的幾種寫法(百家姓之王姓王氏文化)1

尋根溯祖王姓起源


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有一個名字,而名字的第一個字或第一、二字,就是他的姓氏,關于姓氏的著作,清代以前,漢代以後就有幾十種姓氏著作,如:《姓苑》、《姓纂》、《千字姓》、《萬家姓》、《中國姓氏學》等等。七、八十年代,我國及各地華人的學者多有專門研究人們姓氏的起源、意義及其曆史發展、地理分布等。這就是姓氏學,其實我國古代有着記載姓氏和譜牒學的豐富文獻,這就為我們今天研究姓氏的起源、分布、發展、變遷等敞開了大門,提供了豐富而确實的材料。


王姓是中國第二大姓,人口将近一億,自漢代以來,王姓有至少21個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開閩王氏等,王姓是中華民族衆多姓氏中文化最為淵深的姓氏,群星璀燦,光耀華夏,數千年來人才輩出,可稱王者之族。


王姓的來源很複雜(1)出自妫姓,相傳為古帝虞舜之後;(2)出自姬姓,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後;(3)出自子姓,為商朝王子比幹之後;(4)曆史上的外族姓氏,如王氏高麗(今朝鮮)的開國君主王建,西魏王頻氏之祖王雄,鉗耳氏之祖王季等。(5)王者之子孫多号王氏,常以為姓。(6)賜姓,如漢代燕王丹的玄孫嘉,王莽時被賜姓王;(7)冒姓,如隋代王世充本姓支氏,五代 王保義、原名劉去非,皆冒姓王氏,(8)曆史原因,為避仇、逃命而改姓王氏等等。


将近一億人口的王氏除了著名的琅玡氏,山西太原王氏,名相輩出的三槐王氏,還有山東昌樂的北海王氏、山東郡城的東海王氏、山東巨野的高平王氏,陝西的京兆王氏、甘肅天水的天水王氏、山東東平的東平王氏,山東滕州的山陽王氏,河南新蔡的新蔡王氏、河北省定縣的中山王氏、河北省行唐縣章武王氏,山東掖縣的東萊王氏,四川的廣漢王氏,陝西的金城王氏、山西的河東王氏、湖南的長沙王氏以及江蘇的六合王氏,河南的南郡王氏等等亦是名望家族。有的書籍記錄,王氏著名望族全國多達三十八望,比二十一望多出十七望來,可見王氏在全國分布之廣,家族之興盛,名人将相的功績,教育、著述、書畫、藝術等,對社會影響者是不可低估的。


王姓從史傳上可知,中華王姓大多是“王者之後”,即為帝王的後代。東周時期,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言進谏而被貶為庶人,由貴族的忠心為國,而造貶為平民百姓,一口冤恨之氣在胸,不久即郁郁而終。其子宗敬一家便以“王“為氏了。到了秦漢時期,太子晉的後裔在社會進展的新形式下形成姓與氏合一的文化背景,由“王”氏轉化為“王”姓。除太原王姓之外,周文王、周考王的後裔,在改朝換代後或出逃流亡,或奪爵失國,為了讓後世子孫牢記他們的高貴的出身,于是也以王為姓。此外,帝王賜姓,少數民族在漢化過程中改王姓,也是王姓由來的途徑。在山東的十幾支王姓中,有幾支是在元朝由蒙古人改姓王而流傳至今。


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晉,乃周靈王太子,名晉,字子喬,約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


史載太子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溫恭敦敏”。十五歲以太子身份輔佐朝政,靈王重之,諸侯從之。時晉平公使師曠見太子晉,師曠問以君子之德,太子晉侃侃而答曰:“如舜的為人,仁德配于天道,雖固守其崗位,卻處處為天下人着想,使遠方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幫助而受他的仁政。仁而合于天道。此謂之天。如禹的為人,聖勞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為本,取予之間,必合于正道,是謂之聖。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其小道是惠,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依然是無比謙恭,服事于殷商。既擁有擁戴的群衆,而反失其身,為暴纣囚禁,不動幹戈,此謂之仁。又如武王,義殺暴纣一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是謂之義”。師曠稱善不已。


靈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濫,将毀及王宮,靈王決定以壅堵洪。太子晉進谏曰:“不可。曾聽自古為民之長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澤,不洩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約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澤、陂塘等方法,來疏導洪水。同時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鲧和周室曆史指出靈王所為“無過亂人之門”,“皆亡王之為也”。


太子晉的直谏,觸怒了靈王,被廢為庶人,由是郁郁不樂,未及三年而薨。師曠朝見太子晉時,見太子色赤,不壽。太子晉說:“我再三年之後,将上天到玉帝之所。”果然不到三年,訃報的使者就到了晉國。


因太子晉能預蔔生死,後人便說他成了神仙。《列仙傳》記載,太子晉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間,道士浮丘生引上嵩山,三十年後見到恒良,太子晉說:“可告我家,七月七日會我于缑氏山麓”。其時,果然身乘白鶴立于山巅,可望而不可達,數日方去。

太子晉卒後不久,靈王駕崩,太子晉的弟弟貴嗣位,是為景王。太子晉的兒子宗敬後來仕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亂,便請老緻仕,避居太原。時人仍呼之為王家,遂以王為姓,成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晉為系姓始祖。

唐武則天登封改元,封禅嵩嶽時封太子晉為仙太子,别為立廟。聖曆二年(699年)再幸,立制禦書《升仙太子碑》。現河南偃師縣缑氏山升仙太子廟,亦稱仙君觀。

兩千多年來,太子晉成了正義的象征。屈原在《遠遊》詩中表達了他對太子晉的景慕“軒轅不可攀援兮,吾将從王喬而娛戲。”李白亦寫道,“吾愛王子喬,得道伊洛濱。”新加坡當代學者王秀南先生禮贊道:
年少冊立,輔政英明,諸侯懾服,萬方狄聽,為因谷洛,
水利民生,極谏堵塞,有違君命,竟遭父王,貶作庶民,
裔遷太原,王家頻稱,因以王姓,代出群英,簪纓相繼,
為國幹城,本支百世,獨負盛名,欽水思源,我祖德馨。

太原世系

太子晉公年十七而卒。周靈王駕崩,其弟貴繼位,是為景王。晉公長子宗敬仕周為司徒。其時諸侯争霸,王室日衰,宗敬知國事已不可為,遂上表緻仕,避亂于晉陽(一說居河東城都鄉唐版裡)。世人以之為王者之後,仍呼之為“王家”,遂以王為姓,是為太原王氏之始祖,後人并尊晉公為王氏“系姓始祖”。


宗敬死後,葬于晉陽城北五裡,其墓地稱“司徒冢”。宗敬的後裔,瓜瓞綿綿,人才輩出,成為太原之著姓。其後子孫蕃衍,遍布各地。太原遂為王氏二十一地望之首,且為王氏之總号。

十八世孫翦公及其子贲、孫離,祖孫三代,俱為秦之名将,翦公為大将軍,贲公封典武侯,離公稱武陵侯。秦兼并六國、一統天下之時,翦公北征燕國,東平楚地,南下百越,攻無不克,戰功顯赫。始皇論功行賞,翦公與大将蒙恬共執牛耳,王姓與蒙姓同居天下之先。始皇駕崩,二世胡亥繼位,矯诏賜公子扶蘇死,又奪蒙恬兵權,遂令離公為大将軍。二世胡作非為,橫征暴斂,民不聊生,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劉邦、項羽起兵響應。離公率軍與項羽戰于巨鹿,離公兵敗自殉。其長子元為避戰亂,遷往山東琅琊,是為“王氏琅琊祖”。

離公次子威仍居晉陽,兩漢時,曾為揚州刺史,其子孫亦散居各地。九世孫霸公又重返故裡,徒居太原。霸公生于東漢,屢聘不仕,隐居讀書。霸公二子,長曰殷,東漢中山太守,食邑祁縣,其後裔稱祁縣分支。次子鹹,随父居晉陽,其後裔晉陽分支。殷四世孫述,生三子:隗、懋、允。允公,東漢獻帝時居官司徒,董卓篡權亂政,允公與呂布誅殺之。懋公,東漢侍中,幽州刺史。其六世孫光,北魏并州刺史。光子冏,北魏度支尚書、護烏丸校尉,其裔孫稱烏丸王氏。

霸之後裔瓊,字世珍,北魏鎮東将軍,有四子;遵業、廣業、延業、季和,号“四房王氏”。


百家姓之王姓的幾種寫法(百家姓之王姓王氏文化)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