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許多君王都想長生不老,秦始皇還派徐福出海尋找仙人,還有很多皇帝是因為吃丹藥而死的,唐朝的大詩人李白也曾和好友一起尋仙訪道,可是人的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規律,沒有誰能超越死亡的界限,“世人都曉神仙好”,又有幾個人真的做到了呢?反倒是許多皇帝發生了意外,因為丹藥而死,這樣的意外也被稱為“三長兩短”,你知道是為啥嗎?
和死亡相連
古代的皇帝未必就相信世上有神仙,要不也就不會給自己修建自己百年之後的陵寝了,尋求長生不老也就是尋找一個心理安慰罷了,何況古人還有“視死如視生”的觀念,因此,在尋找長生不老的路上,那些帝王将相也在忙着修自己的地下陵寝。
《禮記》裡邊說“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就是說棺木在制作的時候,古人遵循天圓地方的思想,一共有四塊長木和兩塊短木制作而成,但是這些木頭其中隻有兩塊短闆和三塊長闆是固定的,另外一塊長闆是等到人死後才會合上的。
因此在大家日常的生活裡,“三長兩短”就成為了死的别稱,當人去世之後,也就會被安放到那個棺椁裡,蓋上最後一束棺蓋,在舉行完一系列的祭奠活動後,就會安葬棺椁了,可是古人的認知卻不僅僅是那樣的簡單。
關于刑殺
三長兩短不僅僅是指棺木,在古人的認知裡面,還有着其他的東西也是和死亡有關的,就是所謂的刑具,任何東西,都會有長有短,就好比家裡的切菜的刀,有長短寬窄各種不同形态的刀,有專門剁骨的,有專門切菜的,這就是專業。
《越絕書》裡說“歐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磐郢),四曰魚腸,五曰巨阙”,這五把劍是三柄長劍兩柄短劍,如果被這幾把劍割到了,基本上都會有性命之憂,因此人們在講“三長兩短”時,就會和死亡聯系在一起的。
《周禮》裡說“以五刑糾萬民”,這裡的刑就是刑罰的意思,但是古代的許多刑罰,都是殺頭和連坐,讓人性命不保,“三長”是大刑,“兩短”是小刑,這裡面的“刑”肯定就包含着殺人的刑法,因此和生死相連也很正常。
關于意外
死亡本來是人這一生肯定會經曆的,然而有正常的壽終正寝,也就有非正常死亡的人,那些因為某種突發狀況而死的人,就是大家口中的意外死亡,古人說“人在家中坐,或從天上來”,這就是最為典型的意外。
歐冶子所鑄造的五把名劍,其中的魚腸劍在曆史上和一次刺殺有關,《史記》裡面記載,吳王阖闾在登上王座前,那也是過過幾天苦日子的,他的父親吳王諸樊認為自己的三弟是個賢能的人,能把吳國治理好,于是就開啟了兄終弟及的方案,沒想到自己的三弟根本不想做王,可是三弟的兒子吳王僚趁機卻登上了吳王位。
後來吳國的軍隊征伐楚國,吳王僚的兄弟兒子都被困在了征楚的戰争中,阖闾就請吳王僚吃飯,暗中讓自己的門客專諸一定要在宴會上殺死吳王僚,宴會上,專諸端着烤魚上堂,趁吳王僚不備的時候,在魚肚子裡取出魚腸劍,将吳王僚給擊殺了,助吳王阖闾登上了吳國的王座。
吳王僚的去世,是死于刺客的誅殺,是不正常的死亡,或許這就是三長兩短和意外相連的原因之一;後來的人們,在說到“三長兩短”時,也就能聯想到意外死亡這件事,明朝時的話本《鴛鴦棒》裡說“我還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兒,須一路尋上去,萬一有三長兩短,定要讨個明白”,這裡的“三長兩短”明顯就是在說意外。
結語
在人們的思想認知裡面,同樣的詞語在不同的時期有着不同的含義,在不同的事件裡或許也有着不同的意思,這是因為漢語本身有着其多樣性和包容性,許多的認知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三長兩短”在現在人的認知裡面,有時候也會淡化死亡的意味,就是因為和意外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人們在長時間的認知裡,形成了這樣的共識,當然了,社會是發展和進步的,說不定将來的某一天,“三長兩短”還會有其他的含義和認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