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邊境地區發展的重要性

邊境地區發展的重要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16:58:44

邊境地區發展的重要性?作者 齊美虎 雲南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副研究員,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邊境地區發展的重要性?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邊境地區發展的重要性(加快邊境地區發展)1

邊境地區發展的重要性

作者 齊美虎 雲南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副研究員

黨的十八大以來,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高度,提出“治國必治邊”。始終關心關懷着雲南邊境地區建設,2015年和2020年兩次考察雲南,對邊境地區的發展穩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和2021年又通過回信的方式給獨龍江鄉的鄉親們和滄源佤族自治縣邊境村的老支書們送去問候,叮囑大家同心協力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繼續抓好鄉村振興、興邊富民,促進各族群衆共同富裕,促進邊疆繁榮穩定。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今後5年工作的總體思路時,指出要“不斷鞏固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推進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正确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标和實踐途徑作出明确要求,并指出,實現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後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邊境地區具有特殊的經濟地理特征,在區域協調發展中面臨着特殊困難,是國家支持發展的特殊類型地區。重塑雲南邊境經濟地理,補齊短闆、鍛造長闆,加快推進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對于促進邊疆繁榮穩定、共同富裕意義重大。

邊境地區經濟地理特征明顯

世界銀行(2009年)在世界發展報告“重塑世界經濟地理”中,用密度、距離和分割刻畫地區、國家和國際三大空間經濟地理特征,形成3D經濟地理特征分析框架。

從地區空間維度來看,邊境地區人口密度和經濟密度較低的經濟地理特征更加突出。雲南邊境25個縣(市)總面積占全省的23.4%,生産總值約占全省的11%,人口約占全省14.3%。邊境地區人口密度、經濟密度分别為73.1人/平方公裡、295萬元/平方公裡,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61%、47.5%。密度對區域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它反映了人口和經濟集中度,體現了規模效應,如何提高邊境地區人口密度和經濟密度非常關鍵。

從國家空間維度來看,邊境地區遠離國内發達地區(城市)。目前,邊境地區還有9個縣未通高速公路,沿邊鐵路還未貫通,外加邊境地區交通線漫長,物流體系不發達,資源、商品、服務在區域間流動成本高于其他地區。國内發達地區(城市)遠離邊境地區,對邊境地區的溢出效應不明顯,克服遠距離帶來的負面影響尤為重要。

從國際空間維度來看,邊境地區國際分割相對不明顯。邊境地區雖然遠離國内高密度發達地區(城市),但随着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邊境地區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沿邊8個州市有2個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2個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片區、6個邊境經濟合作區、19個陸路口岸,邊境地緣優勢非常明顯。邊境地區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具有較強的顯性比較優勢,國際市場分割相對不明顯,沿邊州市外貿依存度達15%,高于全省5個百分點。邊境地區成為全省全方位開放戰略的重要突破口,開放合作潛力巨大。

邊境地區在雲南區域發展格局中承擔特殊功能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指出,要打開區域發展新空間,形成“滇中崛起、沿邊開放、滇東北開發、滇西一體化”的發展格局。邊境地區在優化區域布局、維護邊疆安全中承擔着特殊功能,要完整、準确、全面認識雲南邊境地區在全省乃至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緻力于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态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邊境地區是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重要陣地。雲南有2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1/3,是全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加強邊境地區民族團結,事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事關雲南發展穩定大局。邊境地區25個縣(市)常住人口670多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比達79.4%,有16個少數民族跨境而居。推進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不斷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邊境地區是生态文明建設排頭兵的重要屏障。邊境地區涉及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國家重點生态功能區和南部邊境森林及生物多樣性雲南省生态功能區,分布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水利風景區等23處,森林面積616.6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2.86%。邊境地區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是亞洲象、望天樹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栖息地。推進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有利于維護生态安全,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邊境地區是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門戶。邊境地區毗鄰東盟越南、緬甸、老撾三國,與泰國和柬埔寨通過瀾滄江、湄公河相連,臨近南亞印度、孟加拉國等國際市場,是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重要的交彙區,更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開放的大通道和橋頭堡的前沿,北上可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下連接海上絲綢之路。推進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有利于在我國構建陸海内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中發揮更加積極重要的作用。

加快推進邊境地區經濟地理重塑

邊境地區存在區域經濟低密度、遠離國内發達地區(城市)兩大劣勢,但同時擁有區域性國際市場分割相對不明顯這一優勢。當前,邊境地區要按照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面彰顯民族衆多的交融優勢,促進共同富裕,讓團結進步成為雲嶺大地最美風景”“全面彰顯綠水青山的生态優勢,建設美麗家園,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全面彰顯内引外聯的區位優勢,增強輻射能力,讓雲南成為‘大循環、雙循環’的重要支撐”“全面彰顯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建設産業強省,讓一二三産業加速邁向中高端”,從城鄉驅動、東西聯動和内外互動多維度重塑經濟地理,不斷提升邊境地區密度、縮短與發達市場的距離、提高區域一體化水平,推進高質量發展,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

一是推進邊境地區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形成雙輪驅動,全面提升地區人口密度和經濟密度。通過興邊富民行動,實施好一系列重大工程、落實好一攬子支持政策,以邊境地區特色城鎮和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為抓手,以特色優勢産業為支撐,促進産城融合,推進綠色發展,促進城鎮與鄉村協同發展,積極培育新增長極,吸引和聚集人口在邊境地區生産生活,形成城鄉雙輪驅動格局,有效提升經濟集聚效應,全面提升邊境地區密度。

二是改善邊境地區交通和信息基礎設施,大幅縮短與國内發達地區(城市)時空距離。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快構建雲南周邊省區及内陸腹地經邊境延伸至南亞東南亞的綜合運輸通道,形成邊境地區内暢外通、運行高效的綜合交通網。加快邊境地區發展大宗貨物中轉物流、國際配送、跨境電商等現代物流服務業,建設跨境商品深加工及儲運基地,減少貨物轉運、提升貨物通關效率,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物流新體系。加快邊境地區布局5G網絡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推進智慧口岸、邊境智慧城市、智慧安防建設,積極探索數字經濟發展新模式。

三是深化邊境地區國際次區域合作,擴大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在統籌發展和安全中積極謀劃後疫情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抓住《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重大曆史機遇并應對挑戰,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積極融入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更大範圍内促進資源和要素流動,擴大邊境地區對外開放和加強對内合作。加快邊境地區營商環境綜合建設,積極推進貿易創新發展,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完善邊境貿易政策,構建開發開放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邊(跨)境經濟合作區、邊民互市區等優勢互補的開放平台,提升口岸綜合服務功能和客貨通行能力,完善邊境地區與周邊國家、重點城市在投資貿易、文化科技、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生态環境等方面合作機制,進一步減少邊境地區面向南亞東南亞地區的國際市場分割,讓邊境地區逐步向區域經濟一體化方向邁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