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抗疫鬥争中,國人團結一緻、共度時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壽光非常給力,一車車的蔬菜馳援武漢,讓大家對這個來自山東、盛産蔬菜的城市印象深刻。說起山東,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青島,卻想不起省會濟南,甚至還有些人以為山東省的省會是青島。
曾有個段子說“山東濟南,中國青島”,雖然有些誇張,但是青島名氣确實比濟南要大。可能不少人會有疑問,為何山東省的省會是濟南而不是青島呢?
青島之所以出名,一方面因為很多人喜歡喝的啤酒,另一方面因為青島的經濟實力确實是山東省内最強的。據最新的2019年GDP數據顯示,青島為11741.31億,濟南為9443.40億,兩者相差兩千多億。這還是濟南合并了萊蕪之後的,要不然相差約3000億。
當然,除了經濟上的原因外,濟南名氣不大,和它曆來比較低調分不開。很多人對濟南的印象大概也就停留在老舍的那篇《濟南的冬天》、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以及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論經濟數據,濟南不如青島,但是論區位和地緣優勢,青島則不如濟南。可以說,濟南的省會地位是曆史的選擇。
濟南,顧名思義,因位于濟水之南而得名。漢文帝時置濟南國,漢景帝易國為郡。唐朝稱齊州,北宋時升齊州為濟南府。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濟南府成為山東省省會,直到今天。也就是說從元、明時有省的概念起,濟南已經做了六百多年的省會了。
濟南地勢險要,古代往北是四渎之一的濟水,後來被黃河取代,往南是險峻的泰山山脈、魯山山脈。濟南就夾在河、山之間,配以堅固城池,則易守難攻。因為濟南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古人雲隻要山東有難,濟南首當戰守之要沖。得濟南,北可圖燕、薊,南可圖江、淮。
在宋元之前,山東的核心城市并不是濟南。山東自古被稱為齊魯大地,主要是因為春秋時期山東一帶的兩個大國齊國和魯國,兩國主要以泰山山脈為界,齊在北,魯在南。齊國都城在臨淄(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魯國都城在曲阜。從最初兩國的級别來說,齊國是侯爵,魯國是公爵,按公侯伯子男,魯國級别比齊國要高。魯國後來被楚國滅掉後,山東主要就是齊國一枝獨大了,國都臨淄自然是區域核心城市,而濟南則以“曆下”之名,默默地面對臨淄的高光時刻。對齊國來說,它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西面,曆下(濟南)位于臨淄以西,地理位置非常險要,自然而然地成了齊都臨淄的西大門。
在群雄大亂戰的戰國時期,齊國自然不會蠢到把國都放在當時邊境一帶的濟南去玩天子守國門的遊戲,必要的緩沖空間是要留出來的,要不然不知道哪天就都城淪陷、國破家亡了。即使這樣,公元前284年,在面對樂毅所率五國伐齊之兵,齊國在濟西之戰中敗北,濟南不保,國都臨淄門戶大開,結果都城被破,最後隻剩莒、即墨兩城。若不是曆史詭異,齊國也許就和魯國一樣就不存在了。
後來田單複國,齊國都城依然在臨淄,直到公元前221年,田齊為秦始皇所滅。秦朝滅亡後,齊國宗室複國,都城還在臨淄,濟南繼續充當西大門的角色。不過,齊國比較悲催,碰上了千年一遇的軍神韓信,濟南防線又被攻破,都城不保。
在漢朝統一天下後,山東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已不在是臨淄,而是變為青州。一直到明朝,大約1400多年的時間裡,基本上都是青州的主角戲。也就是說比較有資格做省會的青州算一個,不過青州如今成了縣級市,歸濰坊市代管,已經失去了機會。
1376年(明洪武九年),朱元璋廢除行中書省,改設承宣布政使司為國家一級行政機構。濟南迎來屬于它的輝煌變身,成為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駐地,水到渠成地成了山東的中心城市。
在朱棣遷都北京以後,濟南的地位變得更加穩固。因為它距離京杭大運河比較近。山東位于京師和江南中間位置,濟南可以就近守護京師的錢糧漕運通道,确保江南的錢糧能順利運往京師。從兩江地區運送錢送糧到京師,不管是走京杭大運河,還是走陸路,或是走海路,都要經過山東巡撫的轄區,當然當時最便捷的還是走運河。
明清時期的山東巡撫位高權重,比别的地方的巡撫級别要高,正二品,如果加了銜就是從一品,和加了銜的總督平級。可見濟南位置的重要性。
你可能會說那都是曆史了,即使是現在,濟南的區位優勢也是很強的。相對于位置較偏的沿海城市青島來說,濟南居内陸則更容易和京津唐、長三角經濟帶、鄭州經濟帶等區域對接,對省内省外的輻射和反饋都要強上一籌。
當然,青島自清末開埠後,發展迅猛,走的是外向型的海洋貿易和制造業這條路,成為山東的經濟一哥,和在省内和濟南政經分開,一個做省會,一個做經濟中心,這樣未必不是好事,就如同北京和上海一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