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測有效”“回購無數次”“護膚聖品,親測有效,趕緊買買買”,相信很多網友或多或少都曾看到過類似的“種草”文案,有的消費者甚至深陷“種草”套路中無法自拔,奔着網紅、博主的推薦,頻繁剁手、大買特買,這些“種草”文案也霸占了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台。然而,最終他們卻發現,不少“種草”的商品并非如網紅、博主們描述的那麼美好。
如今,現在的年輕人不好“騙”了,正因為“種草”行為背後常常伴随虛假誘導,部分消費者開始反擊“種草”,出現了“爆款避雷”“買了就後悔”“不花冤枉錢”的“拔草”行動,旨在通過自己的消費經驗勸說其它網友理性消費,逃離“種草”的魔咒。通俗來講,“種草”是增加用戶或粉絲對某項消費的欲望,而“拔草”則是消除或叫停某項消費的欲望。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誰能想到“拔草”也漸漸變成了一門生意。
開始衆多達人、博主所分享的“拔草”内容,可謂是五花八門,有的通分享産品測評,告訴消費者什麼樣的商品不值得買;有的則十分“學院派”地引用相關科普觀點和試驗數據,佐證“種草”産品的好物是智商稅。拔草”博主正是因為他們真實、敢說而出圈。他們不怕得罪大品牌,常通過專業、真實、全方位的測評,來呈現出産品的好壞,也因此獲得了粉絲的高度信任。就連許多“種草”博主,也不時發出“拔草”視頻,再次吸粉;可以說,大多數美妝、時尚博主都拔過草。
但是,部分借“拔草”話題撈足了流量的博主,在積累了足夠的粉絲,有了變現基礎後,也走上了“種草”之路。在社交平台上,有的“拔草”博主開始利用自身的影響力,為其它内容賬号引流、圈粉;有的甚至推薦先前已證明是交智商稅、不值得買的“種草”産品;有的更是在賬号簡介當中,直接标注商業合作聯系方式,徹底成為了“種草”營銷号。
結束語:顯而易見的是,随着各消費領域掀起“拔草”風,部分網紅、達人也都紛紛利用“拔草”這一新鮮噱頭,圈占互聯網流量。若說“種草”為了變現,那麼“拔草”的最終目的,無非隻是為了繼續“種草”罷了,“拔草”也變成了“種草”的工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