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盲盒最好看的圖案是什麼樣的

盲盒最好看的圖案是什麼樣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09 23:18:23

盲盒最好看的圖案是什麼樣的?日前,一條盲盒開箱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有人在一家美術館舉辦的馬丁·馬吉拉(Martin Margiela)展上購買了3個單價68元的盲盒,打開後裡面裝的是碎布條、矽膠塊和編成辮子狀的繩子,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盲盒最好看的圖案是什麼樣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盲盒最好看的圖案是什麼樣的(展方離譜還是你不懂藝術)1

盲盒最好看的圖案是什麼樣的

日前,一條盲盒開箱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有人在一家美術館舉辦的馬丁·馬吉拉(Martin Margiela)展上購買了3個單價68元的盲盒,打開後裡面裝的是碎布條、矽膠塊和編成辮子狀的繩子。

“這确定不是垃圾嗎?”視頻傳開後,不少網友批評這樣的“藝術盲盒”價格與價值不符,但也有人認為這與所展藝術家的理念相符,不能僅以“價格”來論斷。美術館方回應稱,藝術家本人知道,且定價得到他本人的認可。

有業内人士說,如果價格明顯背離消費者的認知,長此以往一定會損害藝術家和展館的聲譽。

盲盒“買了個寂寞”

8月28日,微博認證為“美妝博主”的用戶“芭比常”發布一條2分鐘視頻,展示了從馬丁·馬吉拉展上購買的3個單價68元的“藝術盲盒”:打開第一個黑色盒子,抽出一個常見的帶紅色線條的自封袋,裡面裝着一塊矽膠和一紅一白兩塊細長布條;剩下兩個盲盒包裝與第一個相同,抽出的則是兩條纖維編織的“辮子”。

該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絕大多數網友批評這樣的藝術盲盒“不知所雲”“白送還嫌占地方”,還有網友反問“确定不是搶錢嗎”,有人還質疑起盲盒的包裝,稱“市場上的盲盒起碼有個印了使用注意事項的專用塑料袋,沒見過拿塑料自封袋來裝的”。從事藝術交易工作的常先生曾在海外看過該藝術家的展覽,他說:“跟國内這場展覽比,我看的那場是免費的,周邊商品基本以書籍為主,沒有這麼離譜的周邊産品。”

就在少數網友還在讨論視頻博主是否運氣不好時,舉辦此次展覽的美術館竟自己“實錘”了這些藝術盲盒。8月31日,該美術館相關微博賬号發布了一條微博,圖片中裝在帶紅色線條自封袋裡的是一塊氣泡棉、石膏殘塊和幾縷紅色黑色假發絲,并稱圖中這些物品“來自藝術品創作和展覽搭建時的‘餘迹’”“是藝術家本人親自挑選打包”“他格外喜歡這種帶紅色線條的PE包裝袋”。在回複網友評論時還表示,藝術家本人是知道并認可的。

産品與藝術家理念一緻?

相對于批評聲浪,一些業内人士對此并不意外,“這跟馬丁·馬吉拉本人的理念确實相似”。

據介紹,出生于比利時的馬丁·馬吉拉曾是一名時裝設計師,于1988年建立個人品牌Maison Martin Margiela,并在1997年至2003年期間擔任奢侈品品牌愛馬仕(Hermes)的創意總監。2009年,他轉行成為藝術家。其品牌于2015年更名為梅森·馬吉拉(Maison Margiela),今年7月,該品牌在上海南京西路上開出全球最大旗艦店。

即使在強調個性的時裝行業,馬丁·馬吉拉也算是特立獨行的。比如,他堅持不在公開場合露面,隻有極少數真假難辨的照片流傳,甚至很多人懷疑他根本不存在。相比大多數設計師追求高級面料與美麗外形,他擅長的“解構主義”從身邊物品和廢舊材料取材,打破物品原有形象和用途,重新組合成新的面貌。比如,他曾經将假發制作成裙子,把衣服做成挂衣服的木制人台形象,用多條皮帶拼接縫制成一件外套,還曾拆開4件不同年代的夾克重新組合成一件新衣服。

“我是真的相信馬丁·馬吉拉對帶紅邊的塑料自封袋有興趣,如果他願意,一定能以此設計出新産品。”曾在時尚雜志工作多年後創業的杜先生說,因為擅長解構,馬丁·馬吉拉常常“變廢為貴”:他曾将酒瓶的木塞裝上鐵絲變成項鍊,把鑰匙放進樹脂裡做成首飾,還曾将折斷的眼鏡架改成胸針……這些産品上市時就價格不菲,如今在二手市場價格依然很高,“他賣得最貴的一個系列就是拆舊衣做新衣”。馬丁·馬吉拉設計服裝時就對藝術進行探索表達。1997年他就曾與一位微生物學家合作,在自己設計的白色服裝上噴灑黴菌,放進荷蘭鹿特丹一家美術館的特制溫室四天,讓黴菌在衣服上自由生長後展出,以此模拟被消費者使用、丢棄而“死去”的服裝,如何在自然中煥發另一種生命力。“引起争議的‘藝術盲盒’一定程度上和藝術家本人的理念相符。”

藝術展周邊應有更好呈現

從事紀念品開發設計行業的韋先生認為,周邊産品屬于商品,需要符合商品屬性,比如合理的定價、一定的使用功能等。“藝術展面向的并不隻是藝術家的粉絲,還要向更大範圍的公衆傳遞藝術家的理念,周邊産品開發須尊重公衆的感受。”

“我所期待的展覽周邊産品,一定是對展覽内容的延續,能讓我回家看到這些産品還能想起我觀看展覽時的感受。”學習服裝設計的胡先生說,學設計的沒有人不喜歡馬丁·馬吉拉,“但我們喜歡的是他的作品、他的想法,而不是覺得他有金手指,‘親自’包了一袋建築垃圾就能賣高價”。

策展人王女士同樣認為這樣的周邊産品對藝術家和展覽本身無益。“文創産品被稱為可以帶走的文化,是對展覽内容更直白、更實用的二次創作。”在她看來,不如将這些盲盒中的物品交給藝術家的粉絲和設計專業大學生進行二次創作,講清理念和用途,“這樣即使價格再高一些,消費者也可以理解。”簡工博

來源: 解放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