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劉亮程關于死亡的讨論

劉亮程關于死亡的讨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02:06:57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本巴》是作家劉亮程的最新長篇小說,2022年1月由譯林出版社出版。

《本巴》以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為背景展開,追尋逝去的人類童年。劉亮程在史詩盡頭重啟時間,構造出一個沒有衰老和死亡、人人活在二十五歲的本巴國度。在這個神秘的國度中,江格爾沉醉在七七四十九天青春歡宴裡;不願出生的赫蘭,為營救哥哥洪古爾被迫降生人世,用從母腹帶來的搬家家遊戲,讓草原上所有的大人在遊戲中變成孩子,最終又回到母腹;在母腹中掌管拉瑪國的哈日王,用做夢夢遊戲讓這一切成為他的夢,又在夢中讓人們看見那個真實世界的本巴締造者:史詩說唱者齊。

《本巴》在蒙古族史詩《江格爾》的基礎上,重新展現和講述了人與空間、人與時間等千百年來有關人類生活的基本元素,打開了一種富有想象力的認識和感知結構。

最近,“天真的史詩與巨人的童話”——劉亮程最新長篇小說《本巴》研讨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劉亮程關于死亡的讨論(劉亮程本巴史詩之外)1

劉亮程(左)和新疆音樂詩人洪啟

劉亮程關于死亡的讨論(劉亮程本巴史詩之外)2

劉大先和周曉楓以朗讀的形式演繹《本巴》

《本巴》最先聲奪人的就是其中的時間結構。

《本巴》中有着一種多重嵌套的時間結構:現實世界的齊創造了史詩,史詩本身即是齊創建的一場夢。齊創造了史詩和史詩中的衆多英雄,但是他不知道他所創造的那些人物會自己做夢,夢是這些史詩人物多餘出來的一種生活。所以史詩中的人物比齊更有能力,所有這些能力都是夢賦予他們的。最後,包括他們創造的做夢夢遊戲等,這都出乎了本巴世界創建者的意料之外。因此,《本巴》也被讀者評價:“整個故事像一個九連環,好看卻不好解。環環相扣,難斷表裡。”

研讨會中,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洱談道,小說家處理時間時,一般都是将曆史時間、自然時間和個體時間三者進行結合,劉亮程以他獨特的方法處理了這三種經驗與三種時間,這是《本巴》最突出的特色:别的小說講述的都是人到中年的故事,這部小說講的是25歲時的故事;别的小說講的是教訓,這部小說講的是人類經驗;别的小說是用語言呈現世界,而《本巴》是用語言創造世界。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也認為,“時間”可以作為《本巴》的關鍵詞,作者用時間度量一切,将時間以及其他看不見的東西變得可視、可觸、可用,讓缥缈的概念成為實體的物質。

評論家何向陽也認為,《本巴》的創新性與人類的原初性和古老性相關,是在舊“我”中發現新“我”,在人類固有的叙事中發掘新的想象。在《本巴》中,劉亮程寫出了“語言是創造真實世界的”這樣一條真理。真實世界不斷被時間抹去,它如何留存?是語言使它獲得了最大的真實。在《本巴》對于夢的講述中,劉亮程成為“齊”,這部書就是由當代的“齊”講給我們的詩史。而他的過往是整個人類天真的、童話的、史詩的、原初的、古典的童年。

劉亮程被《江格爾》史詩中“人人活在25歲”這句詩觸動,并由江格爾的故事開始生發和延展出整部作品。與會者認為,《本巴》最終呈現的樣貌超出了史詩原型的地域與民族局限,将“說唱”這一古老的講述形式改造為一種具有世界意義的叙事方式,從而将一個本土故事講述為一則關于追尋人類本源的寓言。《本巴》帶領讀者回到廣袤大地上的人類童年,回到時間的遠處和民族民間的傳統,在中華民族傳統的曆史、精神和思維方式中尋找到新的可能。

《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認為它是一部“夢之書”,遠古的人們在夢裡成就和創造一切;也是一部“天真之書”,表現出對童年時光的懷念和贊頌;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叢治辰對小說的語言幻覺下存在的深刻指涉進行了挖掘:“所有人都成為孩子,這個世界怎麼辦?”在小說營造的幹淨純真的“夢”的基底之下,是一種辯證而複雜的内在:那些不斷逃脫現實的夢想,實際帶着沉重現實的重量。魯迅文學院副院長李東華也表達了類似看法:《本巴》是一個投射了巨大的現實世界影子的寓言、童話、史詩,書中講到遊戲、夢境,無不背靠現實,它的輕盈不是無根的,不是失重的,它的詩意與天真裡有着現世本身的厚重。

《本巴》的作者劉亮程稱,《本巴》是寫給自己的童年史詩,也是自己的童年之夢:“寫《本巴》時,我一直站在被人追趕的童年之夢的對面。”同時,劉亮程也說:“語言成為絕對主宰,語言創始時間、泯滅時間。夢中黑暗的時間被語言照亮,舊去的時光又活過來。江格爾史詩給了我巨大的夢空間,它是遼闊大地、無垠天空,我需要穿過江格爾浩瀚茂密的詩句,在史詩之外,創生出一部小說足夠的時間。”

劉亮程關于死亡的讨論(劉亮程本巴史詩之外)3

劉亮程關于死亡的讨論(劉亮程本巴史詩之外)4

藝術家們以舞蹈、剪紙等多種藝術形式演繹《本巴》

研讨會當天晚上,“劉亮程《本巴》文本劇場——一夢本巴”也在北京77劇場呈現。這是對于《本巴》的一次從文學文本到舞台的轉場:在“文本劇場”中,藝術家們以朗誦、音樂、舞蹈、剪紙、裝置等多種藝術形式演繹《本巴》。

在這場文本劇中,藝術家了了帶來了剪紙藝術,将故事場景借助光影呈現在黑暗環抱的舞台上,形成了獨特的視覺體驗;出生于内蒙古的多栖藝術家馮秋子,帶來了她原創的《本巴》現代舞,把小說裡時空交疊,人人活在自己願意停留的年齡的奇幻感受,用身體語言抒發呈現;新疆音樂詩人洪啟則現場吟唱了他為《本巴》專門創作的歌曲;出生于音樂世家、自幼學習傳統蒙古音樂的内蒙古音樂人胡格吉樂圖,整體設計全場音樂并現場表演,将聲音與文字融合,劉亮程也專為演出題寫了劇名《一夢本巴》。

劉亮程在談及《本巴》的創作緣起時曾經說過,《本巴》是寫給自己的童年史詩,也是自己的童年之夢。“當我們面對一個噩夢的時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驚恐萬狀中醒來,一切都被留在了夢中,你擺脫了。但是還有另外一個辦法: 你飛起來。不要把夢中的事帶到白天。《本巴》的寫作其實也跟這個夢有關系,我想把所有夢中的恐懼都在夢中解決掉,把所有的仗都在夢中打完,把人生那些很累的,不想在白天去做的事,就在夢中做。”

由《本巴》改編而來的《一夢本巴》共分為四場十二幕,藝術家和不同身份的嘉賓帶領觀衆們一起“躲藏藏”“搬家家” “做夢夢”,五感打開,觀衆由此進入到童話的時間史詩,在“25歲一場一場的青春歡宴”中擺蕩。

責任編輯:陳詩懷

校對:劉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