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毛筆行書偏旁部首之“隹字旁”。
今天,繼續分享行書偏旁部首:隹字旁。
隹,有zhuī、cuī、wéi三種讀音,其古字形像鳥,為短尾鳥的總稱。以隹作為意符的字大多都與鳥類有關,如:雀、隼、集、雛。
行書中的隹字旁:

首撇以露鋒斜切入筆,然後向左下行,撇身稍直,末端逆筆回鋒向右上方抗肩寫“橫”,行筆到位後再折筆向左、繼而向下寫豎,豎身略長,稍帶弧度,收筆頓鋒收勢;右邊小橫與豎畫虛接起筆,抗肩,末端向上運筆引帶右豎;右豎筆不宜過重,行筆到位後向上回鋒連寫第二、第三和第四橫,上兩橫稍抗肩,底橫略長,勢平,且諸橫等距。
楷書中的隹字旁:

行書中的隹字旁書寫起來更加的流暢連貫,一氣呵成。撇畫厚重,且多與次筆連寫。左豎豎身不宜粗,舒展下伸,收筆切忌使用懸針豎。而右側因為短橫衆多,書寫時必須分布均勻,切勿厚重。
具體字例:

雠 chóu

雛 chú

集 jí

焦 jiāo

離 lí

難 nán nàn nuó

瞿 qú jù

雖 suī

雄 xióng

雜 zá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紅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