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元節祭祖跟國家傳統文化的關系

中元節祭祖跟國家傳統文化的關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5 06:13:05

農曆七月十五,俗稱“七月半”,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元節”,同除夕、清明節等一樣,中元節也是我國傳統的祭祖大節,在民間,中元節也被稱為“鬼節”。“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有人說:“在經曆親人、朋友的離開之後,有時候便想,這世間要有鬼魂就好了,這樣,他們就隻是換一種方式活着,我們也可以陪他身側,知寒問暖,不會孤獨。”這也正是以最大的善意,來看待生命中的一切來來往往,心存善念者,重逢有佳期,人間有團圓。

中元節祭祖跟國家傳統文化的關系(中元節将至牢記傳統)1

何為“三元”?

  • 一年有三元節,即:“上元節”(農曆正月十五日),“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日)。在道教說法中,構成世界的基本要素是天地水,這三樣被稱作是“三元”;還有所謂的天官、地官、水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彙報,他們的職責是“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 在每年的七月十五、中元這天,傳說故去的祖先會回到人間,看望自己的子孫後代,那些沒有後裔的遊魂也會來到陽間覓食。地官降臨,定人間的善惡,因此道士們都日夜誦經,以讓餓鬼囚徒得以超脫。人們害怕遭到不測,因此便在中元進行祭祀,燒紙錢冥錠、供奉各種食物,既表達對于祖先的孝順,也給那些沒人祭祀的孤魂野鬼以安慰,換來人間的安甯。在民間中,這些傳說和說法也越傳越邪乎。

中元節祭祖跟國家傳統文化的關系(中元節将至牢記傳統)2

“三大鬼節”

  • 我國有三大鬼節,除了中元節,還有清明節(即寒食節,人們不生火不做飯,隻吃冷食,并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寒衣節(為了避免先人們在地下挨冷受凍,人們要焚燒紙衣,代表着為其送去寒衣,為先人們禦寒、帶去溫暖。)
  • 傳說在中元節這天,地宮将打開地獄之門,于是,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人們通過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也為死者的靈魂超度。

總的來說:在中元節這天,傳統上講究“4事要做、3事不宜”。

一、中元節4事要做

1:祭祖

  • 在佛教中,傳說釋加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目連的母親死後,堕入地獄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火。目連哭着求助于佛,佛為他說《盂蘭盆經》,并讓他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盆中置百味五果,供養衆佛僧,仰衆佛僧的恩光以解脫餓鬼倒懸之苦。後來,中元節便被認為是“鬼節”,道教和佛教都要舉行宗教活動,以超度亡魂、追薦死者,普通人家也要祭祀祖先,各家各戶,不論貧富,都要準備錢币、果脯、美酒以及時令之物祭祀祖先。
  • 另外,古有“歲四祭”之說。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此言不失其時,以奉祭先祖也。過時不祭,則失為人子之道也。”因此,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夏糧收獲後,人們都會舉行“秋嘗”儀式,向自家的祖先彙報收成,同時用新鮮瓜果蔬菜與谷物作為祭品,讓祖先們嘗嘗鮮。

中元節祭祖跟國家傳統文化的關系(中元節将至牢記傳統)3

2:放河燈、放小船

  • 河燈或者小船是用紙制成的像荷花形狀的燈,裡面放上蠟燭,下面有一小木闆,有的人家還要在燈上寫明亡人的名諱或者寄語,點燃蠟燭後将其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寓意着超度亡靈引渡過奈何橋,到達理想的彼岸世界。讓轉世的亡魂,托着蓮燈,借着河水,去向未來。每當一個燈滅了,就代表一個亡魂又得到了超度。
  • 放河燈是古時就有的習俗,宋代就有規定中元節各地燃河燈、濟孤魂等活動。在宋代的《夢粱錄》中記載道:“後殿賜錢,差内侍往龍山放江燈萬盞,以享江海鬼神。”在明代的《帝京景物略》中有這樣的記載:“(七月)十五日,諸寺建盂蘭盆會,夜于水次放燈,曰‘放河燈’。”在舊時的北京,中元節除了放河燈,道觀和寺廟還會辦法會,來幫助人們追悼逝者。
  • 蕭紅在《呼蘭河傳》說:“每逢中元夜,就是平時懶得出門的人,也會在月亮出來後放河燈,金呼呼、亮通通的燈,照得河水幽幽發亮。放河燈這件事情是件善舉,可見活着的人們,對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還沒有忘記。”

中元節祭祖跟國家傳統文化的關系(中元節将至牢記傳統)4

3:燒紙

給已故親人燒紙、燒紙錢也是中元節的習俗之一。在民間,人們認為燒紙代表着給逝去的親人送錢,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更好;除了上墳燒紙,還有在十字路口燒紙。不過,為了環境衛生和火災隐患,現在各地都不提倡通過放河燈、燒紙等來緬懷先人,而是倡導公祭悼念、家庭追思、網上祭祀、鮮花祭祀等文明環保等祭祀活動。

中元節祭祖跟國家傳統文化的關系(中元節将至牢記傳統)5

3:吃面羊

  • 在北方一些地區,七月十五中元節是各家各戶蒸花馍的時候,送給小輩的花馍要捏成羊型,稱為“面羊”,羊通“祥”,寓意着吉祥之意。傳說送面羊的風俗是源自“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故事。

沉香劈山救母後,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面羊。

  • 除了送給小輩的面羊,還有送給老輩的花馍要捏成人型即“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馍要捏成魚型,即“面魚”,寓意年年有餘。

中元節祭祖跟國家傳統文化的關系(中元節将至牢記傳統)6

4:吃鴨

鴨在水中遊,有為河燈普渡祈禱之涵意;也有人說“鴨”的諧音是“壓”,寓意着驅邪壓邪、可以壓住不好的東西。再者,七月十五正值暑伏之際,鴨肉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溫不熱、清熱去火,正适合在這個時候吃;民間也有着“七月半吃隻鴨,萬事不用怕”的說法。所以,在中元節這天,有不少地區的人家都會吃鴨肉,比如在廣東東莞一帶,人們一般都會吃蓮藕煲鴨。除此之外,還有燒鴨、白切鴨、檸檬鴨、啤酒鴨、仔姜焖鴨等等都是鴨肉的經典吃法。

中元節祭祖跟國家傳統文化的關系(中元節将至牢記傳統)7

二、中元節3事不宜

1:忌熬夜、深夜不歸

民間說法認為七月是鬼月,七月十五這天,在夜晚、特别是在野外被認為陰氣很重,有些老人常會囑咐孩子早早的下班、不熬夜、早睡覺,晚上不要出去玩、不要夜不歸宿,也不要晚上去水邊玩耍或遊泳(俗話說“七月半,鬼亂竄,沒事别往河邊站”),避免招惹了一些不幹淨的東西,讓自己有黴運、遇不順。

中元節祭祖跟國家傳統文化的關系(中元節将至牢記傳統)8

2:忌理發

七月十五這一天最好不要去理發,以免犯了民間傳說的“鬼剃頭”。還有一種說法是毛發和血氣一樣都可以“以陽抵陰”,因此,在農曆的毒五月和鬼七月,最好不要理發,特别是身體虛弱的人。

中元節祭祖跟國家傳統文化的關系(中元節将至牢記傳統)9

3:忌辦喜事

由于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在民間上被認為是陰氣較重的日子,所以,一些如嫁娶、喬遷、搬家、領證、起基建房、開業等喜慶的大事最好避開這一天。與其說是迷信,不如說是人們求心安、祈吉祥,對未來的一種美好的憧憬吧。

中元節祭祖跟國家傳統文化的關系(中元節将至牢記傳統)10

七月十五中元節,也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之夜,夜裡望月,靜默想念;人們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追思緬懷逝去的先人。這既是一種文化,也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不僅體現了古人“慎終追遠”的思想,也體現了敬祖盡孝文化背後的一種信仰。值此中元,一歲一追思,讓逝者安息,而活着的我們,繼續這一世未完的旅程......

每天的柴米油鹽讓我們對瑣碎繁雜的廚事早就沒有了“若如初見”的感覺,但可是而but,“不計得失、渾然忘我、樂在其中”依然是我們每天的不懈追求。愛生活、愛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龜編輯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喜歡我就~關注!~點贊!~支持我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