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凡
經常刷豆瓣的影迷會發現一個規律,豆瓣給出低分的一定是爛片,但豆瓣給出高分的卻未必就是好片。這就很容易給大家的選片造成困惑,搞不好就會翻車,比如這部一上來就在豆瓣拿下8分并且一直不太掉分的《小人物》。
豆瓣8分是什麼概念呢?先随便說兩個,布萊恩·德·帕爾馬導演的《碟中諜》系列第一部8.2分,深作欣二導演的《大逃殺》8.0分,而和本片題材故事都十分類似的由大衛·柯南伯格導演的《暴力史》的豆瓣評分隻有7.4。那麼,得到8分的本片能和這些殿堂級的動作片平起平坐嗎?答案是:絕對不能。
看片之前還是很興奮的,雖然導演和主演都籍籍無名,但電影也許是下一個《逃出絕命鎮》呢?老實說前3分鐘有點被驚豔到,導演用了跳切而且是高速連續跳切去展示主人公單調重複的日常生活,效果非常好,而且這種手法好多年沒人用過了。然而,一路看下去,心越來越涼,從導演技法到視聽語言,從人物到故事,最後不得不承認,你對它所有的期待都落空了。
影片的故事非常簡單。曼賽爾先生一家本來過着平靜的生活。某天夜裡,家裡闖進兩個小賊,曼賽爾沒有選擇反擊,而是聽憑他們取走财物。事後不僅被警察冷嘲熱諷,妻兒也看不起他,動不動就為這件事diss他,再然後,他就爆發了……
其實影片的設定還不錯,曼賽爾的困境充分可信,從這個設定出發,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可以被剖開、展示。比如他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什麼代價,這件事發酵以後又讓他陷入了哪些新困局,這其中蘊含着豐富的人性撕扯。
想出一個好創意不容易,然而浪費起來卻是分分鐘。前一陣子的《我很在乎》、香港電影《麥路人》都犯了同樣的錯。所謂的商業電影定律好像一隻無形的手,拼命阻攔着電影主創去架構一個層次分明的故事,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沒有耐心,還是沒有能力。如果說前面提到的兩部電影還是扭扭捏捏地從中段才開始崩塌,那麼本片就比較坦蕩了——從第10分鐘開始,它就放棄了所有指向深刻的可能,直奔爽片的路,去了。
繼續說我們的曼賽爾先生。他為什麼爆發呢?原因竟然是他忽然發現,兩個小賊拿走了小女兒的一條手鍊。這條手鍊簡直和《無極》裡那個饅頭一樣讓人無語,它就像是曼賽爾身上的一個開關,莫名其妙地激活了他的高能開挂模式。再往後的故事你也能編下去,主人公一定是不經意間惹到了強大的黑惡勢力,而這個黑惡勢力一定有俄羅斯背景。
我懷疑好萊塢價值觀裡的俄羅斯黑幫就像我們的電視劇裡的日本鬼子,每次兇狠的亮相其實都是為了狠狠地挨揍。好萊塢這種不過腦子的設定仿佛在向觀衆宣布:沒錯,我就是一部“抗俄”神劇。看到這裡,我們基本可以斷定,主創們連劇本都懶得往下寫了,剩下的戲份就交給動作指導了。
豆瓣留言區裡對本片的褒獎幾乎全部集中在動作場面上。好吧,動作場面确實不錯,滿屏噴濺的血漿,細節的慢鏡處理,以及配合畫面的古典音樂,這些視聽手段的确能夠有效放大一部動作片的律動感。但是,這些操作羅德裡格斯在二十幾年前統統都用過了啊,《殺人三部曲》了解一下?這就好比當你第一次被平行叙事和空間蒙太奇震驚的時候,也許并不是因為這部電影有多厲害,而是因為你太年輕,還沒看過格裡菲斯。
更可笑的是,影片進行到四分之一左右時,屏幕上忽然出現了反派“尤利安”名字的大号字體,讓人誤以為電影有可能要進入小标題式的多視角叙事了。然而,你又想多了,小标題自此以後再沒出現過,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大概是導演在後面打得太嗨了,徹底把這事兒給忘了。
導演水平的稚嫩從這件事兒上可見一斑,然而我們從另一件事上還能看出,他的學習能力好像也不怎麼樣。影片最後,曼賽爾先生和他爹,還有他的好朋友,組團“抗俄”,都快把斯拉夫人“團滅”了。這時候,不知道從哪兒竄出來一隻流浪貓,曼賽爾當仁不讓地把它抱了起來,一直抱到警察局。
好萊塢知名編劇布萊克·斯奈德曾經寫過一本關于編劇技法的書,叫做《救貓咪》。書裡說要想增強觀衆對主人公的好感,最直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他救一隻貓。這裡說的救貓咪其實隻是一個理論方向,但導演也太實在了,如此簡單粗暴地生搬硬套,不知道九泉之下的斯奈德老師要是知道了,會不會一截粉筆扔過去。
最後說一句片名吧,很多在豆瓣上打了高分的觀衆,都覺得這片子很勵志,一個平庸的中年男子,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隻要努力也能打出一片天地,享受高光時刻,好像是在說自己。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影片從始至終也沒有交代曼賽爾先生以前到底是幹嗎的。我們隻看到黑幫秘書調取了他的資料以後吓得直接辭職,負責審訊曼賽爾的警察接到上司的電話以後驚得目瞪口呆。所以,别共情了,一切細節都在告訴我們:他根本就不是什麼小人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