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家庭教育孩子的六個要點

家庭教育孩子的六個要點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6 06:52:40

家庭教育孩子的六個要點(新法之下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成長)1

馬陸亭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工學博士、教育學博士後,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發展戰略與管理政策。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高教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委員會副理事長。參加國家政策調研、規劃編制、文件起草及主持研究課題多項。

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始實施。這部法律的實施,實現了家庭教育由以家規、家訓、家書為載體的傳統模式向以法治為引領和驅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内容、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新模式叠代升級。法律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負責實施家庭教育”。依法開展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家庭教育關乎青少年成長和國家未來,家長們都很重視教育,但對什麼是好的教育卻莫衷一是。教育的本質是成長,成長的第一要素是健康,健康成長應遵循科學規律,學生面向身心和諧及面對未來的不确定性還需要全面發展。因此,健康、科學、全面是成長的要義,是體現教育本質的三個要素,實現好的教育需要建立好的教育生态。家長是孩子教育後果的最直接承接者,應該知道孩子該怎樣成長、孩子成長需要什麼和自己怎麼去做,應能真正地幫到孩子,而不是好心辦壞事帶偏孩子。教育是有生命和溫度的,但家長更需要理性。

教育的本質是成長

如果用一個詞來闡釋教育,最貼切的就應該是成長。教育是使人社會化、現代化和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其過程就是孩子的成長過程,正确的方向是健康成長。實施義務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所有兒童在遵循成長規律的條件下健康成長,為進入下一級教育做準備,為離開家庭走向成人社會、自食其力且滿足社會需要做準備。

青少年成長具有下述特征,教育工作需要遵循其中的規律,廣大家長更要做到心中有數。一是循序性,中小學教育階段,正是孩子們身心發育的成長時期,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欲速則不達,拔苗助長會好心辦壞事;二是跳躍性,少年兒童的感知、認知發育成長過程是非線性的,從視覺、直覺等形象思維到邏輯、概括等抽象思維的發展過程具有跳躍和伸縮性,發展是階段式的,存在着發展關鍵期和學習活動敏感期,在正确的時候做正确的事情才能夠事半功倍,在特定時期開展有針對性的智力訓練效果最好;三是差異性,學生個體發展有一定的差異,即使是雙胞胎在同樣的環境下學習其效果也可能迥異,這種差異既有智能結構、思維方式的不同,也有學習習慣、進取态度的不同,說明教育既是科學、也是實踐、還是經驗、甚至是藝術,因材施教非常重要。

在現實社會,教育還具有一定的篩選功能。這是因為教育資源是有限的,人又是有差異的,因此為了取得更高一級教育的機會及選擇什麼類型的教育,教育又具有必要的篩選功能。篩選功能典型的體現就是各級教育的考試招生安排,如中考和高考等。所幸的是,當前我國各級各類教育都進入到了普及化階段,國家在緻力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方面不斷出台和完善促進公平的舉措,家長們無須過度焦慮。當然,我們在制度設計上也需要把篩選功能盡量滞後置弱,進一步強化其成長功能,特别是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一定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科學進步和全面發展。

成長的基礎是健康

健康是第一要素,也是基礎要素。身體是人一生的生命載體,健康是個體全過程的生命狀态,健康出現問題一切都無從談起。什麼是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1949年在其《憲章》中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病和不虛弱,而且是身體、心理、社會功能三方面的完滿狀态。”1990年又進一步完善健康的定義為“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适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個方面皆健全。”我們一般地籠統地講就是身心健康。

青少年的發育健康非常重要,是孩子一生的底子,是進步發展的本錢,發育不好終身難以補救。道理家長們不會不明白,但一想到競争就容易産生焦慮,就不由自主地逼孩子去做那些超負荷的事情。所謂學業負擔過重,其實就是指學習内容的難度和數量明顯超出學生的接受程度,過早過難過度加壓,以損害孩子身體為代價超時間、非理性灌輸知識點。當一個個“小眼鏡”“虛胖子”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相信每一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是心痛的。

軍訓跑個步都會暈倒,甚至還有家長找學校去鬧,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其實是不健全的,誇張地說有可能就是“歪瓜裂棗”,這難道還不應該引起全社會特别是家長們的警惕和反思嗎?

如果有人問家長,您願意害自己的孩子嗎?家長們肯定會異口同聲地說提問者有病,家長們肯定會說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好,可事實上危害孩子健康發育的事情在許多家庭都發生過甚至仍在發生。良好的主觀意願與不如意的客觀現實經常發生着沖突,部分原因是有些家長不知道怎麼樣去正确地幫助孩子,也有一些家長心存僥幸甚至理所當然,認為階段性超負荷學習是苦其心志,理由是不吃苦哪來的甜?

學生健康成長,國家、社會和家庭皆受益,其中孩子本人和家長是最直接、最大的受益者。身體健康,一生好心情;心理健康,家長無憂慮;适應社會,家長很放心;道德健康,至少家長不需要擔心孩子在外惹是生非,且預計将來養老安心踏實。受益者是誰?不言而喻。所以,家長最應該理性思考孩子健康成長的問題,并言行一緻、表裡如一、言傳身教、切實行動。當然,健康需要遵循規律,健康需要全面均衡,這是下面要讨論的。

成長應遵循科學規律

孩子的成長就像一棵果樹,從幼苗開始,澆水、施肥、嫁接、修枝、開花、結果、防蟲、收獲環環相扣,該用力時不用力不行,不該用力時過度用力也不對,要在正确的時候做正确的事情。這裡面有科學依據,用對了力、做對了事才能結出豐碩的成果,恰到好處才能事半功倍。中小學時期的孩子正處于身體的發育期、心智的領悟期、社會的适應期,健康成長需要順應其身心發育成長規律,遵循循序性、跳躍性、差異性特征在不同年齡階段的體現而給予科學正确的引導。

因此,對成長規律的把握和了解是前提,是科學實施教育的基礎,需要去對應相應的教育标準。依照教育标準的邏輯遞進關系,重要的有成長标準、學校标準、學業标準、課程标準。其中,成長标準最為基礎和根本,應該嚴格遵循生理、心理、教育科學規律,真正促進素質教育,推動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考慮到學生入學月份的差異及現行學制的安排,以3年為一學段确立成長标準比較合适,即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階段,當然進一步地有學前兩個階段。成長标準的編制需要生理、心理、教育、兒童等多學科專家的通力合作,以此作為學校安排教學、家長引導孩子、發展素質教育的自然科學依據。

其次,要關注合理智能結構的搭建。心理學是教育學的重要基礎,其中人有智能結構的結論對教育特别是對學生的認知智力培育有奠基性的價值。智力智能是一個較難窮盡組合的多元結構,人的智能結構怎麼搭建在心理學界是有争議的,如存在着格式塔心理學、多元智能理論、思維三棱結構等不同的流派學說,但人有智能結構的結論則是沒有争議的。學生智能結構搭建得越合理、越科學,進一步發展的能力就越強。

知識、技能、思維三足鼎立,是培育智能結構的基本元素。其中,知識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是能力獲得的基礎;技能是完成某項任務的身體操作或心智活動的習慣性反應,是能力表現的手段;思維是在表象、概念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知活動的過程,是人類具有新質的心理活動形式,是智力的核心,是能力培養、開發的主要标志。知識通過傳授學習和記憶獲得,技能通過培訓指導和練習獲得,思維通過邏輯訓練和心智開發提升,它們培養和形成的規律不同。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不能用學知識的一種規律或方式,來代替育人的其他的活動。

青少年的發展要全面

站在國家角度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方針和教育目标,我們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時代新人;站在家長個體角度看,健康、科學成長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就是讓孩子的素質全面提升。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科學成才,是對立德樹人的進一步理解。

德是社會人的起點,因此要以德為先。隻有在德的引領下,才的發揮才不會偏離正确方向,即要德才兼備,進而全面發展。其實,孩子品行端正,家長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即基本單元,家長與孩子們相處時間最長、利益關聯最直接,當然更有血緣親情。德,涉及到孩子與社會外界的相處,相處不好家長揪心;德,涉及到孩子對家長的行為,孩子不孝家長痛心。

智是個體在社會上生存發展的能力,因此要以智育武裝頭腦。孩子們長大後要自食其力,因此要以能力為重,其中思維是核心、技能是手段、知識是載體。不僅能照顧自己,還要盡社會和家庭的責任,還要努力過更好的日子。所以,教育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的活動。

體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以體育鍛煉體魄。體育在運動中進行,健康知識和基本運動技能是重要的基礎。專項運動技能是一種擴展,既體現身體素質的特長,也反映個人的興趣愛好,同時還是展示個人才華的機會。體育的作用不僅僅是鍛煉身體,還具有增強合作意識、錘煉拼搏精神等意志品格方面的功能。

美是打開青少年另一扇門的鑰匙,以美育豐富感知。美育是審美、情操、心靈的教育,面向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使人向善向美,幫助孩子追尋更美好的未來,過上更幸福的生活。同時,美育還能豐富孩子們的想象力,激發創新創造的靈感,這方面我們的研究還很欠缺,對規律的把握有限,發展的空間還很大。美代表光明燦爛、豐富多彩的未來,不能僅僅是繪畫、音樂等藝術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做好美育工作将來會給我們的教育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包括促進孩子們智力水平的躍遷。

勞即人生的正常狀态,以勞育融入生活。勞動是人的本能,生活和工作是貫穿人一生的真實寫照。可以想象,且已有許多事實證明,懶人的工作業績不會突出、生活不會如意。不勞動無進步,不勞動無幸福,今天的勞動教育就是孩子們明天的工作和生活。相信廣大的家長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工作事業有成,希望孩子生活幸福美滿,那就讓孩子從日常的家務勞動做起吧。

德智體美勞的作用應該還不僅僅是這些,綜合在一起還有許多規律需要研究。孩子們未來的潛力很大,現在的興趣也未必是将來的職業志向或興趣特長,所以在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不宜偏科偏向。教育需要為孩子未來的成長打下更寬闊堅實的基礎,全面發展是正道。

家長要學會調節由“校家社”共同構建的教育生态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當前我國教育生态建設的基本組成部分,而二十多前我們談教育幾乎就是指學校教育。時過境遷,教育與社會的關系發生了很大變化,家庭身處其中就會想辦法去應對變化。從道理上講,“校家社”良性互動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但實際上,社會教育深陷“影子教育”的定位而難以自拔,學校教育在家庭和社會的挑戰中無所适從,家庭教育在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夾縫中生存。“校家社”的博弈影響了整個教育的生态,這個生态曾經是不健康的,“雙減”政策的出台就是要改變這個不夠健康的生态。

良好的教育生态應該是“校家社”和諧合作的生态,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發揮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其中,學校教育是核心,是育人主陣地,要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在三者關系中起主導作用;社會教育是補充的變量,不能去搶學校教育的内容,而是要在非學科教育、拓展教育特别是讓學生了解适應社會、全面發展上多做文章;家庭教育引導但不主導、疏導但不領導,要在融入社會、家庭勞動、心理疏導等方面多做工作。家長要學會做協調平衡工作。

“家校”兩者關系是“校家社”三者關系中的關鍵。“雙減”政策剛剛實施不久,過去慣性思維的力量還很強大,家長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學校的部分安排,家長的态度更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态。家長千萬不能因為孩子是自己的,就有意無意地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争起主導、領導作用。

育人一定要相信科學,這需要加強對兒童和青少年科學成長的科普宣傳工作。讓健康成長、科學育人、全面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分學段研制成長标準并讓其家喻戶曉。家長們也一定要清醒地意識到,孩子成長需要科學對待,不能盲目攀比,适度、恰當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千萬不能再好心辦錯事,否則受傷害的會是自己的孩子。

(作者:馬陸亭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來源: 《教育家》雜志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