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農曆,很多人有一種誤解,以為農曆就是跟公曆、西曆、陽曆相對應的一種土著曆法,或者幹脆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不然,農曆是一種很高級的曆法,大家不要被它的“農”字欺騙了。
先說說農曆的起源。
曆史上并沒有明确地記載說農曆是誰發明的,現行的學說一般認為,農曆是史前時期各民族在生産生活的實踐過程中,認識總結出來的共同成果,而非一人所創。
我國最早的曆法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名為“幹支曆”,又稱“星辰曆”“甲子曆”,是以十天幹、十二地支為基本運算單位的曆法,由于時間跨度過于古老,又融合了大量宇宙星象密碼等神秘元素,所以愈加顯得高深莫測。但幹支曆至今仍在沿用,且在除曆法外的諸多領域,如中醫、命理等,發揮着重要作用。
從黃帝紀年到清朝末期啟用西曆,中國曆史上一共出現過102部曆法,這些曆法對于中華文化與文明産生了深遠影響,比如夏曆、商曆、周曆、西漢太初曆、隋皇極曆、唐大衍曆等,有的曆法雖然沒有正式使用過,卻在養生、醫學、思想藝術、天文、數學等領域找到了自己的土壤。 現今使用的農曆名叫“紫金曆”。
為什麼說農曆不是陰曆呢?因為從傳統意義上來講,陰曆其實指的是太陰曆,或者叫“月亮曆”,陽曆指的是太陽曆。而農曆是二者兼有,既有太陽曆,也有太陰曆。準确的說,農曆是在陰曆的基礎上,融合了陽曆成分的一種陰陽合曆。
早期的先民們在日常的勞作中就觀察到,太陽的運行是有規律可循的,它總會在某一天的正午達到天空中的的最高位置,此時地上的樹木影子最短。古人通過計算發現,大概每隔365-366天(約365.24天),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就會循環一次,于是把這樣的一個周期稱作“一年”。
既然它又叫月亮曆,說明它是參照月相變化的規律衍生出來的曆法。設每月初一為“朔”,十五為“望”,那麼一個“朔望月”即一個月相盈虧的周期,大概為29-30天(約29.53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就是為什麼十五的月亮不一定是最圓的,有時十六圓,有時甚至十四、十七圓。
通過算出可以發現,1年約等于12.37個月,但大自然中并不存在小數,怎麼辦呢?于是便引入了置閏的概念,即每19年設置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稱作“閏年”,有十三個月。這樣一來,就能在動态平衡中兼顧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周期,使得年和月不再沖突。
然後在此基礎上,古人又加入二十四節氣的概念,以符合四季規律,指導農業生産;并引入天幹地支的概念用于紀年,如此就構成了一套完備的曆法系統。所以,中國的農曆實際上是陰陽幹支三合曆。
遵循自然、陰陽和諧、動态平衡、天人合一、實用主義,農曆完美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思想文化,這正是它相比其他曆法獨特寶貴之處,也是為什麼我說農曆其實是一種很高級的曆法。不知道你是過農曆生日,還是過公曆生日呢?或者是每年過兩次?
其實除了陽曆陰曆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比較另類的曆法,比如以北鬥七星旋轉為參照的北鬥曆;瑪雅文明所采用的金星曆,1年等于584天;蘇美爾文明甚至還以傳說中的“尼比魯星”運行周期為單位發明了一種神秘曆法,一年相當于3600個地球年。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這就是文化的魅力,無論古今中外,總能讓人體會到自然之道與人類智慧交相輝映折射出的妙不可言。
最後放一張瑪雅曆圓盤圖片供大家欣賞,據說瑪雅人是數萬年前從東亞經白令海峽來到美洲的,他們的曆法保留了上古華夏曆法的許多痕迹,不知道有沒有行家能看出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