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政府門前恭賀新春的大紅燈籠。(王建安 攝影)
大年初一上午的安陽市紫薇大道街景。(王建安 攝影)
幾位遊客走進河南省安陽市易園遊玩。(王建安 攝影)
兩位健身的市民經過市政廣場歡度春節的大紅燈籠前。(王建安 攝影)
懸挂新春大紅燈籠的安陽市易園南大門。(王建安 攝影)
有網友發帖,問大家慶賀生日是過陰曆還是過陽曆?也許絕大多數的網友會說,大家過生日都是按陰曆日期計算的吧。如果有人對你說,過陰曆生日,或者将“農曆”稱為“陰曆”,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你怎麼看?肯定有網友急了,說陰曆也有錯?不可能吧!我們日常所使用的日曆牌上,不都是将陽曆、農曆這兩套曆法同時呈現的嗎?在日常話語中,我們通常都将公曆稱為“陽曆”,而将農曆稱為“陰曆”。将公曆稱為“陽曆”确實沒錯,但是将農曆稱為“陰曆”,其實是錯誤的。
實際上,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冷知識,以及十分有趣的内容,但不為大家所熟知罷了。比如大家熟悉的古詩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是我國唐代詩人劉希夷在洛陽城東觀賞桃花、李花時,寫下的一個名句。每逢年底,我們還時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又到年末歲首了”,年末歲首,“年”與“歲”有什麼不同嗎?有的網友又要着急上火了,我國古人真是太能啰嗦了,年與歲有啥不同,年年、歲歲應該是一樣的呀。呵呵,如果你這樣解釋的話,其實你又錯了。
再如,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大家都知道正月初一是新春佳節。東北二人轉《小拜年》唱道,正月裡來是新年啊,大年初一頭一天。如果有人對你說,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一直到漢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這之間的100多年裡,我國古人都是将每年的十月初一作為歲首來慶賀的,當時的十月初一才是新年頭一天,你相信嗎?網友說,十月初一與清明、七月十五,這不是三大祭祖節嗎?還有網友感慨,中華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太久遠!
那麼,為什麼說把農曆稱為“陰曆”是錯誤的?曆法是計量比日更長的時間間隔的法則,中國的農曆法采用的是陰陽合曆。根據月球環繞地球運行所訂的曆法稱為陰曆,根據太陽在不同季節的位置變化所訂的曆法稱為陽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之一,漢族地區使用的農曆又稱夏曆,是一種陰陽合曆。
所謂陰陽合曆,就是以月相定月份,以太陽定年周期。既要考慮月相的符合,即新月在初一,滿月在十五,又要讓一年的平均長度仍然為365日多一點(和公曆的年長接近)。以太陽和月亮同時升起,因而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朔日為每月的開始,每月長短根據月相不同,可能為30日或29日,12個月為一年。相對來說,陰陽合曆相比陽曆和陰曆都要更為複雜,中國曆史上出現過百餘部曆法,都是陰陽合曆,這在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中是難以想象的。
曆法,是為了配合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據天象而制訂的計算時間方法。既然我國曆史上出現過百餘部曆法,那麼,不同的朝代也許會使用不同的曆法來計算時間了。确實如此,如今我們習慣稱農曆一月為“正月”,但是在漢武帝之前,這并不是固定的,夏朝、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1月、11月、12月、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個月,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恢複夏朝的月份排列法。
西漢初期,漢承秦制,采用了秦朝的曆法,仍然以十月為歲首,十月過年的習俗沿用了多年。随着漢朝農業生産的快速發展,人們覺得這種年度與生活習慣中的春夏秋冬不合。漢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在大中大夫公孫卿和太史令司馬遷的建議下,政府廢除秦朝舊俗,頒布《太初曆》,首次把二十四節氣收入曆法,并将正月定為歲首,将正月初一定為新年的開始,沿用至今。
那麼,“年”與“歲”的區别又是什麼呢?《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歲,是夏朝的稱謂;年,是周朝的稱謂。“歲”和“年”,在古代是有嚴格區别和分工的。古人用“歲”表示從今年某一節氣(例如立春)到明年同一節氣之間的這一段時間,“年”表示從今年正月初一到明年正月初一之間的這一段時間。因此,《周禮》說“正歲年以序事。”古人将歲、年并舉以示區别。
中華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太久遠!五千年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光輝燦爛,傳承有緒,源遠流長,至今仍蘊含着勃勃生機,煥發着強大的生機和活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