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伏怎麼定?入伏的說法叫做“夏至三庚即頭伏”,即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頭伏第一天,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關于初伏怎麼定?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入伏的說法叫做“夏至三庚即頭伏”,即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頭伏第一天。
我國古代用天幹、地支合并記載年份、日期、時間。把天幹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醜、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字,到第3個庚日為初伏。由于天幹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以今年為例:今年夏至是6月21日,農曆己醜日,第二天6月22日農曆庚寅日即為第一個庚日;十日後7月2日庚子日為第二個庚日;再十日後7月12日庚戌日為第三個庚日,“夏至三庚即頭伏”,所以從7月12日開始入伏,即初伏第一天。
三伏的日期是從夏至日後數到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即初伏和末伏天數固定皆為10天,中伏天數則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