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我們的文章,就請關注“盧曦采訪手記”!
11月14日,一個名叫“CÉLINE思琳”的微信号推送了第一條消息。
這個号是加V認證了的,帳号的主人是思琳商貿(上海)有限公司。
時裝圈的頑固分子,曾宣稱永不觸網的CÉLINE,終于開了自己的官方微信。
然後,我們又搜了一下,她們還沒有開微博。
在CÉLINE的微信号上翻翻,可以稍微窺探一下這個向來神秘孤傲的品牌。
比如,CÉLINE是2006年正式進入中國的。
而這個公衆号是2017年9月11日注冊的,半個月之後獲加上了V。
所以,CÉLINE在兩個月之前,就已經想好了要開官方微信号。
也是在最近這幾個月,Phoebe Philo又一次被傳要離開CÉLINE,這個品牌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
CÉLINE 1945年創立于巴黎,和LOUIS VUITTON,DIOR一樣,現在是LVMH集團旗下品牌。
時裝圈談CÉLINE,必提創意總監Pheobe Philo。她2008年加入之後,推出一個又一個爆款手袋,粉絲對設計愛不釋手,是她将CÉLINE塑造成“高級感”的代名詞。
Phoebe的才華和她對互聯網的厭惡一樣出名,她曾說在社交媒體發帖就像不穿衣服走到大街上那麼尴尬痛苦,她曾表示永遠也不想做電商。
很多天才設計師都有些小古怪,Phoebe身上那種羞怯,社交恐懼的氣質甚至給她帶來了更多的崇拜者。
CÉLINE給人一種性冷淡的、品質高級、廓形挺闊的印象,個性鮮明。
在中國,時尚愛好者們深深記住了穿CÉLINE的孤傲的王菲。
今年夏天,袁泉馬伊俐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從頭到尾穿戴CÉLINE,将這個沒有社交媒體帳号的品牌搜素指數推高了一倍。
CÉLINE在很長一段時間隻有Instagram帳号,熟悉這個品牌的人,看到昨天這條官方微信,想必大吃一驚。
看起來,CÉLINE對這次嘗試還是有些擔心。這第一條推送的标題是《關于CÉLINE》,内容寫道:
“1945年,CELINE誕生于巴黎。2008年,著名設計師Phoebe Philo被任命為創意總監……勇于嘗試是品牌文化的一部分……總之,CELINE并非一個固定模式。”
看起來,CÉLINE是在努力向粉絲解釋,為什麼之前排斥社交媒體,今天又開了微信号,因為“勇于嘗試”嘛。
推送裡不僅大贊Phoebe的才華,還配了她的大幅照片,至少目前她還沒離開CÉLINE。
///
CÉLINE推了第一條微信,背後是LVMH集團戰略的變化,這事和DIOR還有點關系。
DIOR的公司結構略複雜,但不管在哪個狀态下,最近二十年來,都是Sidney Toledano擔任DIOR時裝的CEO。
這個人幫助DIOR克服了不少危機,比如在John Galliano闖禍後迅速把他趕走,又比如在Raf Simons短短三年的任期前前後後保持了DIOR的穩定。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最近一兩年,我們已經多次寫過DIOR換設計師、全面年輕化的多個大膽舉措。
這個神奇CEO最近升職,成為整個LVMH時裝部門的掌門人,也就是說,他要管理一大堆時裝品牌,包括CÉLINE,LOEWE,GIVENCHY這些小品牌。
這幾年實施了行之有效的年輕化策略,FENDI已經躍升為LVMH集團僅次于LV和DIOR的第三大時裝品牌。
CÉLINE的潛質不比FENDI差,需要權衡的是,如何保持CÉLINE個性、神秘感、冷傲帶來的緻命吸引力,又不會固步自封和數字時代脫節?
Sidney Toledano的升職意味着DIOR最近采取的激進策略得到了認可。
“Sidney Toledano是 Christian Dior 時裝在全球大獲成功的主要推手。”LVMH的老闆阿諾這樣說。
可見,DIOR式的經營手法将影響集團旗下小品牌的未來。美國媒體評論指出,LVMH集團以往比較低調的小品牌将被推動,目标是全線的勝利。
今年前三季度,集團十分紅火,排除其他影響,收入同比上漲12%,達到301億歐元。
現在,CÉLINE正在變得更商業化,品牌數字化,擁抱社交媒體,這一選擇已經非常明确了。
美國媒體說Sidney Toledano既懂得手袋設計,又非常清楚全球的戰略,他來做這個職位再合适不過了。
最大的疑慮是CÉLINE“小衆”的稀缺性會不會被打破,品牌“過度曝光”,從而失去原有的魅力?
就像CÉLINE的品牌摯友王菲,越不愛搭理人,人們越迷戀她。
從去年開始,CÉLINE的存在感有所增強,比如贊助了王菲演唱會,比如在《我的前半生》裡的大規模露出。
也許過不了多久,時尚博主就會集體寫CÉLINE的各種單品,電商?也不再是絕對不可能了。
懸念是Phoebe會不會離開CÉLINE。
管理層已經決定商業化,創意總監是堅持己見,選擇離開;還是改變自己,繼續幹下去?
在CÉLINE的十年,Phoebe設計了衆多爆款。LVMH曾在财報裡透露,CÉLINE的Classic和Belt 包大受歡迎,未來品牌将繼續擴張市場。
擁抱社交媒體,是否就會損害品牌格調?
DIOR去年在微信公衆号上賣Lady DIOR,這一先鋒之舉吸引了不少眼球,那些限量的包包也被一搶而空。
CUCCI今年把自己的官網變成了電商平台,讓顧客在線購物。
就更不用提什麼都最先玩的Burberry了,直播、即秀即買。
如果你覺得最傳統的硬奢品牌是不做社交媒體的,不如看看這幾個品牌:頂級腕表品牌積家、江詩丹頓都早就有了自己的官方微信帳号,功能不僅限于圖文、視頻。
在中國市場,很多奢侈品牌都在2017年第一次開始做電商,他們授權給京東和天貓。
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再高冷的奢侈品牌都無法忽視這一點。
新一代消費者快速成長起來,他們從小就生活在互聯網世界裡,他們不會認為在社交媒體上活躍的品牌就是格調欠缺,也不是非得到店鋪才能買得開心。
不想改變,是堅持傳統,還是留在熟悉的舒适圈不想出來?
喜歡我們的文章,就請關注“盧曦采訪手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