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飛①,桃花流水鳜魚肥②。
青箬笠③,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注釋】
①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縣長江邊。②鳜(ɡuì)魚:俗名花鲫魚,亦稱“桂魚”。③箬(ruò)笠:用竹葉或竹篾編的鬥笠。
【譯文】
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飛翔,桃花盛開,春水初漲,鳜魚正肥美。
戴着青色的鬥笠,披着綠色的蓑衣,在微風細雨中垂釣,用不着回家。
【賞析】
這首小令是漁歌,寫的是漁隐之樂,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無限向往與恬和淡雅的情懷。
整首詞描繪出一幅和諧的垂釣畫面,色彩鮮豔亮麗,描寫細膩生動。
南方每年二三月間,氣候回暖,桃花盛開,幾場春雨過後,河水會上漲,逆水而上的魚群也多了起來,這就是桃花水。詞人沒有直說春汛到來,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魚肥”來勾起讀者的想象:紅豔豔的桃花灼灼盛放,肥大的鳜魚不時躍出水面。
在自然景觀的描寫上,粉色的桃花與白鹭,以及銀色的流水呈現出鮮豔的色彩對比,肥美的鳜魚則給整幅畫面帶來動感和生機,天地萬物,交相輝映;對人物的刻畫上,不直接寫漁翁,而以青綠的箬笠與蓑衣指代,漁翁的背影宛然可見,仿佛畫中另外一抹風景。
這首詞以動襯靜,白鹭、斜風、落花動态十足,垂釣的漁翁恬靜置身其中,更顯一派悠然自得,頗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意境,可謂詞中有畫,詞中有情,詞中有禅。
詞的品賞知識
詞的分類(二)
按創作風格來分,大緻可以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
按詞牌來源分,根據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一、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滿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寶),像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又如《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二、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憶江南》。三、本來就是詞的題目。如《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
⊙作者簡介⊙
張志和(?—744),本名龜齡,字子同,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肅宗時明經及第,後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因事貶官,遇赦而歸,遂徜徉山水,自号“煙波釣徒”。博學能文,擅長音樂和書畫。今存《漁歌子》詞五首。有《玄真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