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董卓,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殘暴兇狠、貪财好色的大胖子形象。
他還被後人罵為國賊,因為他是第一個挾天子令諸侯的人,造成了東漢末年政權的極度混亂,群雄并起的罪魁禍首。
可說起來大家可能不信,董卓在年輕時也曾為東漢出生入死多次,是一個英勇豪邁的大俠!
董卓是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年輕時喜愛行俠仗義,喜歡與羌人結交,于是逐漸養成了豪爽大方的性格。
之後董卓父親離職,董卓跟父親回老家耕地,一些羌人首領來看望董卓。
羌人
當時董卓家裡不是富裕,隻有一條耕地用的老牛,但他二話沒說就把耕牛殺掉款待衆人。羌人首領們都非常感動,他們回去後湊了上千頭各種牲畜贈送給董卓。
陳志《董卓傳》:(董卓)少好俠,嘗遊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後歸耕于野,而豪帥有來從之者,(董)卓與俱還,殺耕牛與相宴樂。諸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贈卓。
當時匈奴人經常騷擾邊境,劫掠百姓,董卓當時年少氣盛,就選擇從軍來保衛自己的國家。
由于董卓武藝高強,力大無雙,箭術了得,還能左右開弓。
沒多久就領兵大破匈奴,斬獲千計。并州刺史将董卓推薦入朝廷。
之後當任軍司馬,跟中郎将張奂,平定了幽、并、涼三州叛亂,并且大破叛亂的羌人。
中郎将相當于軍區的總司令,軍司馬相當于司令的參謀長
董卓年輕的時候,不僅軍事業務能力了得,而且還愛惜下屬,不貪财。
他因功拜郎中,皇帝賞賜了他很多金銀财寶,董卓全部都分給下屬官吏和士兵。所以他的手下和部隊都很敬重他。
黃巾起義爆發是董卓一生中重要的轉折點,董卓參與其中作戰,在當時武力值不低的他屢屢獲得戰功。
董卓年少從軍,為朝廷征戰四方,在30年的歲月裡,先後與西羌和匈奴的軍隊大戰百十餘場,最後因戰功而被封為斄鄉侯。
毫不誇張地說,在公元189年奉命率兵入洛陽之前,董卓是不折不扣的國之幹将、社稷棟梁。
這個時候的董卓已到中年,手下更是猛将如雲。
至于董卓的形象為何會被颠覆,其實在董卓沒有入京以前,京城就已經發生大亂。
當時京城中專權者是十常侍,當時大将軍何進想要争權奪利,所以他調董卓入京勤王。
然而,董卓還沒有到來,何進就已經被十常侍殺死了。
董卓上演的本應是一場勤王救駕、平叛逆臣的戲,隻是事态發展到這裡,就演變成為了董卓入京,成了令百姓遭殃、令天下不恥的叛臣賊子。
這時的董卓已經被官場的黑暗所屈服,他開始慢慢地被權利所腐蝕,想要的隻有權利!早已沒有年輕時的滿腔熱血、為國為民的俠客精神了。
董卓帶兵入京誅殺宦官,掌握朝政,廢掉少帝、斬殺何太後、逼走袁紹等人、立劉協為漢獻帝。
這個時候的董卓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重用名士蔡邕等人,出任太師,專斷朝政,威震天下。
第二年,袁紹讨伐董卓,董卓戰敗後,綁架了漢獻帝去了長安,并驅使洛陽的百姓遷都到長安。
董卓的軍隊走之前,在洛陽城内大肆燒掠,事後,洛陽城二百裡内盡是房屋殘骸。
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設反間計,“棄暗投明”的呂布殺死董卓,一代枭雄就此走完了命途多舛、罪惡滔天的一生。
可歎其年輕時英勇豪邁,行俠仗義有着豪傑之氣概,從一個落魄的小地主變成風光無限的軍侯。放在現在也是一個逆襲勵志的高富帥形象。
晚年卻因為沒有擋住權利的腐蝕和内心膨脹的野心而遺臭萬年。
如果你是董卓,你抵得住對至高權利的渴望嗎?也會像他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接下來的文章為大家帶來精彩萬分的三國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