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4530字 | 12分鐘閱讀
電影《阿甘正傳》中有一句話:“媽媽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像是給人生做了注腳,外部變化無常,你說不好會被風吹向哪裡。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一個話題:為什麼你知道這麼多知識,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或者換一個問法:為什麼很多成績好的人最後一事無成,而那些學業落後的人卻在賺大錢,甚至在某些領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阿甘的經曆是個參考:75的智商、童年身患殘疾,對于命運起初的不公平,他在一次次困境中轉化為自身優勢。
在人生這場長跑中,相比知識、智商,勇敢、堅強、笃定、愛、鈍感力等質樸的個人能力或許更加重要 。
因為環境變化總是快人一步,知識的簡化與反啟蒙特性阻礙了人們對真實世界的理解。
我們正處在一個高速變化的時代,信息叠代速度不斷加快,如今十年的境遷可能超過過去百年。
疫情、沖突、環境問題……每個黑天鵝都能讓原本堅固的知識防禦系統變得毫無招架之力。
當世界變得越來越不可預測,我們很難用過去的認識應對當下面對的問題。
未來怎麼辦?或許不論組織或個人,都需要從樸素的生存技能中提升環境适應能力。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一個重要的基本生存技能——反脆弱。
什麼是反脆弱?
脆弱的反義詞,有人說是堅強,但反脆弱更貼切。
反脆弱是《黑天鵝》作者塔勒布提出的。
他認為,萬事萬物都對外呈現三種狀态:脆弱态、強韌态、反脆弱态。比如:
一個水晶球掉到地上很容易摔碎,那麼它是脆弱的;
一個鐵球掉到地上完好無損,它是強韌的;
但我們把一個雪球仍到地上,它反而會越滾越大,它就是反脆弱的。
按照這個概念歸類:
對已知或有迹可循的事情,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知識,讓自己呈現強韌态;
對未知事物,我們應該呈現反脆弱态,幫我們解決我們不了解的事物。
塔勒布在《黑天鵝》中有過這樣的描述:
“我們一直認為波動性、随機性、不确定性是一樁壞事,于是想方設法要去消除它們,但這些想消除它們的舉動,讓我們更容易遭到黑天鵝的攻擊。”
反脆弱,就是教你如何在風險、壓力、波動性和不确定性中成長壯大,将外部環境轉化為自身優勢。
為什麼越穩定越脆弱?
我們看到太多商業的殘酷,以及黑天鵝面前,組織和個人的脆弱性。
幾天前(12月22日),學而思在線上直播了告别會,媒體将其稱為一場曆史性的告别。
國家今年出台的“雙減”政策,教培行業坍塌,這個擁有包括新東方、學而思在内的70萬教培機構,1000多萬從業人員,曾經無限風光的行業,一瞬間成為了過去式。
所以我們更加明确:
從來沒有真正的鐵飯碗,也沒有一勞永逸的安全感。
洛克菲勒曾說:“如果你眼前的盛況給你天堂般的感覺,那麼接下來等待你的也許就是地獄。”
所以我們可以做一些假設
假設這些員工在工作之外拓展了優質人脈圈或副業,那麼工作危機時,還可以快速維持生計。
假設這些企業在教培業務之外拓展了第二增長曲線,那麼當行業發生危機時,還可以保證組織的生命力。
隻是,我們常常太高估自己的認知經驗,太低估環境的變化。
趨利避害是動物的本能,人類是最聰明的動物,他們更願意相信自己的智慧能夠對抗環境,更習慣于躲避變化,也更願意相信每一次吃到的巧克力都是甜蜜的。
人或組織,經常喜歡構築自己認為的“穩定”。
這種穩定大概分兩種:
一種穩定來自“習得性無助”;
一種穩定來自過分自信和經驗主義。
遺憾的是,兩種穩定都是假象,因為它們都是脆弱的。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團長龍文章說過一句話,“中國人連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
人們渴望安逸,但那個時代追求安逸,結果就是任人宰割。
泰國人訓象,會将一根栓有繩子的樹枝插在地上,繩子另一頭拴住大象,這樣簡單的裝置,會讓重達數噸的大象安靜地待在原地。
因為這些象從小就會受到綁在樹上的訓練,一開始它會嘗試掙紮,時間久了就放棄了掙紮,即便他們有實力掙脫任何束縛。
心理學中将這種現象描述為“習得性無助”。
另一種“穩定”,是因盲目自大産生的幻覺,簡單來說,是對已知經驗、已知知識太過自信。
英國哲學家羅素曾舉過一個火雞的例子。
有一個愛思考的火雞,發現主人總是早上九點給它喂食,無論周末,還是刮風下雨。于是這隻聰明的火雞,總結出規律:無論什麼情況,主人都會來照顧我。
當它安全感爆棚時,感恩節到了,它成了主人的一盤菜。
這隻火雞勤奮且聰明,但對它來說,這件事超出了它的認知。
大多數時候,我們歸納總結的知識,及我們對事物的判斷,都停留在我們的認知範圍内,比如,手機怎麼可能離得開按鍵?照相機怎麼離得開膠卷?大衆怎麼離得開教培行業?
事實上,都離得開。
曆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說:“21世紀沒有穩定這回事,如果你想要穩定的身份、穩定的工作、穩定的價值觀,那你就會被時代抛棄!”
唯一能夠确定的是,這個世界是不确定的。
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放棄追求穩定的想法,徹底擁抱不确定性。因為在未來,變化會比我們想象的來得更激蕩、更頻繁、更猛烈,學會與世界共振才是新的生存方式。
個人怎麼樣反脆弱?
那麼,怎樣徹底擁抱不确定性?
對個人來說,要始終對外界保持好奇;對未來保持激情;對自己保持敬畏心,同時要直面内心恐懼。
在此之前,你先要放棄對穩定的幻想,努力打破認知局限,走出舒适區。
如果你正處在“風平浪靜”的穩定中,那麼此時你應該對外部環境保持警覺,可能你過去的認知、經營已經無法滿足外部變化。
大部分表面上看起來成功的企業家,他們背後經曆過的磨難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原因是他們會不斷尋找新的挑戰,比如喬布斯、馬斯克、貝佐斯、布蘭森。
他們更像是沖浪手,主動尋找浪潮,不斷挑戰未知,同時在風浪中拓寬自己的認知邊界,以及外部環境的适應能力。
說簡單點,主動給自己設置些難題,别讓自己太舒服。
如果你待在因“習得性無助”産生的穩定,那麼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有機會反複體驗成功。
此時,個人興趣就顯得非常關鍵。
比如,如果你是工作穩定的公務員,可以把大量時間投入到工作中,再投入小部分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比如寫小說、做短視頻UP主。
這就是反脆弱的“杠鈴法則”。
即把大部分資本和精力投入到低風險低收益的事情中,小部分投入在高風險高收益的事情中,放棄中間地帶。
如果你一心投入工作,或做專職UP主,都是隻配置了杠鈴的一端,一旦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你就是極其脆弱的。
當你配置了杠鈴的另一端,就可以在環境變化中,保證生存能力,簡單來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所以,如果你對語言感興趣,可以提升語言能力,業餘找份翻譯工作;如果你對戲劇文學感興趣,可以抽時間寫小說、劇本;如果你對什麼都沒有興趣,最簡單還可以去健身,身體是未來發展的本錢。
除了興趣,你還要嘗試直面恐懼。比如,如果你腼腆羞澀,不敢在公開場合發言,那麼你就應該主動尋找公開發言的機會。
逃進舒适區隻會讓你變得越來越脆弱,真正的高手會将恐懼作為路标,因為真正的潛力永遠隐藏在最大的恐懼背後。
直面恐懼,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會發現更好的自己。
組織如何進行反脆弱?
那麼對于組織,應該如何反脆弱?
我們先要明白什麼樣的組織是脆弱的。
前央行行長周小川說,“大而不倒”才是最大的風險,因為它會直接導緻系統性風險。
所以關于企業風險,企業量級并不說明問題,企業脆弱與否,要借助系統化思考,多維度判斷。
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中梳理了系統思考的三要素,即:增強反饋、調節反饋、延遲效應。這三個系統搭配在一起,就是一套反脆弱系統。
忽視這三個系統的任何一個,就是脆弱系統。
比如單一的線性增長系統。那些曾經或正在蒙眼狂奔的企業,大多都是脆弱系統。
盲目擴張容易忽視企業增長極限,繼續投入擴張就會遇到更大的阻力,甚至系統崩盤。
好比在高速公路上開車,道路平坦筆直,你可以猛踩油門一路高歌。但道路不會永遠平坦,一旦出現彎道或障礙物,正常的司機會選擇踩刹車。
而反脆弱系統則更加健全均衡,一家公司的頂層架構是人财物,業務是不斷變化的,我們必須圍繞業務變化去做人力和财務系統,要搭建這樣的系統“天地圖”(參考酵母天地圖)。
外部危機是常态,如何在危機中增長,你需要為組織建立一套“反脆弱增長系統”。讓組織清楚什麼時間踩油門、什麼時間踩刹車,如何避開障礙物,并且保持高質量的行駛速度,你就能成為能熟練應對外部變化的老司機。
反脆弱怎樣用在工作中?
企業反脆弱的核心就是系統化思維,組織也不等于人力資源,組織是一個生态系統。
既然組織是生态系統,系統中的五髒六腑怎麼運行和聯動?
首先是老闆,作為整個組織的舵手,企業一把手首先應該具備系統化思維,同時通過這種頂層思維,搭建一套反脆弱的組織創新體系。
其次是管理者,對管理者來說,重要的思考如何将組織原來粗放式的管理,升級為精細化的管理系統。
最後是員工,新時代人人都是管理者,我們要找到自己的自驅力,提升自身能力,為别人和自己創造價值。
那麼,組織中的個體如何提升能力,我們可以參考菁英人才的“三力四會”。
三力也就是體力、腦力和心力。第一個是體力,當老闆是個體力活;第二個是心力,内心強大很重要;第三個是腦力,即認知的叠代能力。
你做到高層管理者以後,就會覺得三力模型在各行各業都适用。
“四會”是會想、會寫、會說、會幹。
首先,會想,你要做一個會結構化思考的人。
沒有結構化思考的能力,你拿到一個創新業務的時候是懵的,因為你壓根沒有切入的頭緒。
但如果你有結構化思考的能力,就會知道第一步是做好行業研究,第二步是做好競品調研,第三步是做好用戶調研,最後才能得出差異化戰略。
其次,會寫,你要學會結構化的寫作。
會寫作的人邏輯思維不會差,隻有當你的邏輯思維對了,你呈現出來的作品才會是讓人看得下去的。
再次,會說,你要學會結構化的表達。
人類的大腦是很會偷懶的,如果你不用結構化的方式表達,别人壓根記不住。你可以用3W1H法則來規範你的表達結構,理性的表達才能讓人對你印象深刻。
最後,會幹,你要結構化地執行。
也就是說你要會幹活。會幹活也分幾個層次:第一層,老闆說一你做一,這叫責任心;第二層,老闆說一你做到一點五,這叫充分理解;第三層,你還能舉一反三,思辨的執行,這是會幹活的最高水準。
一切事物都處在流變之中,變化正是今天最顯著的特征,應對變化,不論個人還是組織,我們能控制的隻有自己。
組織的反脆弱可能更加複雜,能否建立反脆弱的組織系統,會是未來企業決勝的關鍵。
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關注@創業酵母
彩蛋信息:大家千呼萬喚的張麗俊(Cherry)老師新書《組織的力量:增長的隐性曲線》已經出版啦,喜歡的話可以自行去電商平台搜索,目前預售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