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學國學到底該學什麼?學習國學一般分兩類,古時候就已經給區分好了八歲入學先學小學,十五歲以後才學大學,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一般人學國學到底該學什麼?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學習國學一般分兩類,古時候就已經給區分好了八歲入學先學小學,十五歲以後才學大學。
1.象詩詞歌賦書法之類屬于文化課屬于小學範疇,可以滿足興趣愛好,陶冶情操。
2.學四書五經,屬于社會人文倫理學,古代政治哲學。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世的學說,屬于大學。可以審視人生,為人處世之借鑒。
兩種含義不同但都有博學之意。
國學最好從儒家學起,儒家曆史影響大,受衆最多,四書容易看懂,從《論語》看最合适,南宋大儒朱熹:理會得《論語》便是孔子。簡單給介紹一下:論是諸儒之讨論,語是聖賢之語言!開篇孔子三問是對所授學問之總結,後面是諸弟子及孔子,都圍繞前三句展開的論述,及弟子學習領悟。辯證邏輯清晰,人性洞察嚴密,也可做為人生反思之參照。
《大學》《中庸》《孟子》都是儒家思想精華,大學三綱領1.明明德2.親民.3.至于至善.是儒家學者最高目标。實現的八個步驟,1.格物2.緻知3.誠意4.正心5.修身6.齊家,7.治國,8.平天下。以修身為本,窮獨善其身,達兼濟天下。真正儒家弟子都是從這上面踐行的。但孔孟之後,很少真正繼承,儒家天下為公思想的。大多數都是腐儒,打着儒家弟子口号 思想僵化,隻為自己利益,維護統治階級與孔孟思想相反的腐儒,不以民為本,脫離人民群衆,滿口仁義道德,做竊國利己,都是腐儒,儒棍之流。
中庸之道是儒家處世方式,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庸不是折中,不是平均主義,中無定體,随時而中。古人說:舍命容易,做到中庸難!中庸之道就象地球離太陽一樣,離近了太熱人類無法生存,離遠了太冷也無法生存。天(古人認為天包含太陽)與地不遠不近才能生育萬物。所以說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段話激勵了古今中華兒女戰勝困難,走出逆境的心智。屬于千古幹貨。直擊心靈深處,給予人格力量!
四書讀懂可以選修五經,最難懂的是《易經》。《易經》是大道根源之書,孔子從裡面吸取營養開創儒家學說。老子從中吸取營養寫下《道德經》,道家思想更是闡述大道規律。
《道德經》。是老子名揚世界的一部經典。發行量世界第二。是東方思想精華。道家思想是無所不能、永恒不滅,有樸素辯證邏輯和無神論傾向,是老子總結古老的《易經》所形成的道家完整的系統理論,它以“道”為最高哲學範疇,認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也是宇宙萬物賴以生存的依據。道家另外兩個集大成者莊子和列子有《莊子》又名《南華經》。《列子》又名《沖虛真經》傳世經典可以選修一下。
釋家是印度傳過來的智慧,釋迦牟尼是無神論者,是對生命的覺悟者。代表作《心經》二百多字包含生命的覺醒之道。《金剛經》是對覺悟過程的記錄。華夏民族是好學民族,民族包容性強,中國覺悟者對佛學中國化改革後已經融入儒家道家思想。代表《六祖壇經》。
其實儒釋道都是在講述一種智慧,儒家講修習性,道家可以抑制欲望,佛家可以化解情緒,隻不過出發點不同,都是要達到覺悟境界。儒家屬于有為,道家屬于無為。佛家屬于空為。以空門立于世。經過六祖慧能改革後佛教,從化緣到開荒種地,自足自給的模式。這種模式讓禅宗得到發揚光大。佛教的空為。讓皈依佛門的,一切為生命覺悟而存在。覺悟了生命又什麼都放的下。看透名利生死。佛教得道高僧自古最多,覺悟者也最多,但無法跳出空門的怪圈,難以實現釋迦牟尼度一切苦厄的願望。今天就聊到這裡,喜歡的點贊,加個關注不迷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