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劉賀墓出土文物清單

劉賀墓出土文物清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9 21:01:31

泱泱中華,曆史源遠流長,

而博物館

就是收藏各個曆史時期

文物珍品的寶庫。

人民日報文創特推出“館藏國寶”欄目,

帶你欣賞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本期探秘的,

是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

劉賀墓出土文物清單(館藏國寶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1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

海昏侯墓是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自2011年考古發掘以來,受到海内外廣泛關注,并獲得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海昏侯墓主人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作為西漢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劉賀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經曆了第二代昌邑王、西漢第九位皇帝、昌邑“故王”、第一代海昏侯4個身份,是中國曆史上唯一集“帝、王、侯”身份于一身者。目前海昏侯墓出土金器、青銅器、玉器、竹簡、木牍等各類珍貴文物1萬餘件(套),出土文物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品質之精,為西漢王侯墓考古所僅見。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劉賀”螭紐玉印

劉賀墓出土文物清單(館藏國寶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2

“劉賀”螭紐玉印出土時在海昏侯劉賀墓主棺樞内棺中部劉賀遺骸腰部位置,印文“劉賀”二字,為揭示墓主身份是劉賀提供了最直接的物證。

“劉賀”螭紐玉印由和田白玉制成,玉質堅硬瑩秀,局部有淺褐色沁斑,為漢代常見的“方寸之印”。印文“劉賀”二字為陰刻篆書,字迹線條粗細一緻,左右等分,規整大氣。印紐為高浮雕幼螭,螭身一側生雙翼,螭角、螭尾均陰刻作紐絲狀,造型生動。螭為龍的九子之一,西漢螭紐玉印,除此印外,目前僅見“皇後之玺”玉印和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一方無字玉印,“劉賀”玉印采用皇帝玺印才能使用的螭紐造型,在漢武帝時期規範印章制度之後的私印中罕見。

熊形石嵌飾

劉賀墓出土文物清單(館藏國寶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3

熊形石嵌飾出土于海昏侯墓主椁室西回廊,為一圓形漆盒上的配飾。它由淺灰白色灰岩雕琢而成,沁蝕嚴重,但在有限的石料上,工匠寥寥數筆便施展出無限才華,代表着漢代高超的玉石工藝水平。

熊形石嵌飾呈片狀,單面淺浮雕,整體呈側身蹲踞狀,熊形爪足,作撫胸招手式。頭部為正面剪影,似熊面,小耳圓眼,雙眉上挑,張嘴吐舌,獸身圓胖,以渦紋勾勒關節,四肢粗壯有力。此器物雕琢細緻,線條流暢,神獸刻畫傳神,活靈活現。從審美的角度看,熊形石嵌飾因形象怪異而更顯神秘,是一件罕見的精美漢代石雕。

青銅編鐘

劉賀墓出土文物清單(館藏國寶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4

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銅編鐘共二堵,24件,其中鎏金紐鐘14件、甬鐘10件。編鐘是高等級貴族墓葬中較為常見的文物,海昏侯墓出土的這兩堵青銅編鐘保存完好,是一套規制完整的西漢實用樂鐘,對研究編鐘鑄造工藝、音律乃至西漢禮樂制度等,有重大的曆史意義。

這些青銅編鐘造型、紋飾相近,大小依次遞減,出土時整齊地懸挂在鐘架上。鐘體作合瓦形,腔體矮胖、渾圓,鐘面多部位飾有鎏金弦紋。正面鎏金紋飾清晰,背面由于經常演奏敲擊,緻使局部脫落。經專業音樂團隊測音,青銅編鐘音律準确,五音具備,為可以演奏雙音的實用樂鐘。

孔子徒人圖漆衣鏡

劉賀墓出土文物清單(館藏國寶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5

孔子徒人圖漆衣鏡出土于海昏侯墓主椁室西室中部偏西處。其上所繪孔子像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孔子肖像,具有極其重要的文物價值和文獻價值,對繪畫史和工藝史的研究、對西漢中期曆史、政治、思想等各方面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

孔子徒人圖漆衣鏡集鏡體、鏡背、鏡掩(鏡蓋)、鏡架與圖文于一體。其中鏡體為光潔的矩形銅闆,出土時從中間斷裂為上下兩塊,通體素面無紋飾。鏡背木質,保存較為完整,表裡均髹紅漆,上繪孔子及其弟子畫像。此外,衣鏡上有1850個字,這些文字用墨汁在漆木器上書寫,字迹清楚,内容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另有《衣鏡賦》19行文字。由此可見,這是一面具有 “圖史自鏡”作用的穿衣鏡。

《齊論》簡

劉賀墓出土文物清單(館藏國寶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6

海昏侯墓西藏椁5個漆笥中發現了約5200枚竹簡,内容包括《悼亡賦》《論語》《易經》《禮記》等文獻,其中就有失傳許久的《論語·知道》篇,考古人員初步斷定屬《論語》的《齊論》版本,其文獻學價值之大,不言而喻。

西漢時期,《論語》分為《魯論》《齊論》和《古論》三個版本。《齊論》相比其他版本,多了《問王》《知道》兩篇,《齊論》失傳于漢末魏晉,距今約1800年。海昏侯墓出土的《論語》簡500餘枚,每簡容24字,通篇抄寫嚴整,書風總體莊重典麗,但存在變化,似非出自同一人之手。該《論語》抄本保存有《智道》(即《知道》)篇題和一些不見于今本的簡文,說明此本應是《漢書·藝文志》著錄的《齊論》。海昏侯墓是迄今所見殉葬《論語》抄本最早的墓葬,海昏簡《論語》使我們得以一觀《齊論》原貌,在經學研究方面具有重大價值。

褭蹏金與麟趾金

劉賀墓出土文物清單(館藏國寶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7

西漢是中國曆史上名副其實的多金王朝,海昏侯墓中出土了文獻記載的所有種類的漢代金币,總重量約115公斤,超過了此前曆次出土漢代金币的總和。其中褭蹏金48枚、麟趾金25枚。

褭蹏金與麟趾金均采用花絲鑲嵌等細金工藝制作而成,底部鑄有“上”“中”“下”字樣,褭蹏金呈馬蹄狀,圓底,中空,麟趾金底部則為橢圓形,内部中空,形如瑞獸麒麟的腳趾。褭蹏金與麟趾金是始造于漢武帝太始二年的黃金紀念币,目的是為了協調“嘉祉”(即福祉),彰顯“祥瑞”,其賞賜對象是諸侯王,屬于僅諸侯王才擁有的珍貴紀念品,不作流通之用,因此十分罕見。

山羊紋銀當盧

劉賀墓出土文物清單(館藏國寶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8

山羊紋銀當盧出土于海昏侯墓車馬坑中。當盧是系在馬額頭中央部位的金屬飾品,通過額帶固定在馬鼻革與額革的交接處。西漢時期,當盧十分盛行,中原地區的漢墓中多有出土。海昏侯墓的這件當盧造型取自獨角羊,整器頗具西域文化特色,是漢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物證。

山羊紋銀當盧為金屬銀質地,形似盾牌,主體圖案為一隻獨角山羊跳躍于祥雲之間。外緣對稱雕刻凸起的雲氣紋,身姿靈動飄逸的獨角羊,制作精湛,栩栩如生,堪稱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佳作。在漢代,獨角羊的形象被廣泛運用于匈奴裝飾品中,這件山羊紋銀當盧的鍛造、捶打工藝皆源自西域,經過加工改造,融入中原文化之中。

釦銀貼金人物動物紋漆笥

劉賀墓出土文物清單(館藏國寶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9

釦銀貼金人物動物紋漆笥出土于海昏侯墓西藏椁,是一件用來盛放梳篦、脂粉類等小物件的妝具。這件器物紋飾精美、工藝精細,具備秦漢貴族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漆器輕巧、方便、華麗的特點,體現了西漢漆器的審美情趣。

釦銀貼金人物動物紋漆笥呈長方形,由器身和器蓋兩部分套合而成。該器物運用了西漢新發明的金銀貼花技術,漆笥通體貼金、銀箔構成雲紋、人物紋、珍禽瑞獸紋等主題紋飾,金銀相間,異常精美。色彩的運用上,黑紅基調的色彩搭配,交相輝映,給人強烈的藝術美感。釦銀貼金人物動物紋漆笥的制作集西漢時期斫木、夾纻、彩繪、釦銀、貼金等衆多漆器工藝于一體,展現了西漢高超的漆器制作工藝,代表了西漢漆器制作的巅峰水平。

“昌邑籍田”青銅鼎

劉賀墓出土文物清單(館藏國寶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10

“昌邑籍田”青銅鼎出土于海昏侯墓東藏椁室廚具庫南側,是昌邑王舉行“籍田”儀式的禮器。此鼎是我國首次發現記載西漢時期諸侯王國“籍田”禮儀的實物資料,也是我國自古重視農業生産,以農為本的生動例證。

“昌邑籍田”青銅鼎造型規整,為三足圓鼎,鼎口微往裡收窄,沒有頂蓋。鼎腹部有7行15字小篆銘文,字迹清晰,釋文為“昌邑籍田銅鼎,容十鬥,重卌八斤,第二”。這裡的“籍田”是西漢最重要的禮儀活動之一,從漢文帝開始,每年孟春正月,朝廷在長安舉行盛大籍田禮,皇帝祭祀先農後會親自耕田,祈求五谷豐登,這是古代中國以農立國的一種表現形式。

劉賀夫婦奏牍

劉賀墓出土文物清單(館藏國寶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11

劉賀夫婦奏牍出土于海昏侯墓西藏椁的一件漆笥内,為劉賀家族進奏給漢宣帝與上官太後的上行官文書正本,對古代公文研究具有重大價值。

劉賀夫婦奏牍出土時較為完整,共58版,為成條形片狀木牍,大小接近,僅9版寬度約為3厘米。這些奏牍均單面書寫,右起分列直書,正文用隸書書寫,末尾如有記事或回複文字等内容,則用淡墨章草書書寫,以示區别。劉賀夫婦奏牍内容大體與“朝獻”“秋請”“酎金”諸事相關,從奏牍上的文字信息來看,劉賀在被剝奪朝請資格後,一心希望朝見帝王,夢想再度回到朝堂。

出品:人民日報文創

圖片來自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