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琉璃 主編:朱邦淩
獐子島這家老牌上市漁業最大的秘密就是海底的扇貝和海航牧場的存貨了,但是它也是資本市場最大的未解之謎之一。3月29日晚,中小闆上市公司獐子島披露财務預告,表明在2019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将損失在四千萬到四千五百萬元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則虧損了900萬元。
那麼,獐子島島第一季度虧損失利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根據公司自己的觀點,影響今年第一季度業績下滑的主要因素如下:第一是公司減少了2016年和2017年底種植的扇貝、蝦的可采資源量。短期内,由于海洋牧場養殖産品産量下降,相應的折舊攤銷、海域使用費等固定成本無法攤薄,導緻産品清單。緻使成本上漲影響了第一季度約900萬元的業績。
其次,根據生物學的生長特點和市場特點,公司在2019年調整了播種蝦和扇貝的營銷策略,在價格相對較好的時候銷售扇貝。因此,第一季度底播蝦扇貝收入同比明顯下降,影響毛利潤減少約1600萬元。當然也考慮到了彙率等因素。
該公司将第一季度的虧損歸咎于2018年海洋牧場災難的影響,往年年底播種的蝦和扇貝數量有所減少。事實上自然災害這個理由并不是第一年在該公司年報上出現。2018年1月30日晚,獐子島的一份公告震驚了市場,顯示該公司正在進行底播蝦扇貝年終盤點,部分海域底播蝦扇貝庫存異常。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本公司可對部分海域底播蝦扇貝庫存進行計提或核銷。預計2017年淨利潤将減少5到7億元左右。
在獐子島上,扇貝的消失并不是第一次出現。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上演。在此之前,獐子島一直是一隻表現優異的藍籌股,被譽為"海底銀行"和"海上藍籌股"。它具有良好的業績,是基金的重倉股,在資本市場頗受歡迎。但是在2014年扇貝落跑後,獐子島的形象正面形象就得到了終結。
在2014年10月底,獐子島宣布,由于不同尋常的北黃海冷水的原因,公司的數百萬畝的蝦,扇貝,全部面臨着絕收。估計損失近8億元,在第三季度統計,預計全年遭受大的損失。盡管公司發布了簡報,但這一意外消息還是引起了媒體和投資者的強烈質疑,甚至有人懷疑該公司是"藍田股份的第二"。
事發後,獐子島董密告訴媒體,2014年冷水群體性事件發生後,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海洋牧場的風險識别和預警能力,實施風險控制措施,提高海洋牧場的透明度。與此同時,他聲稱上述所有承諾都已兌現或轉入公司的正常管理。那麼,2018年扇貝的突然消失是否與該公司宣稱的"海洋牧場的風險識别和早期預警能力"自相矛盾?
去年2月9日,獐子島接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并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被證監會調查。截至今年3月11日,獐子島披露了最新的備案調查進展和風險預警公告,表明證監會的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中,公司尚未收到證監會對上述備案調查事項的結論意見或決定。
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獐子島多年來的成就,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每隔幾年,就會有一個很大的虧損,而在三年的時間裡,總會有一年的盈利。受冷水群體性事件影響,獐子島2014年1 - 9月業績預測由4413萬元下調至7565萬元,大幅虧損8.12億元。最後,獐子島在2014年損失了近12億元人民币。
2015年9月到2017年和2018年,獐子島的營業收入是27.27億元,30.52億元,32.06億元和21.04億元,分别和上市公司的可分配給股東的淨利潤負2.43億元,7959萬元,分别為負7.23億元和2338萬元。也就是說,自2014年以來,該公司已經虧損超過20億元。那麼,這是否符合A股連續三年虧損退市的制度呢?這是相關的嗎?扇貝頻頻上演的鬧劇,是上市公司為了規避ST和退市風險而進行财務調整和利潤調整的手段嗎?
由于獐子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水産養殖,特别是苗木回海底種植方式的廣泛,使得第三方很難對具體數量進行審核和檢測。此外,海洋水産養殖的高度專業性和複雜性對公司的經營監管構成了很高的障礙。近年來,獐子島的庫存量不斷上升,公司經營活動的現金流表現不佳。公司的現金主要來源于籌資活動的現金流。
去年,獐子島扇貝和蝦類異常庫存,2017年出現巨額虧損,業内人士表示,假設獐子島在虛報庫存,"首先,要擺脫虛假庫存的巨大負擔;第二,關聯方以存貨為幌子挪用的資金不需要償還;第三,今年庫存的"大洗浴"使得明年的虧損很容易轉化為利潤。當時,21世紀經濟報道也說,行業特點而言,由于農業股的高概率看天吃飯,和相對不透明的金融(許多直接使用現金交易,會計不能獲得事務)的原始憑證,這的确是一個大的金融欺詐風險。
目前,對獐子島的調查尚未取得成果。多年來,獐子島的巨大損失令人懷疑,這不可避免地導緻了許多聯想。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人為災害,想必相關部門都需要給公衆一個信服的解釋。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