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清水秀最佳境界

山清水秀最佳境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1 08:49:56

山清水秀,雖然是一個簡單常見的詞語,但寫錯的人不少,原因就出在山“清”上,不少人要錯寫為“山青”。為什麼要寫成“山清”,特别是與水搭配,“水清”才正常。特别是與“綠水青山”作對比,“山清水秀”的問題更加突出。對于為什麼要寫成“山清水秀”,很多語文老師,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遇到學生要問個所以然,隻能生硬地對學生說,不要問這麼多,記住就是。

很多人對待“山清水秀”,确實隻有一個“死記”的辦法。但是,“死記硬背”畢竟不是一個讀書的好辦法。解讀“山清水秀”其中的原因,顯然很有必要。

山清水秀最佳境界(山清水秀為何是山)1

為什麼不能把“山清水秀”寫成“山青水秀”,根本的原因,是“山清水秀”本是“山秀水清”的意思。這種“倒錯”的修辭方法,在漢語是一個并不是很常見的獨特現象。“倒錯”就是前後“倒置交錯”的意思。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皮褲套棉褲,背後有緣故。

導緻“山清水秀”這種“倒錯”的原因,按原張中行的解釋,是作者為追求特殊效果而有意為之地“颠倒好奇”。張中行雖然博學多識,但這個解釋,有點像車轱辘話,說了跟沒說差不多,比有些老師讓學生死硬記住“山清水秀”也高明不到哪去。然後,再說一通什麼“耳目一新,别有趣味”雲雲,那就為結果強作解釋,隻能讓人一聲呵呵。錢鐘書的解釋,與張中行一樣,也是一個“颠倒好奇”。錢鐘書比張中行的學問更大,學貫中西,可謂名震天下,想不到啊,泰鬥級的錢鐘書,遇到一個“山清水秀”,也有翻白眼的時候。

對于“山清水秀”中的“倒錯”現象,解釋最為清楚的是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王力先生認為,導緻“山清水秀”出現“倒錯”原因,是“由對仗、平仄、押韻的要求,古代作家往往着意造出了一些詞颠倒的句子”。“山清水秀”就是因為“平仄、音韻”的需要出現“颠倒交錯”。“山秀水清”就是平仄仄平,讀起來是不是感覺不順口?現在的“山清水秀”就是平平仄仄,讀起來是不是感覺順暢多了?“山秀水清”就是音律不協。“交錯颠倒”之後變成“山清水秀”就音律協和了。

與“山清水秀”相對應的詞語是“眉清目秀”。“眉清目秀”中的“清”不能寫作“青”,因為“眉清目秀”的本意是“眉秀目清”,也是為協音律而“颠倒交錯”的結果。

山清水秀最佳境界(山清水秀為何是山)2

最有意思的是“漱石枕流”一詞。典故出于《世說新語·排調》:孫子荊年少時欲隐,語王子武“當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齒。”說錯了話,還如此咬緊牙關強辯,也是拼了。《世說新語》的意趣,賽過搞笑短視頻,信然?

朱熹在《寄陳同甫書》中論及此事,指出:正如孫子荊“洗耳”“砺齒”之雲,非雄辯敏捷,然“枕流漱石”終是不可行也。不可行歸不可行,孫子荊的這一次口誤強辯,“漱石枕流”這個詞語,硬是流傳下來了。

山清水秀最佳境界(山清水秀為何是山)3

“漱石枕流”的使用頻率不高,“山清水秀”與“眉清目秀”就極為常見。漢字單音節的特點,使漢語中音韻的重要性顯得非常突出。比如,張冠李戴換成李冠張戴,讀來就給人以氣塞之感,你硬是要把“張冠李戴”改為“李冠張戴”,恐怕很多人會産生打人的沖動。

像“山清水秀”這樣“颠倒交錯”的情況,如果多讀一些古籍,注意觀察,還是可以找到不少。

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江淹《别賦》)其中的“心折骨驚”應該是“心驚骨折”之意。

未嘗不心遊目想,移晷忘倦。(蕭統《文序》)其中的“心遊目想”顯然是“心想目遊”之意。

勤吃衣着飯。(《藝文類聚》續集二十《蘇黃滑稽帖》)其中的“吃衣着飯”肯定是“吃飯着衣”。

詞語中的“颠倒交錯”,在課文中也有出現。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泉香而酒洌”就應該理解為“泉洌而酒香”。杜牧《阿房宮賦》中的“舞殿冷袖”也應該理解為“舞袖冷殿”。

總而言之,“山秀水清”因為協音律的需要,前後“交錯”為“山清水秀”,是漢語中特有一個語言現象。理解了其中緣故,就不會錯寫為“山青水秀”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