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國曆史上最慘的軍事慘案,首推長平之戰。而趙括,也因一句“紙上談兵”,被調侃、羞辱千年。趙括真的如此不堪,誤軍誤國?其實不然,他其實是個背鍋俠!
一、先來看趙括其人
《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載:“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意思是說,趙括小的死後就熟讀兵書,談論軍事,别人都說不過他,他以為自己天下無敵。
實際上,趙括的父親,趙奢也認為趙括利于口舌,“如果用他為将,趙國必慘敗”。也正因如此,在趙孝成王封趙括為将時,趙括母親更是極力勸阻,并讓趙孝成王收回成命,并表示:“如果趙孝成王執意如此,那趙括戰敗後,不能牽連家族”。于是趙孝成王答應了她的請求。
其實,趙括被突然任命為長平之戰主帥,他自己也是蒙圈的。畢竟在此之前,他幾乎沒有領兵打仗的機會,真的會因為“熟讀兵書”而以為自己“天下莫能當”?因此,對于長平之戰,他更多的是被迫,趕鴨子上架!
這就奇怪了,為什麼這個“鴨子”會是趙括?
二、替父埋單的宿命
是的,趙括是在替的父親,趙奢埋單。
還記得趙奢是怎麼從一個收稅員變成财政部長、大将軍的嗎?是的,他是踩着趙國貴族的眼淚上位的。趙奢與趙惠文王一場漂亮的雙簧,成功将貴族手裡的不易之處給挖了出來。
但是,這些樹大根深的貴族也不是好惹的,賬都給趙奢記着呢!很快,他們逮到了機會,長平之戰。
盡管此時趙奢已經去世,但所謂父債子還,這賬就得算到趙括頭上了。
在廉頗3年堅守不出,國力無以為繼的時候,秦國的一記助攻來了。秦國丞相範睢想出一個“反間計”,他派人帶重金到趙國,散布謠言雲:“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将耳。”
實際上,趙國的王公貴族也不是傻子,他們當然知道趙括不如廉頗,但奈何此時的趙孝成王再無力支持廉頗“苦耗”下去,而他們也想乘機抱當年一箭之仇。就這樣,趙括就被派到了長平前線。
三、戰争最終是國力之争
這就說回戰争本質了。
表面上看,戰争就是兩支軍隊的比拼,拼的是将領的統禦、計謀和士卒的戰鬥力。
但是别忘了那句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實際上,戰争比拼的是兩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包括人口、經濟、工業制造、國民素質、戰争意志等方方面面。
秦趙之戰,即是如此。
若單看軍事力量,經過“胡服騎射”的趙國尚有一戰之力。
但論綜合國力,就遠不如經過“商鞅變法”的秦國。
當時的秦軍有“虎贲之士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稱得上是超級軍事大國。相比之下,雖趙國也有“帶甲之士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但已經不是秦國虎狼之師的對手了。廉頗深知此意,于是堅持守城不出,希望以消耗戰擊敗遠路而來的秦軍。
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守就是3年,秦軍固然艱難,但趙國更難。前線幾十萬人吃喝拉撒,本應該是壯勞力的士卒,一吃就是三年,以趙國一直赢弱的社會經濟和生産能力,已經無以為繼,實在扛不住了。
急于結束戰事的趙孝成王,又碰上秦國的反間計和趙國王公貴族的複仇陰謀,于是用趙括換下廉頗,并一再催促趙括速戰速舉……
終于,他落入了秦将白起的圈套,深陷絕境,最終在強行突圍的過程中,被秦軍亂箭射死,
實際上,趙括即使能力不足,也并非毫無反手之力。
趙括在斷糧的情況下,抵擋秦軍一次又一次進攻,堅持了46天之久。《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如此惡劣的情況,趙括堅持這麼久,也殊為不易!可惜大局已定,無力回天,他也隻能踏實做一個背鍋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