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洩障礙所緻的一種慢性疾病。臨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為主要特征,表現為反複的關節炎、痛風石形成和關節畸形,嚴重者可導緻骨關節病變和關節活動障礙和畸形,累及腎髒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性腎石病。
痛風在臨床上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高尿酸血症期,病人除了血尿酸升高外,并未出現痛風的臨床症狀。
第二階段為痛風早期,血尿酸持續性增高,導緻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突然發作,絕大多數人是在睡夢中像被刀割般的疼痛所驚醒,最初受累的部位往往是腳的趾,關節紅腫、灼熱發脹,不能觸碰,甚至不能蓋被子,哪怕是輕微的風吹過或者活動一下腳趾頭,也會立刻感到鑽心般的疼痛,但這種疼痛來去如風,少則數天,多則數周就會消失。在緩解的時期裡,患者看上去和正常人沒什麼兩樣,實際上尿酸結晶還會在您的體内繼續作怪,久而久之,關節會變得腫脹僵硬、屈伸不利。
第三階段為痛風中期,痛風剛開始時,往往隻是一個關節受累,而這個“倒黴的”關節通常是腳的趾關節,久而久之,疼痛會逐漸波及指、趾、腕、踝、膝關節等全身關節,進而周圍的軟組織和骨質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功能障礙,尿酸結晶不斷沉積,慢慢地形成了結石一樣的“痛風結節”,痛風結節的出現,是疾病進入嚴重狀态的警戒信号。
第四階段為痛風晚期,患者關節畸形日益嚴重,痛風結節在身上出現的部位增多,體積增大,易破潰流出白色尿酸鹽結晶。由于關節永久性畸形,造成功能障礙,影響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給病人帶來極大的身心痛苦。
此外,尿酸鹽還會不斷沉積到腎髒裡,形成腎結石,臨床出現水腫、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壓、貧血等現象,提示腎功能的損害逐步加重。病情進一步發展,甚至會出現不易逆轉的腎功能衰竭進而危及生命。
痛風急性發作是身體長期高尿酸的結果,屬于代謝綜合症類的慢性疾病,目前的醫學尚不能根治痛風,藥物治療的目的就是改善尿酸水平,預防并發症。故需要終生關注控制尿酸水平,以此來減少或降低痛風急性發作的頻率,以及預防因高尿酸引發的并發症。
痛風雖然非大病,但疼起來“真要命”,而且還常伴有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疾病,是很可怕。但隻要我們清楚認識到絕大部分痛風是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關系時,在醫學發達的今天,痛風變得并不可怕了。
在日常生活中,隻要樹立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建立有效的健康管理和幹預、選擇合理的飲食,痛風是完全可以做到“可防、可控、可治”的。飲食治療是痛風的基礎治療,是綜合防治痛風的措施之一,特别是在痛風的緩解期及高尿酸血症期其效果更是優于藥物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