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馬後炮為什麼

馬後炮為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23:24:55

大家都知道,三國亂世中,三國時期英雄人物衆多,“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可以說是群星璀璨。即便裡面的很多配角,如果換一個時代,或許就能成為閃亮的主角!奈何“豪傑”太多,以至于他們“暗淡無光”或者“功績不顯”,亂石驚濤拍岸,刹那間,樯橹灰飛煙滅!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講述的是《三國演義》中的趣事加上自己的小小見解,而非真實曆史,所以不要過多解讀和較真。

首先為什麼說“事後諸葛亮”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事後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出自 向春 《煤城怒火》第二二章。

典故出處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後諸葛亮,決定拉武裝時我就說過,我們不拉出去,郭忠還可以存在,因為引不起小島的注意。”

所謂“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空留一生遺憾在人間!

馬後炮為什麼(真的是馬後炮嗎)1

客死五丈原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未出茅廬就已經知道天下三分,被稱為“卧龍”,卧龍與鳳雛,得其一者可得天下。劉備當初三顧茅廬,從諸葛亮一出山,劉備便有了智囊團,四處流竄的劉備才有了後來的發展。我們普遍認為諸葛亮是智慧的代表,包括著名的,空城計,赤壁之戰,七擒孟獲....但我們往往也對諸葛亮的大事上痛心疾首,比如,失街亭揮淚斬馬谡,劉備被火燒連營七百裡,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包括趙雲遺言喊的最悲壯的話“北伐,北伐”等,這些大事上都看出來好像确實是事後諸葛亮.........

尤其是失街亭,最令人痛心疾首,明明劉備死的時候就告訴諸葛亮,“馬谡紙上談兵,不可大用”可最後還是派馬谡去,諸葛亮不放心,還讓趙雲帶了五千精兵以防不測,咱們先說說街亭之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期是相當成功的,關羽的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損失了幾乎全部的有生力量及戰将,特别是在劉備死後,曹魏就認為蜀漢沒人能打仗了,但是諸葛亮卻進行北伐大出曹魏集團的意料,曹魏政權根本就沒有想到,非常意外.主力防備都放在了孫權一方,而雍涼地區防備很少. 要是街亭換着趙雲來守候,絕不會丢,可馬谡偏偏丢了,以至于蜀國将領本來就少,含着淚斬殺了馬谡,還有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我們先看圖分析下

馬後炮為什麼(真的是馬後炮嗎)2

事實上,最後魏滅蜀也正是走的這條路,

子午谷奇謀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魏延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于潼關。諸葛亮一向用兵謹慎,認為此計過于兇險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後世有人認為諸葛亮過于謹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大大地失策,錯過了絕好時機;也有人認為,諸葛亮不采用的原因是,諸葛亮根本不打算攻打長安,他的目标應當是先取涼州,然後步步為營、逐步蠶食曹魏。

很多讀者都會很氣憤,為什麼不讓魏延帶五千精兵試一下呢,成果了就厲害了,賺翻了,不成功,也就折損了五千兵馬,跟北伐相比,損失的程度可以忽略不計,該以小博大的時候不敢博了,空城計倒是挺大膽,當然讓婦女孩子先撤,自己一個人在城樓彈琴,司馬懿一聽琴聲優雅不亂,必然是有詐,直接吓的跑了,從這也能反映出咱們中國人的本性賭性太多,大家可以仔細想一下,這個主要就是諸葛亮了解司馬懿的性格,不敢冒險,不敢跟諸葛亮正面交鋒,被諸葛亮給吓怕了,估計多次吓出陰影了,但是要是這天司馬懿跟老婆吵架了,一生氣男人一回,估計就沒後續了,我說純粹是,中國人的性格太冒險,老想買博500萬的事,随便找個弓箭手,往城樓射一排弓箭,也行,生生的十萬大軍給吓退了.....無語。當然也有說空城計是假的杜撰的,是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把對方看透了,各自知道對方的圖謀,因為這個時候司馬懿還在跟着曹操幹,唯一能跟諸葛亮抗衡的就是司馬懿,曹操又生性多疑,隻要諸葛亮活着司馬懿就會受到重用,要不然根據曹操的性格和做的夢 三馬同槽,估計早把司馬懿給解決了,他們雙方都猜透了對方的心思才上演了一出空城計,真是把厚黑學,發揮到了極緻,當然這個另說,有機會另當别撰。咱們還接着分析下諸葛亮的優勢和缺點,蜀國的地理位置本身就不行,地處偏遠,四川蠻夷之地,易守難攻之地,就像李白的蜀道難寫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就是随便讓他發展都不行,東吳地處江南魚米之鄉,氣候怡人,魚米之鄉,鹽商和米的主産地,包括咱們看後來的清朝和現在江南一直都是富饒的地方,當然現在也是,所以出文人學士比較多,就像紹興出師爺那樣,吃飽了沒事幹,就寫詩寫文章,唐伯虎八大才子,都在這 .....

再看魏國,自古就有 得中原者得天下,北方一大塊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兵強馬壯,人才濟濟,其實從地圖就能看出來,因為黃河被稱為母親河,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冷兵器時代,适合兵家發展,再一當時的魏國也人才濟濟,曹操雖生性多疑,但愛惜人才,隻要是人才就有用武之地,現在也是,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懷才就像懷孕一樣,隻要有,早晚被發現,要是還沒有發現證明懷的不夠...... "

反觀蜀國基本沒有人才,就五虎上将,沒有培養出來人才,五虎上将老了,他們的兒子可以培養下,新五虎上将也行,結果一個也沒出來,結局都不是太好,有人說,諸葛亮小心眼,容不下人才,要不然關羽兵敗走麥城的時候早出計謀啊,當然這肯定跟他有一定的關系,作為軍師就應該統領全局的能力,這個也就算了,劉備被火燒連營七百裡的時候,掐指一算,不好,被陸遜火攻了,這都看出來是事後,還有劉備死的時候交代,阿鬥付得起就扶,扶不起就取而代之,當然先帝這麼相信自己把國家托付自己取而代之有點過分,那隻有肝腦塗地的輔助了,也就有後來的”出師表“,但諸葛亮可以把阿鬥身邊的小太監給清理掉,不至于自己在外面北伐,老被急招回來,原因被身邊的小太監唆使,可以找點能臣輔助嘛,等等 .....

不好的一面先不說了,咱們書歸正傳,首先咱們的特點就是喜歡把人物給神話,認為諸葛亮就是智慧的代表,神人,神機妙算,就是不可能犯錯,喜歡完美化,我們要真想把人物分析清楚就應該把人物還原化,生活化,因為孔老夫子也說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是個人就會犯錯,我們不要神話他,是人就有七情六欲,他也有犯迷糊的時候,不能把他捧得高高在上,神話他,要麼功也是他,過也是他,愛的越狠傷的越深,不是有句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其實這個皮匠可不是随便釘皮鞋的人,是裨将,參謀的意思,相當于參謀長,副将級别的,三個副參謀的智慧加一塊能定頂個諸葛亮,誰都不是神,誰都有犯錯的時候,英雄的家鄉無偉人就是這樣,就像朱元璋當了皇帝,一問他的老鄉,就會說,這不是當年的朱八八嗎?當年放牛的時候還流鼻子呢,因為你看着他長大的就不覺的他神奇,神奇和偉大主要是後面傳的光環,當把諸葛亮也當做常人來看待的話就會理解他犯的錯誤了。

諸葛亮在當時的蜀國就是智慧的最高代表了,不是不和大家商議,是在同一個時期在蜀國沒有比他智慧更高的了,代表智慧的最高境界,有絕對的發言權,舉個例子就能明白了,蔣幹,大家都知道蔣幹中計

群英會蔣幹中計是一個典故,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是指周瑜假裝洩露機密,讓奸細蔣幹中計,以達到自己的軍事目的。

為什麼蔣幹會中計呢,他在同時期相較于其他人也很聰明,不是他笨,而是他的對手太聰明了,他跟周瑜和諸葛亮在智謀上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的。何況連周瑜也都是既生瑜何生亮,遺憾含恨而去。

馬後炮為什麼(真的是馬後炮嗎)3

當然諸葛亮是人不是神,不能被神話,所以每每打仗,諸葛亮都給三個錦囊妙計,萬不得已打開一個,打了勝仗,丞相真神人也,敗了,諸葛亮經常會說’此乃天意也“(這是搞笑)

把諸葛亮當成一個全面的人來看待就容易理解多了,是人就會犯錯,也有心情不好,也有迷糊的時候,精力也是有限的,是人就有性格缺陷”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諸葛亮就是太謹慎了,在北伐的時候司馬懿就料到了,耗也把諸葛亮耗死,從一個小事就可以看出,司馬懿的探子報”諸葛亮在軍中事必躬親,軍中有仗着三十的,丞相必會親自問之“每次吃飯就一小碗米飯,司馬懿就大笑”少食多事,豈能久乎“。太小的事諸葛亮都過問,哪有那麼多心思管大事,活活被累到吐血,所以以現代管理學來說就要學會列清單抓重點,分清主次,主要還是能幹的太少,沒培養出幹部。

所以把諸葛亮還原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就會理解他了,已經幹的不錯了,把蜀國弄成這樣已經很牛叉了,已經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至于是不是事後諸葛亮,誰又能那麼全面的把握,人無完人,隻要大方面做的可以,小的錯誤也是難免,有句話叫性格決定命運,就是這樣,太謹慎的人,就不敢太冒險,一切都在你的把握當中又有多大的機會在呢,所謂”人有千算,天有一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這樣.......

馬後炮為什麼(真的是馬後炮嗎)4

(關注,後續精彩繼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