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速是馬拉松運動的訓練中常使用的一個概念。
所謂配速,就是每跑1公裡或1英裡(國内通常指前者)所需的時間,用以形容速度的快慢,通過時間單位來表示,比如某人的配速是幾分幾秒。
同樣都是形容跑步快慢,
為啥會有兩個看似重複的概念呢?
實際上,速度是單位時間内經過的距離;
配速則是單位距離中消耗的時間。
為啥不用更熟悉的“速度”而用“配速”?
采用“配速”而不是“速度”,是因為在日常跑步或一般的長跑比賽中,跑者的跑步距離一般是固定的,以公裡或英裡為單位,用配速來描述快慢可以讓跑者更直觀地了解到自己跑完1公裡/英裡的時間,從而來估算跑完全程所需的時間。
對于大部分來說,馬拉松是一個緩慢而持久的過程,勻速則是馬拉松之魂,平均配速比瞬時速度更能反映一定距離下的跑步水平,也更有利于跑者了解自身的有氧運動水平。
每個人的心肺功能、骨骼強度、肌肉力量、體重等情況都存在差異,因此對運動強度的耐受能力也有所不同。
配速太快了,心跳快得難受。
配速太慢了,起不到預期效果。
不同配速會對心髒和肌肉帶來不同程度的負擔,一旦配速超過自己身體的耐受範圍,超量超負荷的運動強度極易造成各種損傷。
因此,控制好跑步時的配速,是每個跑者必學的一課。
那麼,什麼配速跑步最科學?
由于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各不相同,在選擇配速時,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加以調整。
不同身體狀況跑步配速建議表:
上表僅供參考,具體仍應根據自身跑步時的實際數據進行調整,需要參考的數據包括心率、身體節奏、跑後身體狀态等。
心率
心率是身體對當前運動強度耐受程度的表現,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80%,可以讓身體處在脂肪的高效燃燒階段。
身體節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體協調節奏,包括呼吸、步伐等,在盡可能快的跑步過程中确保呼吸順暢、能夠連續說4-5個字,并且跑步過程中沒有頭暈、胸悶、指尖冰涼等症狀,就說明當前的跑步速度适宜。
跑後身體狀态
跑完步後的次日,如果感覺身體疲倦、肌肉酸痛、乏力、關節不适等,說明跑步速度過快,應當适當降低配速。
此外,如果連續跑步一段時間後,感覺不到身體有任何變化,也可以适當提高配速。
跑步是一項很簡單的運動,同時跑步也是一項需要技術的運動,找到适合自己的配速,選擇合适的裝備,它可以帶給你的收獲是無窮的。
圖片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後台删除。
素材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