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元素在橫紋肌以及心肌等興奮組織的應激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體正常的血鉀範圍3.5-5.5mmol/L, 當血清鉀低于3.5mmol/L時稱為低血鉀,其中血鉀3.0-3.5mmol/L者為輕度低血鉀;2.5-3.0mmoI/L為中度低血鉀;小于2.5mmol/L者為嚴重低血鉀。
當人體的血鉀濃度低時臨床以頭昏,頭痛,乏力,惡心,胸悶,心悸、四肢酸痛或間隙性肢體癱瘓為主要表現。當血鉀濃度低于2.5mmol/L時,易出現心室顫動,呼吸困難以及室性心動過速等問題,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時、快速安全的補鉀至關重要。
低血鉀的原因:
(1) 鉀的攝入不足或胃腸道丢失過多:如嘔吐,排洩,不能飲食,由于納差,胃腸道淤血,鉀的攝入與吸收較少。
(2) 鉀的排出增加:長期使用排鉀利尿劑,嘔吐,腹瀉及出汗均使鉀排出量增加;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緻保鈉丢鉀;并發低鎂血症使腎髒保鉀功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作時,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合并感染時,酰胺類抗菌藥物的使用使腎髒排鉀增加。
(3) 鉀離子分布改變: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由于水鈉潴留,補液多用糖水,鉀離子向細胞内轉移;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的使用也使鉀離子向細胞内轉移。
(4) 其他原因:心力衰竭患者血和尿中兒茶酚胺(CA)含量均較正常人或雖有心肌病但無心力衰竭的患者高,且心力衰竭程度越嚴重,血漿中的(CA)濃度越高,CA能誘發血清鉀降低。
一、臨床補鉀途徑:
(1) 口服補鉀:鉀在消化道中90%被腸道吸收,安全可靠,口服補鉀最直接、方便。簡單易行,且維持時間也長。常用的補鉀鹽有氯化鉀緩釋片、枸橼酸鉀,10%氯化鉀等。但口服補鉀會對患者的消化道黏膜産生刺激作用,患者甚至會出現惡心、嘔吐、以及腹瀉等不良問題,嚴重會發生消化道潰瘍與出血。故口服補鉀應在餐後,或者将濃度為10%的氯化鉀注射液稀釋至10-20ml的牛奶或者果汁中進行口服。
(2) 靜脈補鉀:為臨床上最常用的補鉀方法,但濃度不超過0.3%,滴速不能超過40-60滴/分,适用于重度低鉀血症的患者,為及時、快速糾正低血鉀症,減少并發症的發生。高濃度的鉀溶液會對患者的血管壁産生一定的刺激,從而導緻靜脈炎,使患者皮膚發紅。因此,注射時最好外周靜脈或中心靜脈,能迅速提升血鉀水平,防止低鉀對心肌應激性及血管張力的影響。避免用下肢淺靜脈補鉀方式,因為下肢淺靜脈的血液循環差,很難發生回流,高濃度鉀溶液進入靜脈血管後,會導緻鉀離子滲入局部組織,從而損傷細胞,發生化學炎症問題。但靜脈補鉀必須同時輸入一定量的液體,會增加心髒負擔。目前,微量泵靜脈推注補鉀在不斷增加液體量的情況下,高濃度的鉀勻速進入體内不會增加心髒負擔,避免大量突然輸入高濃度鉀導緻高血鉀症的危險。
(3) 飲食補鉀:指導患者進食含鉀量高的食物,如海藻,馬鈴薯、葡萄、西瓜、香蕉、菠菜,補充機體所需。
(4) 霧化吸入補鉀:超聲霧化吸入是利用超聲波将藥液變成細微的氣霧,随患者的吸入進入呼吸道,吸至終末支氣管和肺泡,通過肺泡膜進入血液循環,達到給藥目的。此法不僅給藥方便,無副反應,而且避免口服和靜脈補鉀對胃腸道、靜脈血管的刺激。尤其适合必須嚴格控制入液量的患者。
(5) 保留灌腸補鉀:結腸具有半透明膜作用,既可以排出體内殘餘物,也能吸收對機體有用物質,其優點是結腸環境處于中性或弱堿性,對鉀離子有很強的吸收功能,通過腸粘膜擴散作用,使鉀均勻的吸收,同時結腸具有調節功能,不會造成血清鉀離子濃度過高。研究表明通過臨床觀察肝硬化腹腔積液患者灌腸補鉀治療效果與靜脈補鉀治療效果相同,且無需嚴格限制用藥濃度和液體入量。但灌腸補鉀仍有局限性,如操作上不如口服方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不适感,易引起便意,藥物吸收不完全。并且腸道梗阻、腸畸形、重度結腸炎、肛周疾病禁用。灌腸時必須稀釋加溫,灌腸速度應慢。
二、補鉀疼痛預防與處理
(1)選擇溶劑防治疼痛:葡萄糖水和生理鹽水作為溶劑可減少疼痛的發生。鉀離子是緻痛因子,進入組織後作用于神經末梢感受器,使其去極化,從而産生疼痛;鈉離子進入組織後作用于神經末梢感受器,使其去極化,興奮性降低,從而痛阈增高。
(2)外塗藥物緩解疼痛:輸液過程中出現疼痛時,立即用無菌幹棉簽蘸取硝酸甘油1ml于局部塗擦可緩解疼痛。硝酸甘油是一種抗心絞痛藥,可松弛平滑肌,解除血管痙攣。其局部外塗通過皮膚吸收,擴張血管,直接發揮作用減輕疼痛。
(3)改變操作方法緩解疼痛:翻轉針柄180°加上熱敷法可明顯緩解輸液局部疼痛。原因是:針頭斜面對向血管下壁,藥物流向發生根本性改變,相對遠離或避開了對體表敏感神經末梢的刺激,血管下壁及深部組織敏感度差。同時用精密輸液器能夠有效減少液體中微粒對血管的刺激,減輕疼痛。
三、補鉀監測
(1)心電監護:心電圖能敏感反應低血鉀和高血鉀的情況,監測患者心率、心律、血壓、呼吸。補鉀時注意心電圖U波、T波的改變,以及有無心律失常的 。
(2)血氣分析及電解質監測:無論采用哪種途徑補鉀都要動态觀察動脈血氣及電解質,根據血清鉀濃度及時調整輸注速度,不僅可避免高鉀血症,還可了解有無酸堿失衡及低鈣發生。采用靜脈血時還需注意,血漿鉀濃度比血清鉀濃度稍低;标本采集後及時送檢,切勿震蕩,避免溶血;直立位可使血清鉀濃度偏高;不可在補鉀一側血管采集血标本,以免影響血清鉀值的測定。
(3)尿量監測:尿量的監測不僅有助于監測腎功能的狀态,而且可用于指導補鉀。尿少或腎功能不全者,不宜采用高濃度補鉀,以防發生高鉀血症;補鉀期間尿量〉40ml/L屬安全範圍,尿量〈1ml/(kg.h)時,要遵醫囑給予利尿藥。
(4)消化道監測:口服補鉀要觀察患者有無胃腸道不适症,輕者予以對症處理,重者改用其他方式補鉀。
參考文獻:郭萍玲.重症低鉀血症補鉀護理觀察陳海燕,陳曉榮 不同霧化吸入補鉀的臨床療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9):1803-1804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