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部紀錄片,才知道竹子是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是一種巨大的草,跟水稻、蘆葦是親戚。
我很驚訝,竹子的高大、堅硬,讓我以為它是一棵樹,而草在我的心目中是纖小、嬌嫩而柔軟的。所以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看事物不能看表象,要看到本質,要看它内部的結構和規律。

(竹林)
小時候我就特别喜歡竹子,因為我家屋後的竹林是我們的樂園。
我的爬樹本領就是在這裡練出來的。雙手抓住竹身的高處,雙腳打着赤腳跟上來,緊緊的夾住竹子。接着,雙手向上移動半米,雙腳再一次跟着移上來半米。
就這樣,通過手和腳一次一次的交替移動,我就可以爬上竹子可以承受我身體重量的最高處。有竹枝的地方就更簡單了,腳隻要踩在竹枝靠近竹身的位置,就像爬樓梯一樣輕松。
我們在竹林裡做瞎子摸人的遊戲,玩過家家,研究各種昆蟲。有時候我一個人爬上竹子,坐在那枝條上,靜靜的凝望遠處的小山、田野、河流、夕陽,還有我家黑色瓦屋頂袅袅升起的藍色炊煙,也覺得很美好。
大人們每天都在忙農活,但他們并不約束孩子們的遊戲。一年又一年,那一片竹子被我們無數次的攀爬磨得光溜溜,甚至竹身開始呈現微黃的顔色。
也很少見大人要來砍掉它們的,可能這些竹子不夠粗,作不了什麼用。總之,很感謝他們一直沒有砍掉我們心愛的樂園。一次又一次的攀爬和親近,我已經對它們産生了感情,覺得它就是屬于我的竹子。
竹林裡的地面也是被我們踩得光溜溜的。沒有什麼石頭,也沒多少落葉。看起來比别處的泥土地要幹淨。我在這裡帶了很多徒弟,教他們爬竹子的方法。
竹林,承載了我們童年重要的一部分,有歡笑和淚水,也有快樂和憂愁。

(竹山)
大熊貓愛吃竹子,而我們人類隻吃竹子的嫩芽,就是竹筍。出土得太晚或者數量太多,那些筍子就要被挖掉。用鋤頭挖筍子是我堅持要自己獨立完成的任務,常常一不小心就把筍子挖斷了,而母親卻并沒有因此責罵過我。
筍子炒肉是很好吃的,又嫩又香又鮮,冬筍炒臘肉是我們這裡的家常菜。春天的竹筍數量比較多,媽媽會拿一些曬成筍幹,秋天冬天還可以慢慢吃。老家的宴席上有一道“合菜”,筍幹就是其中的一個角兒。
拔小筍子是我更喜歡的活動。貓着腰鑽進竹叢裡尋找他它們矮小的尖尖的身影。找到蹤迹的時候,就好像在草叢裡撿到了鴨蛋那麼欣喜。我兩個手抓住那小筍子挨着泥土的部位,使出全身的勁,隻聽到“啾”的一聲,筍子就幾乎連根拔了出來。
在那竹叢裡鑽上兩個小時,可能衣服挂爛了,頭發弄得亂蓬蓬髒兮兮,上面還挂着些枯葉,樣子十分狼狽。但是抱着我們的戰利品——那堆鮮嫩可愛的小筍子,心裡樂開了花。直到現在,我也還偶爾同閨蜜一起去鄉下拔一次小筍子,跟小時候一樣玩得開心。

(小筍子)
小筍子一般用來炒雞蛋,或者炒肉吃。吃不完的腌進壇子裡,或曬成筍幹保存起來。
但是還有一個叫“竹筍炒肉”的,是很可怕的東西。就是在學校裡有不好的表現或者考試考得太差,回家就有一頓“竹筍炒肉”伺候。還好我們家基本沒有這道菜。
有一次,我看見一棵大竹子突然開了花。白色的小花長在幹枯竹葉樣的外殼前端。但是整個竹子看起來顔色有些發黑,它的幹也慢慢的開始變黃。後來整棵竹子都枯萎了,葉子落光,隻留下灰白色的沒有生命的、腐脆易斷的竹身和竹枝,人們會把它砍下來。
聽大人們說,竹子的一生隻開一次花,結一次種子。沒有人知道它會在什麼時候開花,大約需要等候積蓄幾十年的時間吧。開花的時候,就是它生命要結束的時候了。多麼特别的一種植物。

(竹子的花)
後來我長大了,離開了老家的山水和田野,到縣城裡去上學,又工作和生活。我常常在老城區靠近老橋的那一帶看到許多賣竹制手工品的小店。
用竹子做的椅子、簍子、筐子、篩子、雞舍… 還有許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農用和家用的工具,但我大概知道它們是用來做什麼的,裝東西、曬食物、收集農産品、挑擔子、抓癢、養鳥、捕魚等等。
它們都有着綠色的皮膚和好聞的竹香味;蘊含着傳統手工藝人不辭辛勞的傾心付出;相比那些沒有生命力的工業制品,它們有着優秀的環保品質。就像小時候一樣,我依然覺得它們格外的親切,偶爾也會買幾個用得上的回家。

(竹葉)
在世界的眼裡,竹子同梅、蘭、菊一起,代表着一種中國的文化和精神。它獨立、素雅、沉靜、挺拔、堅韌、中空、有節。符合追求高尚境界的人們的向往。
文人的房前屋後必定要種上一小叢竹子,中國書畫作品裡常常能找到它們的身影。
而如今的我,唯願竹子能夠更多的參與我們未來的生活和文化,就像小時候看見雨後春筍從地裡忽然的鑽出來一樣,綠色、快樂、純真,滿懷希望。

(雨後春筍)
☘️作者:夏小莫er,湖南小鎮女子,上班族,喜愛文字、植物、美食、旅遊等。崇尚七分理性三分感性,品味簡單的快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