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前,長沙吳奶奶在街上走路時突然肚子不舒服,感覺下面有東西掉出來,一看,竟是一團肉球。休息一晚後,肉球自己縮回去了,但還壓迫在尿道上,導緻吳奶奶排尿困難,從那之後每次上完廁所,她都要把“肉球”塞回去。
随着時間推移,吳奶奶的大腿出現潰瘍、疼痛,隻好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後表示,這掉出來的“肉球”是子宮!
随後經過手術,吳奶奶的子宮歸位,煩惱消失了,走路也輕松了。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婦科主任歐陽卓指出,吳奶奶子宮脫出無法自行回納,是受多種原因影響,發生了“子宮脫垂”。
到底什麼是子宮脫垂?引起子宮脫垂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就讓小九帶大家深入了解一下。
一、許多女性會面臨的困境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從正常的位置下降到坐骨棘以下,甚至全部子宮脫出,可根據POP-Q分度法分為I期、II期、III期和IV期,常合并有前壁和後壁膨出,還可能伴有膀胱尿道和直腸膨出。
子宮脫垂好發于中老年女性,發病率10%~30%不等,風險随着年齡增加而增加。但很多人以為這是正常衰老現象,或者覺得能忍則忍,及時就醫不足20%。
輕度子宮脫垂能自行還納,嚴重者不僅不能還納,還會影響日常活動,甚至喪失勞動能力。子宮頸長期暴露在外,容易發生黏膜表面增厚、角化或出現糜爛、潰瘍,引發多種婦科問題。
子宮脫垂會造成盆腔局部充血,患者感覺腹部下墜、腰酸、疼痛,壓迫膀胱還會導緻排尿困難、尿失禁。年輕患者可出現月經紊亂、卵巢功能異常、流産等,造成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和出血。
二、子宮為什麼會脫垂?
很多原因可以導緻子宮脫垂,常見高危因素有以下5個。
1、妊娠和分娩
妊娠、分娩是子宮脫垂的直接原因,尤其是多次懷孕、多次陰道分娩、難産的産婦。
盆底肌支撐着盆腔裡的膀胱、尿道、子宮、陰道和直腸等器官,妊娠會導緻盆腔結締組織過度伸展拉長,肌纖維和盆地神經撕裂,盆地組織承托能力下降,無法支持内部髒器,子宮便會下降脫出。
另外,産後過早參加體力勞動、過久站立和蹲下,也容易引發子宮脫垂。
2、長期腹壓增加
慢性咳嗽、慢性便秘、重體力運動、腹水等都會導緻腹壓增加,誘發子宮脫垂。産婦如果在産褥期出現咳嗽、腹瀉、便秘、氣喘等增加腹壓的疾病,更可能導緻子宮脫垂。
3、肥胖
肥胖除了是一種亞健康狀态,威脅心血管健康,還會導緻女性盆腔器官脫垂,尤其是腹型肥胖。
4、衰老和營養不良
随着年齡增長,女性的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支持結構變得薄弱、松弛,甚至萎縮,無法承受子宮的重量。絕經後,女性雌激素驟然減少,加上肌張力減退,可出現子宮脫垂。
另外,營養嚴重缺乏可導緻肌肉萎縮、盆腔内筋膜松弛,誘發子宮脫垂。
5、結締組織疾病或先天發育較差
系統性紅斑狼瘡、幹燥綜合征、類風濕關節炎等人群較易發生子宮脫垂,少部分女性先天發育較差,盆底組織薄弱,即使無誘因也可能出現子宮脫垂。
三、掉出來的子宮,能回去嗎?在子宮脫垂初期,患者大多隻感覺腹部下墜感、分泌物增加,容易誤診為盆腔炎、尿路感染、陰道炎,甚至是腫瘤。因此,如果有上述症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婦科和盆底檢查。
子宮脫垂的治療方法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輕中度患者一般采取非手術治療,嚴重患者可選擇手術治療。
1、非手術治療
使用陰道啞鈴進行盆底肌訓練時,要收緊盆底肌,保持啞鈴不脫落,放松-收縮交替進行,可以提高盆底肌功能,預防、改善盆腔髒器脫垂、尿失禁等。啞鈴卧位練習應循序漸進。
盆底肌訓練也叫凱格爾運動,通過鍛煉提高盆底肌的收縮能力,改善、緩解子宮脫垂。不僅是患者,正常女性也可進行盆底肌鍛煉。
具體方法:鍛煉前排空膀胱,站立位、坐位、卧位均可,收縮盆底肌肉不少于3秒,然後放松,如此重複,連續鍛煉15-30分鐘,每日三次;或一天訓練150-200個,持續8周以上或更長。
輔助生物反饋和電刺激治療對輕微子宮脫垂的治療效果更好,可以喚醒、激活盆底肌,提高收縮能力,加快盆底肌恢複,改善子宮脫垂。
放置子宮托是較為經濟、簡便、安全的方法,可以擡高并支撐下墜的子宮。醫生會教病人怎麼放入子宮托,病人學會後需每天自行放置,晚上拿出清洗。
2、手術治療
嚴重子宮脫垂者,醫生會在綜合考量後,選擇合适的手術方式。手術主要有兩種:保留子宮的懸吊術和切除子宮的懸吊術。
對于年輕患者和有生育需求的女性來說,一般選擇保留子宮的懸吊術。
子宮脫垂,預防勝于治療,日常避免腹壓增高的動作,平時可加強盆底肌肉鍛煉,強化骨盆底肌肉群。女性産後要适當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動,不要長期站立、下蹲或屏氣,适度進行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參考資料:
[1]子宮脫垂疾病“盯上”中老年女性.南方日報,2019-04-09
[2]張睿.老年人嚴重子宮脫垂的治療.醫谷,2021-01-1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