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日,倫敦皇家歌劇院,上百名威士忌品鑒大師及愛好者歡聚一堂,共同出席一場史無前例的威士忌發布會——高登麥克菲爾世代系列慕赫75年單一麥芽威士忌的發布會(下文簡稱慕赫75年)。
高登麥克菲爾是全球享譽度最高的獨立裝瓶商,其酒窖裡珍藏着衆多知名酒廠的高年份威士忌。
這支慕赫75年原酒來自慕赫蒸餾廠,蒸餾時間為1939年,在雪莉桶中陳年,高登麥克菲爾的創始人之一John Urquhart購買桶裝原酒後,一直沒有裝瓶,而是放在倉庫裡讓其繼續陳年。
直到2014年,John Urquhart的後代在倉庫裡發現了這桶威士忌,才開始裝瓶上市。因此慕赫75年得以成為全球陳年時間最長的威士忌,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瓶裝威士忌。
慕赫75年威士忌全球限量100支,每支售價高達47285美元,酒液盛裝于淚滴形的手工制作水晶酒瓶中。
75年如此漫長時間的等待,賦予了慕赫75年威士忌獨特的口感。據有幸品鑒過它的人講,慕赫75年風味極其複雜,口感清冽深邃,有葡萄幹和無花果幹甚至新鮮皮革的味道,令人印象深刻。
威士忌品鑒大師Charles Maclean卻給出了毫不留情的評價:“美好的酒液因為過度陳年而失去了平衡,威士忌中融入了過多橡木桶的雜質,太長時間的桶陳創造出來的就是木頭湯。”
Charles Maclean
作為全球陳年時間最長的威士忌,慕赫75年口感究竟如何,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但Charles Maclean的評價卻道破了天機——威士忌品質的優劣,還真不是陳年時間越長就越好。
我們現在都知道,威士忌需要在橡木桶中陳年後方能裝瓶上市。正是在橡木桶的孕育下,威士忌的原酒慢慢綻放,呈現出千百種姿态,從粗陋刺鼻的糧食烈酒變成了細膩柔和的優質烈酒。
現代蘇格蘭威士忌法律規定,所有蘇格蘭威士忌必須在橡木桶中陳放至少三年才能上市,這也是衆多地區威士忌釀造标準。
但其實在很長一段時期内,蘇格蘭威士忌并沒有統一的陳年标準。威士忌在橡木桶中陳放多長時間,全看酒廠經驗和釀酒師心情。當時威士忌的瓶子上大多不會标出陳年年份,而是标出裝瓶時間。
大名鼎鼎的尊尼獲加那時候就沒有在酒瓶上标出陳年年份,而是用酒瓶顔色劃分威士忌等級。
直到20世紀初,芝華士為了與尊尼獲加等調和威士忌巨頭競争,打入美國市場,推出了以斯特拉賽斯拉蒸餾廠陳年12年的桶裝原酒作為基酒的芝華士12年。
芝華士12年,第一款在瓶子上标出具體陳年年份的威士忌。
芝華士12年是第一款在瓶子上标出具體陳年年份的威士忌,上市後立即與其他威士忌區别開來,在當時引起了轟動,引領了調和威士忌在酒瓶上标注年份的風潮。因此12也成為了第一個在威士忌上标出年份的數字,成了一種經典符号。
到了20世紀60年代,由于競争激烈,曾經引領風潮的各大調和威士忌品牌不得不減産,它們減少了對麥卡倫、雲頂等各大威士忌酒廠的原酒采購量。
在庫存壓力下,這些威士忌酒廠開始自謀生路,幹脆直接将原酒裝瓶,上架出售。1963年,格蘭菲迪蒸餾廠首開先河,推出了現代意義上的第一款單一麥芽威士忌——格蘭菲迪威士忌。
格蘭菲迪當時并沒有在這款威士忌上标注年份,不過後來為了與其它酒廠競争,格蘭菲迪也開始學習芝華士,在酒瓶上标出具體陳年年份,因此才有了經典的格蘭菲迪12年,15年,18年。
自格蘭菲迪之後,在酒瓶上标注年份成為了各大單一麥芽威士忌酒廠的共識。
一方面,标注不同的年份能夠人為對威士忌進行分檔,使其賣出不同的價格。另一方面,酒廠發現不同年份的威士忌,風味确實不一樣,10年的原始率真、18年的飽滿熱情、25年的成熟優雅……各有各的鮮明個性,能夠滿足不同需求的消費者。
陳年時間不同,不僅威士忌的顔色不同,風味也不同。
至于酒廠為何把年份普遍定在了12、15、18年,其中也大有學問。
随着對年份的探索,酒廠發現過低年份的酒并沒有達到熟成的最佳狀态,因此心照不宣地把年份定在了10年之上。
而12年是第一個在威士忌瓶子上标出作為年份的數字,具有獨特意義,所以大多數酒廠都會以12年為主打款。
由于12年的威士忌不僅使用剛好12年的酒來進行調配,13、14年等窖藏原酒同樣也會加入使用,這時候再出13年、14年的威士忌就沒什麼意義了。所以酒廠往往會間隔3年,發布15年,18年的威士忌。
除非是單桶威士忌,大多數單一麥芽威士忌都是由不同酒桶(乃至于不同裝桶年份的酒桶)中的原酒混合調制出來
一些聰明的酒廠還會從市場上找出最受歡迎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年份,将這個年份用作酒廠的主打産品,從而省去了重新包裝一個年份的精力和成本。
久而久之,12、15、18、21這些經典年份就被衆多酒廠沿用至今。
當然,除了常規年份,“另類年份”也偶有出現,不過數量不多,圖為大名鼎鼎的響17年。
年份越高,威士忌就越好嗎?
随着衆多單一麥芽威士忌的上市,近年來高年份威士忌廣受追捧。在一些人看來,與普通威士忌相比,高年份威士忌價格更貴,因此品質也更好。
其實高年份的魅力,往往是超越酒液本身而存在的。
一般來說,陳年時間越長,橡木桶内的威士忌就揮發得越多,因此年份越高,威士忌的存量就越少。物以稀為貴,人們之所以偏愛高年份威士忌,是因為對于一款數十年的威士忌而言,可以品鑒的除了其口感,還有時間與空間帶來的附加感受。
在蘇格蘭,木桶裡的酒平均每年要揮發2%,這種現象被稱為Angel’s Share(與天使共享)。
而且高年份并不代表高品質,要知道,凡事過猶不及,陳年時間與威士忌品質并不是正相關,到了适飲節點不進行裝瓶,繼續陳年的話反而會降低威士忌品質。
很多陳放超過30年以上的單一麥芽威士忌,雖然風味極為複雜,但因為酒液吃桶過深,過重的味道反而會影響風味,使其成為木頭湯。
對于威士忌而言,真的不是越陳年酒質就越好。
因此,大部分高年份威士忌往往桶味過重,一般都會拿去做無年份威士忌的基酒。
隻有極其少數優質的高年份威士忌,才能夠獨立裝瓶上市,而價格自然也貴的離譜,至于是不是商家的噱頭,這點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酒如人生,越品越醉
其實,各個年份的威士忌就像是我們人生的各個階段:
10年以内的威士忌,就像十八歲的少年,青春洋溢,極具個性。12-15年的威士忌則正當青年,豐富飽滿充滿力道。20-30年的威士忌,就如同睿智的中年人,曆經歲月滄桑,敦厚有味道。
30歲以上的高年份威士忌,就像遲暮的老人。
橡木桶的氣味像過往歲月重重壓在麥芽酒上的包袱,帶點生命的苦澀,雖然酒汁風味極端複雜,但已經沒有年輕的歡愉,也少了威士忌該有的活力,不過别有一番風味。
年份之于威士忌,就如同年齡之于我們,你關注,它就存在;你坦然,它不過就是數字。
要知道,有年份的不一定好,沒年份的不一定壞,高年份不代表高品質,各個年份自有各個年份的味道,至于喜歡哪種,完全看個人喜好,從來不存在高下之分。
近年來,不少酒廠的老酒庫存所剩無幾,為減低庫存壓力,這些酒廠幹脆推出無年份威士忌。
就像《威士忌聖經》作者Jim Murray 所說:
“你在摘蘋果時,是在蘋果尚青澀的時候去摘,還是要等到它生長到香甜多汁的狀态時去摘?這個事情對威士忌也一樣,不要被年份所困擾,專心地去享受其美味,發覺真的不好再投訴吧。”
威士忌的年份就像男人的經曆一樣,從蒸餾到熟成,從單一風味到陳年後産生出敦厚的味道,令人越品越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