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補之損之

補之損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3:54:31

補之損之(損之又損)1

告别

昨天下午,結束了大學裡最後一場考試。乍一想到,心中不免升起一股感傷,但又很快平複了心情。

我知道我在告别的不是這一場考試,而是以這場考試為肇始的一段逐漸剝離青澀懵懂的成長曆程,是一個衆人有目共睹的、如此清晰明确的轉折點——畢業。

向一個階段告别,可以預見的,告别外在的曾經與自己千絲萬縷的許多人與事,告别自己的舊角色。

不管有沒有準備好,心理是否足夠成熟,都得被推着進入新階段。

想着未來要告别的東西太多,一場考試似乎不足以沉溺傷情之中。

最後一場大學考試、授予學位證書、拍畢業照這些都是按部就班的、随衆的有形告别;

而心理上無形的告别早已悄無聲息的開始。

第一次告别老去的親人、第一次經曆身邊的朋友了卻生命、與某個牽挂的人最後一次的見面……

這一個個的節點上,回過頭來細看,都有我沉默的駐足和最終的轉身告别。

說來頗有感傷情調,但我其實并不是一個愛緬古傷今的悲觀主義者,而是一個凡事多往其好的一面看,也沒有什麼在心上過不去的樂觀主義者。

我知道未來的日子,永遠不會像祝福語那樣順遂、起起伏伏是難免的、幸運可遇不可求、喜與憂此消彼長、告别也在不斷繼續……

可是,可是還有新的遇見、或許有潛藏的欣喜在未來等着我。

還有每次迷惘、找不到任何意義、無助無奈時,打開視頻聽聽我最喜歡的老師那自然有趣而不失深度的講課,看看電影,聽一首喜歡的歌,跑到遠一點的地方玩。

就會驚歎這世界如此開闊和豐富、有趣與美好,活着終究是幸福的。

又在心裡為那些結束生命的人感到惋惜。

要是多出去看看,多去了解這世界上的那麼多有趣的人、那麼多巧妙的真知灼見,那麼多令人心悅誠服的自然之美,會不會就後悔當初那個不可回頭的可怕決定了呢。

我看到的越多,我就愈加了解世界的廣闊與奧妙,就愈加貪婪地想要眼觀耳聞,親身經曆。

所以,在我們終究到達的未來見吧。

“天道”

最近一直沒有動筆,懶惰是有的,但另一方面呢,是在學習和思索一些形而上的,有深度不易理解、有待參悟的東西。

形而上者謂之道。

沒錯,最近“參悟”的就是人們覺得玄之又玄的“道”。

跟着老師學習《道德經》,看老師講課中提到的與之相關的一部電視劇《天道》。

《道德經》的學習在老師的指點下,讓我有對“道”生而不宰,化育萬物而不居功,不會按自己的意志來強行改變萬物的感動;

對老子認為戰争是不得已而為之,即使打了勝仗也不應高興,無論是自己折損還是敵人被滅,都是生命的消亡的悲憫的人道主義思想而感慨;

對老子“大道廢,有仁義。”“絕仁棄義,民複孝慈”這些震聾發聩的言論毫不留情地刺破那些“假仁假義”“虛僞道德”“政治作秀”感到殘酷犀利的“真實”之美。

《天道》講述一個谙熟釋、道、基督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很深成見的商業鬼才丁元英的故事。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丁元英一句話将基督、道家、佛教的精義都概括。

補之損之(損之又損)2

告訴我們,神是不存在的,按照規律辦事,實事求是,如實觀照的人,就是人們所謂的神。

這些學習最近都給我思想很大的震撼,但是要說出個所以然來,實在不容易。

每每回想起幾句其中的話,回想其中的情節,常常如一語驚醒夢中人般的恍然大悟,又為這些創作者的思想之高而深,感到不可思議。

這些思想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都是“沒有用”的東西。

其實不是沒有用,而是大多數人囿于自己的資質、閱曆、能力,目力不可及,也無法掌控的,它們對碌碌大衆的生活實踐起不了作用。

補之損之(損之又損)3

正如Z老師所說,一種思想觀點是否正确,取決于一個人的層次。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哈,這話可見老子的“自傲”,對那些批判他的“道”的人的滿滿不屑。

他認為衆人越笑話他的道,恰恰說明他的道太妙了,俗人怎麼能理解呢?

真正好的東西都是有門檻的,隻能是我們去攀登,它絕不俯就。

就像錢鐘書的《管錐編》不肯用簡體字。

陳寅恪生前立下遺囑,其所有作品必須用繁體豎排出版,否則甯願埋入地下。

可見,想進入大師們的世界,實在也是需要一定文化底蘊作為“入場券”的。

我仰望着這些高維度的精英文化,尚不至于如老子所言的“大笑之”,也在逐漸擺脫“若存若亡”的迷惘,但卻因能力的淺薄而很難如“上士”一般“勤而習之”。

回到現實中,那些思想不可實行,是我作為一個旁觀者,一個低維度仰望者與思維、格局處在高層次人的巨大思想落差;

而不被理解,是主角丁元英與世俗衆生不可彌合的鴻溝,高處淩絕頂,高處也不勝寒。

“更高級的哲人獨處着,并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他在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這是《天道》裡丁元英的好朋友韓楚風借尼采的話對他的評價,也正如叔本華的“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我是不可能到達丁元英的境界,在現實生活裡,也看到一些思想獨特,很有個性的人,但卻因個性太鮮明,太有棱角而與現實世界,與周圍人格格不入,常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哀。

我想,我若有那麼一點不願随衆的桀骜思想,唯願做一個現實中的理想主義者,思方而行圓,和光同塵中又有内心的堅持與有所作為。

損之又損"

關于形而上這樣抽象的大話題就不聊了,但是近期受老子的思想實在是大,光會拾人牙慧講大道理,不接地氣的學習者不算真正的學習。

今年以來,我最大的改變是慢慢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整理東西。

以前的我是很疏懶于整理東西的。首先這東西的無序呢,并沒有對我産生什麼大的影響;

其次是面對這一堆東西不知道從哪兒收拾起。

再說了,整理後不久,又被我弄亂,想來實在是多此一舉。

改變的開始似乎是想做一個“像樣點”的女孩子,但這點追求實在是不足以吸引我。

當我想了幾天,終于鼓起勇氣打開家裡的衣櫃時,看到一堆衣服,深歎一口氣,又關上了。

當我真正下定決心改變,是開始感到整理東西是通過外界的有序來安頓内心的一種方式。

處于這個青黃不接的年齡段,我們在告别與迎接中不斷調整。

告别象牙塔,依依惜别,轉身就要面對真實社會的複雜與競争。

關于未來,關于價值意義,關于衣食所安,關于心中的夢想與無奈現實,何去何從?

再面對眼前一大堆事情,不知從何下手,實在令人心煩意亂。

補之損之(損之又損)4

于是,我開始從眼前最簡單的事做起——收拾我的桌面,不僅是書桌,還有電腦屏幕上一個個圖标,文檔。

把一些常年累積下來,已經用不上的東西都毫不留情地扔進垃圾桶,少用的東西放進櫃子裡,纏纏繞繞的電腦線不用時放到腳下箱子裡……

總之不斷精簡,規整桌面,最後看着“簡化”後的環境,心裡也輕松不少,整個人跟着清爽起來。

接着就是我的衣櫃,那被我整理後又整亂,最後放棄掙紮的衣櫃,我又重新打開。

1.0階段是把這堆衣服全部拖出來,然後一件件疊好放進櫃子裡。後來發現疊整齊,不方便找衣服,而且一扯就又亂了。

于是我近段時間更新了一下整理系統。2.0版的收拾法,是先把衣服分為常穿的和不常穿或已經不想穿的,把後者全部放進下面的櫃子裡;

而常穿的衣服進行進一步歸類。第一步,根據配色和風格進行搭配好;第二步,對搭配好的衣服進一步大體分為“休閑風”與“顯氣質”兩類。

總共整理出十套出頭的搭配,不多不少,放進衣櫃,空間綽綽有餘,取出來時,不會弄亂其他衣服。

還有的好處是,每天晚上不用糾結明天穿什麼,也可以一個多星期不重樣,每天可以帶着一點新鮮感。

看到《天道》裡女主芮小丹第一次去丁元英家裡,看到他的屋子裡的裝飾,極為簡潔。

她想到,從心理學上分析,越是頭腦簡單的人,越是需要點綴和填充;而頭腦複雜的人,則對簡潔有着特殊的需求。

高人的境界,不可攀附。

但的确是不斷的“斷舍離”讓自己去掉那些累贅繁瑣,才能把心專注到重要的事情上。

越長大,面對的事情和思考的問題也越多。我常常終于完成一件事情,長歎一氣,如釋重負,欣喜片刻後,又有種空落落的無依感。

想做的事情很多,都想做,從哪裡做起呢?這時,我就開始收拾桌面,腦子裡一直回蕩着《道德經》裡頭的幾句話——

“少則得,多則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

一邊做加法,一邊做減法。哈,想來人生果然是一段修行,沒有慧根,我帶着這一知半解,慢慢漸悟吧……

文章來源同名公衆号:飛鳥朝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