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高氣爽。跑友們期待已久的路跑賽事終于開張。上周末,衡水馬拉松暨全國馬拉松錦标賽、黃河口東營國際馬拉松、西太湖半程馬拉松等賽事陸續鳴槍。
正在全力備戰2021上馬的98跑小夥伴們在家門口參加了上海10公裡精英賽,“破3”小分隊攜手跑進40分,達到了“以賽代練”的訓練目的。其實,對于旨在全馬“破3”的大衆跑者來說,10公裡及格線至少是打開40分。接下來和大家分享部分98跑學員參加完上海10公裡精英賽的賽後感悟。
# 達達:38分46秒
# 10公裡賽前如何熱身?
10公裡速度比較快,熱身還是很重要的。通常,我會在跑前30分鐘,先以靜态拉伸和熱身操激活肌肉,然後開始慢跑1.5~2公裡。
慢跑結束,再做一遍靜态拉伸,接下開始進行開合跳、結合半蹲、高擡腿等動态練習,主要是刺激心肺和激活肌肉等。最後,再做3次30米加速跑。一切完畢後,開始進入出發區等待比賽(始終保持關節活動和靜态肌肉拉伸)。
# 胡博:36分37秒
# 10公裡更看重哪些數據?
平時10公裡比賽跑的不多,精力主要放在全馬上。當然,10公裡比賽成績對促進馬拉松專項能力還是很有幫助的。
通常,對待一場10公裡比賽我比較看重的數據:配速的穩定性、心率的穩定性以及最大心率可以持續多久,這些指标能從側面看出自己的運動能力是否有提高。另外,如果奔着沖10公裡PB去跑,需要全程頂着跑,體感會比全馬更加痛苦。
# 巧茂:38分28秒
# 10公裡比馬拉松更刺激?
如果說全馬比耐力,那麼10公裡就是比速度了。10公裡距離不長,但是強度大,跑起來也很刺激,但是對運動員速度和耐力的要求都很高。
我喜歡在全馬前跑一次10公裡比賽,這對于提升速度耐力和耐乳酸能力都很有幫助。特别是喜歡10公裡比賽最後3公裡,在精疲力盡時,咬牙頂住。通過終點時那種暢快淋漓,真是一種極緻享受。
# 幫主:37分14秒
# 10公裡和全馬哪個累?
雖然10公裡比賽強度大,但是無論是體能消耗,還是精力投入,10公裡肯定沒有全程馬拉松累。
這次10公裡比賽屬于正常發揮。由于沒有刻意去準備,比賽中也沒有在乎配速快慢,就是想順一順快速跑節奏,所以正常比賽心肺頂的也不厲害,重點還是把年終的全馬跑好吧。
# 碩碩:38分32秒
# 核心力量對10公裡有作用?
有氧訓練是提成耐力水平的基礎,力量訓練是提升速度能力的保障。10公裡比賽配速要遠遠高于馬拉松比賽配速。
因此,日常的訓練強度就要提出高要求、高标準。當然,除了持續強化有氧耐力訓練,混氧耐力訓練,階段性加強核心力量訓練也是提升10公裡比賽成績的關鍵。
# 天傑:38分26秒
# 間歇訓練對10公裡有好處?
間歇訓練強調機體“刺激與反刺激”,與馬拉松相比,10公裡更強調耐乳酸刺激。如果想強化10公裡速度,還是要加強中短距離(比如:800米x15次,1000米x10次等)間歇訓練刺激。
隻有在日常間歇訓練中反複嘗試3分30秒以内/公裡的配速,才能逐漸提升自己的耐乳酸能力,從而在比賽中承受較高配速的身體适應。
# 丫丫:39分03秒
# 女生10公裡跑進40分難嗎?
越是速度快的比賽項目,對人體力量和爆發力要求就高。這方面女生先天不如男生,所以,日常訓練就要下苦功夫去彌補。
另外,女生受生理期的影響,也會打亂周期訓練節奏,總的訓練負荷也不如男生,這些都會影響訓練質量和比賽成績。當然,好處是可以被迫休息,有時候也能降低受傷風險,避免過度疲勞。
總之,比賽始終有輸有赢,配速終究有慢有快。
這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對每一場比賽,我們總是能夠收獲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和屬于自己的一份榮耀。這份獨一無二的榮耀來自平淡無奇的堅持和努力,數年之後再回首,曾年少,血氣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