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被别人咬舌根怎麼勸?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會産生矛盾争端矛盾争端發生之後,應當及時想辦法去消解如果長時間消解不了,矛盾就會越積越大,乃至于造成一些難以預料的後果而如何去消解矛盾争端,很考驗一個人的智商情商和修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朋友被别人咬舌根怎麼勸?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會産生矛盾争端。矛盾争端發生之後,應當及時想辦法去消解。如果長時間消解不了,矛盾就會越積越大,乃至于造成一些難以預料的後果。而如何去消解矛盾争端,很考驗一個人的智商情商和修養。
前些時間,一個遠親打來電話,說是家裡發生了點事情,到底該怎麼處理比較糾結,讓我給他出出主意。事情是這樣的,他的兒子跟一個街坊發生了争執,兩人在撕扯打鬥中,他兒子被對方咬掉了一截手指。經過鑒定,傷情已經達到輕傷級别。換句話說,如果較真走司法程序,對方就有可能負刑事責任。在等待處理過程中,對方主動提出賠償15萬元,以争取傷者的諒解。這樣,司法機關在處理時,就有從輕的可能了。
聽完事情緣由,我就問他,他們家人傾向于怎麼辦。他說現在處于兩難狀态,感覺如此饒過對方,有點咽不下那口氣。我做了二十多年人事工作,經常接待上訪的各色人等,有個體會就是,要想别人能聽勸,所說的話必須基于人性的根本,隻講大道理效果不會好。因而,我是這麼勸這位親戚的:綜合各方面因素考量,還是接受對方賠償、對其諒解為最佳解決方案。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一是如果走司法程序,賠償的數額可能沒這麼多,隻能以法院的判決為依據。如此一來,那口氣可能是出了,但是經濟上要吃虧。二是走司法程序,很可能将對方送去吃牢飯,結果就是對方的一生基本就被毀了,兩家今後還不成了大仇家?誰又能保證他從裡邊出來以後,不會動報複的心思?那等于是給自己埋了一個不知啥時會炸的大雷。
經我一番勸,親戚決定與對方和解。事後的情況證明,這麼做是個雙赢的結果。雙方雖然不能說是冰釋前嫌、和好如初,但起碼相安無事了。這件事說明了一個道理,人與人之間發生了矛盾争執,能夠協商解決的,就盡量不要走極端,把事做絕。在解決矛盾争端過程中,必然要有讓步妥協。而怎樣妥協、何時妥協,真的是一門藝術。永不妥協的性格,絕對不值得效仿,那一定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我勸親戚的這種做法,也可以視為一種私了。但是這種私了,并不能同鑽法律空子、縱容犯罪行為劃等号。對于這類非主觀故意性犯罪、社會危害性也不大的案子,司法機關其實也是希望雙方盡可能去協商解決,而不是都去走司法程序的。這樣做,可以減少對抗,避免激化矛盾,同時也可以節約行政資源。
當人與人之間發生了矛盾争執,各讓一步,真的能海闊天空。
壹點号谷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